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波
-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被引量:22
- 2007年
- 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冲淡了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精神、态度、思想和方法,做到教学的学科性与健康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向学生渗透维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正常交往的最基本且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既“教书”又“育人”。
- 刘丽玉申波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底线伦理
- 从“君”“道”关系看士大夫的话语分裂
- 2009年
- “道”与“君”的关系是儒生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从儒生自身来说,他们对道的追求表明他们心目中有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并企图以这个超越的理想世界来匡正、改造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实现理想世界的主体又不是儒生自己,而是掌握社会政治权力的君主,超越的道最终必然依附于现实的政治权力,从而使理想世界愈加显得渺茫。这样一来,是“从道”还是“从君”,
- 申波
- 关键词:士大夫话语政治权力
- “儒法互补”与儒学的包容性——试析李锦全教授的“儒法互补”思想
- 2008年
- 李锦全教授认为,在先秦诸子中,法家是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儒家强调道德自觉,而法家则倚靠法令的强制。儒法互补的结合点在于礼法相通和刑德并用,其社会背景则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思想的内在理路来看,儒法互补同儒学的包容性具有内在关联。从儒法互补的历史看,荀子应当算是儒法互补的前辈,但董仲舒实际上是进行儒法互补工作的儒学大师。而宋明理学如二程,更是寓教化于刑罚之中。
- 申波
-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及其培育向度
- 2009年
- 民族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面对全球化背景,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 申波
- 关键词: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文化自觉
- 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被引量:6
- 2008年
- "儒法合流"是贯穿自汉代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文化模式,其理论先驱虽然可以追溯到先秦,但进行系统阐发并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董仲舒。董仲舒以儒生的身份出现,但他的儒学却包裹着阴阳五行的外衣,渗透着法家精神,所以就实质而言,董仲舒对儒学作了法家化改造,完成了学术对政治权力的依附。这一改造,主要包括对大一统条件下中央集权体制的推崇和对士的体制化的设计等。
- 申波
- 关键词:儒法合流中央集权
- 汉代儒学的传播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建立文化认同的基础有多种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由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现实政治的需要,即便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儒学在汉代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除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推广以及众多儒生的努力,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看,还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即表现为西周礼乐文化的华夏民族在数千年文明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追求,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申波
- 关键词: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民族精神培育被引量:1
- 2007年
- 全球化虽然对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但面对强势的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决非是“全球趋同”或“全球一体化”,而且它的负面效应也会冲击民族本土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强调文化自觉,也要坚持文明对话。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以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那就是面向现代化的主题、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 刘丽玉申波
-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自觉民族精神
- 论汉代国家宗教中的君权与神权被引量:1
- 2005年
- 汉代的国家宗教,是通过对由来已久的宗法性传统宗教进行儒学化改造而建立起来的。所谓儒学化改造,大致包括对儒家经典的吸收、置立五经博士、重建国家祀典等方面。这些改造虽然是儒学化的,但值得注意的则是渗透在其中的君权力量,君权在其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 申波
- 关键词:汉代国家宗教君权神权
- 整体论进路与乡土共同体——论“儒法合流”的成立基础被引量:3
- 2005年
-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模式的“儒法合流”,其成立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整体论进路,在儒家是强调“家族本位”,并通过“孝”的中介而连接到国家;在法家是赤裸裸的国家本位,其实质是强调君主私利。它们在操作层面的关联是通过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来实现的。二是国家与乡土共同体之间的张力,即由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在秦汉地域制国家产生以后,乡村社会基于血缘关系的乡土共同体并没有随之消解,国家政权力量还不能在长期内有效延伸到乡村,这些地域的社会整合必须借助儒学的教化作用。
- 申波
- 关键词:儒法合流整体论
- 文化产业:全球化背景及其对策
- 2014年
- 全球化的发展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把握好机遇,做好准备,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从当前来看,首先要面对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如何调整文化心态,文化产业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概括的说,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第二,处理好民族特色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关系,发展壮大自己;第三,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中国文化安全。
- 申波
- 关键词: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