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险峰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的22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咳嗽、咳痰、咯血、杵状指等;入院前多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哮喘或肺结核等;体液免疫异常16例(72.7%),细胞免疫异常15例(68.2%),普通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4例(18.2%),高分辨率CT表现为单纯柱状即表现有双轨征3例(13.6%)、囊状葡萄串状阴影4例(18.2%)、蜂窝状2例(9.1%)、曲张形囊柱状即支气管呈粗细不均的改变6例(27.3%)、棒状或结节状2例(9.1%);病变累及左、右下叶12例(54.5%),右中叶8例(36.4%)。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主要是肺部感染,病程迁延而危重,症状多持续或反复,易误诊或漏诊,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治疗较困难,须采用综合治疗。
- 陈军多力坤王险峰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儿童
- 96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96例,对患儿年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病程转归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婴幼儿多见(85.4%),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及流涕等呼吸道表现为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阳性;9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7.0±1.2)d;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组较晚期口服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型流感流行季节,对于外周血白细胞不高的发热患者,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避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李迎飞王艳荣王险峰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 某医院887例就诊患儿EB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总结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儿童EB病毒(EBV)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岁以下就诊患儿的血清,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抗-EBV CA-IgG及抗-EBV CA-IgM检测,对检测结果及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87例血清标本中,抗-VCA-IgM阳性率为18.8%(167/887),抗-VCA-IgG阳性率为44.4%(394/887),抗-VCA-IgM阳性以〈6月组最低(0.6%);1-2岁组最高(28.7%),抗-VCA-IgG阳性以3-6岁组为最高(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7例抗-VCA-IgM阳性的患儿中,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为最多(61例,36.5%),其次为扁桃体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别占11.4%(19/167)和10.8%(18/167);夏秋季节阳性病例数多于冬春季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14岁以下儿童合并EBV感染的相关疾病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为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少见,不同年龄组患儿EBV感染率不同。
- 熊首先王险峰刘志超潘东明王艳荣
- 关键词:EB病毒感染率儿童
-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64例住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10mg/d,1次/d,静脉滴注5~7d后,对两组患儿的疱疹消失时间、食欲、体温等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疱疹好转消失时间为食欲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45±0.51)d、(3.11±0.1)d、(3.19±0.6)d,均短于对照组相应的三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6.55±1.51)d、(4.09±0.83)d、(5.0±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72.7%)及总有效率(90.9%)均高于对照组(41.9%、9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 陈军王险峰王艳荣李志辉
- 关键词:手足口病核黄素磷酸钠疗效
- 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概率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深圳市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为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17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按照1︰2匹配的方法(病例组例数与对照组例数比值为1︰2)将患儿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以儿童职业、居住地、性别、年龄(月)、体重(kg)、发热天数、EV71、手部皮疹、足部皮疹、口腔疱疹、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发病至初诊时间、初诊至入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L)、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作为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二分类多因素分析,手部皮疹分布、白细胞计数、年龄和EV71阳性4个因素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70。根据该模型,对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93.8%,一致率为91.0%。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模型可定量评估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概率。
- 王艳荣肖万玲孙露璐王险峰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
- 鼻拭子和痰标本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鼻拭子和痰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临床采样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8例患者共170例次同一天鼻拭子与痰配对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核酸检测,分析比较鼻拭子和痰标本检测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5例,年龄1~86岁,中青年(20~<60岁)患者居多(占59.0%),其次为老年(≥60岁)患者(占33.0%),4例为儿童。170例次配对标本中,鼻拭子和痰标本核酸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34.7%(59/170)和46.5%(7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拭子和痰标本同时阳性共46例次,结果显示27例痰标本Ct值低于鼻拭子Ct值(占58.7%), 17例痰标本Ct值高于鼻拭子Ct值(占37.0%),2例痰标本Ct值等于鼻拭子Ct值(占4.3%),提示痰标本的病毒载量比鼻拭子的病毒载量更高。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检测中,痰标本的阳性率高于鼻拭子标本,且漏检率低,痰标本的病毒载量比鼻拭子的病毒载量更高,更有利于病毒核酸的检出,同时患者更易接受,建议有痰患者优先采集痰标本。
- 潘东明林静燕张洁云杨倩婷王艳荣王险峰张明霞
- 关键词:痰标本核酸检测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患儿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无症状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4日确诊为SARS-CoV-2感染无症状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男7例(35%),女13例(65%);年龄8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5岁;均无临床表现但因具有流行病学史就诊。20例患儿中,19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阳性,其中轻型4例(20%),普通型16例(80%),无重型和危重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8±3.5)×109/L,其中7例结果异常,5例升高,2例降低;1例患儿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0.87×109/L);3例患儿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0~42 mm/h);7例患儿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400 U/L);4例患儿血乳酸水平升高(>1.6 mmol/L)。胸部CT显示13例患儿肺部影像学以单发或多发的肺叶中外带或胸膜下小结节影、斑片状影和磨玻璃样影为主要特征。结论无症状SARS-CoV-2感染儿童病例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大部分无症状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胸部CT改变可作为无症状感染患儿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 陈军王险峰张培发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家庭聚集
- 高分辨多层螺旋CT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高分辨多层螺旋CT的动态影像特征,探讨高分辨多层螺旋CT在儿童COVID-19诊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日至2月16日收治的确诊儿童COVID-19患者38例,疑似病例2例,分析其CT的动态检查特征,并对CT应用于诊断以及疗效的评估价值进行总结。结果 40例患者中,30例患者的初次CT检查为阳性。起病时肺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16%),磨玻璃影(7%)。CT早期表现:双肺多见,表现为中外肺野或胸膜下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斑片影、磨玻璃影;进展期:累及多个肺叶,病灶数目增多,部分病灶范围较前扩大,新发病灶主要累及双肺中下叶、胸膜下,多呈现淡薄的磨玻璃样阴影;吸收期:病变逐渐吸收,病灶数目减少,范围缩小,密度减低。结论儿童COVID-19肺部影像学改变先于临床症状,CT能发现患儿肺部早期病变,有助于提高COVID-19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度,并能反映疗效,对于儿童COVID-19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军王险峰曾佳兴
- 关键词:儿童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学表现疗效评估
- 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24例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婴幼儿多见,平均年龄9个月,主要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外周血白细胞16例(66.7%)正常、2例(8.33%)减少,6例增高(25%),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83.3%、87.5%、91.7%、66.7%、100%,24例初治均采用头孢曲松钠,22例血培养正常,2例仍为阳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头孢三代耐药率相对较低,是治疗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 李迎飞王险峰王艳荣
-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儿童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D(SP-D)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70例(重症病例组36例,普通病例组34例)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中的SP-A、SP-D的浓度,分析SP-A、SP-D与手足口病病情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普通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标本中SP-A的含量分别为(224.96±132.29)ng/L、(162.32±116.41)ng/L、(106.76±96.36)ng/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的含量分别为(45.6±29.24)μg/L、(28.02±21.83)μg/L、(18.86±18.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及SPD在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对照组与普通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重症病例(1例死亡)治疗前后SP-A的含量为(224.0±132.29)ng/L和(157.7±58.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的含量为(45.6±29.24)μg/L和(30.2±1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SP-D可作为手足口病合并肺部病变早期可靠的血清标志物,对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疾病轻重程度、预后的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陈军王险峰王艳荣李志辉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表面活性蛋白D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