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香菊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植保植检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芦笋
  • 2篇芦笋茎枯病
  • 2篇茎枯病
  • 2篇枯病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苗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十四点负泥虫
  • 1篇潜蝇
  • 1篇种植面积
  • 1篇鲜食
  • 1篇鲜食玉米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芦笋生产
  • 1篇美洲斑潜蝇
  • 1篇化学除草

机构

  • 5篇北京市顺义区...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植物保...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农药检...
  • 1篇北京市密云县...

作者

  • 5篇申香菊
  • 2篇尹俊玉
  • 2篇赵卫星
  • 2篇叶劲松
  • 1篇李国栋
  • 1篇万方浩
  • 1篇吕志创
  • 1篇王泽民
  • 1篇刘万学
  • 1篇张桂芬
  • 1篇赵世福

传媒

  • 2篇蔬菜
  • 2篇北京农业(下...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芦笋茎枯病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张金良刘登雷杨建国刘春来申香菊徐美艳崔小英
关键词:芦笋茎枯病生物学特性
十四点负泥虫防治技术
2011年
近年来,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芦笋的病虫害发生也日渐频繁。其中十四点负泥虫就是在芦笋生产中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虫害。因此,掌握十四点负泥虫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技术,对提高芦笋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申香菊尹俊玉叶劲松赵卫星
关键词:十四点负泥虫病虫害发生芦笋生产种植面积
鲜食玉米苗后化学除草试验
2011年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420g/L磺草.莠去津悬浮剂、33.00%硝磺草.莠去津悬浮剂、55.00%硝磺草.莠去津悬浮剂(耕杰)等药剂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治甜玉米田间1年生杂草,与单剂比较,不但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作物安全性更高。药后7d防效90.00%以上,持效期30d以上。
王泽民杨卫东张金良赵世福申香菊
关键词:除草剂鲜食玉米化学除草
美洲斑潜蝇SS-PCR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背景】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威胁瓜果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潜叶蝇类害虫体型较小、生活方式隐蔽、形态相似,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美洲斑潜蝇为研究对象,以菜田常见的4种潜叶蝇类害虫为参照,采用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PCR,SS-PCR),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方法】调用GenBank中一段936bp的美洲斑潜蝇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19613),并根据此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1对,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94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美洲斑潜蝇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类如南美斑潜蝇、三叶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蛹、幼虫以及单粒卵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3840头成虫。【结论与意义】SS-PCR技术体系可用于美洲斑潜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张桂芬刘万学郭建英吕志创万方浩申香菊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分子检测
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对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冒牌Grande和美国进口F1代全雄杂交种Jersey Knight两个芦笋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普通塑料大棚)两种栽培方式下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方式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积极推广F1代杂交种和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是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方式。
申香菊尹俊玉叶劲松李国栋赵卫星
关键词:芦笋栽培方式茎枯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