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塞
  • 5篇梗塞
  • 4篇血液
  • 3篇血液流变
  • 3篇急性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液流变性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 2篇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结核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脑膜炎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经颅多普勒超...
  • 2篇急性脑梗塞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20...
  • 1篇吉林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王金南
  • 5篇李年贵
  • 3篇周家琦
  • 3篇常艳秋
  • 2篇黄元水
  • 2篇毛新春
  • 2篇印红梅
  • 1篇于海平
  • 1篇王英鹏
  • 1篇周家莉
  • 1篇周家琳
  • 1篇杨敏杰
  • 1篇吴秀芳
  • 1篇梁凤珍
  • 1篇张欣玲
  • 1篇方圆

传媒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老年学杂志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结核性脑膜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脑脊液压的对比分析
2000年
周家琦王金南周家莉刘凤林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脊液压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摘要)被引量:1
1995年
正常人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早成份的研究(摘要)周家琦,王金南,周家琳,杨敏杰,张欣玲,于海平,梁凤珍,王英鹏(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齐齐哈尔161000)三叉神经及其通路是传递头面部感觉的主要途径,较为复杂。现将对60例正常健康人三叉神经诱发电...
周家琦王金南周家琳杨敏杰张欣玲于海平梁凤珍王英鹏
关键词: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正常人健康人头面部通路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24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治疗组(ILIB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ILIB组则加用ILIB疗法治疗2~3个疗程。结果显示ILIB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46%、90.48%和49.60%、78.87%,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中168例患者又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结果发现ILIB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变显著,而对照组中仅全血比粘度、血沉改变显著;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显著意义(P<0.05)。
李年贵王金南舒梅华常艳秋方圆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EW-速效溶栓清治疗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指标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对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EW-速效溶栓清治疗前后进行 对比,发现溶栓清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 集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溶栓清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有 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年贵王金南常艳秋毛新春印红梅
关键词:脑梗塞血液流变性
急性脑梗死治疗早晚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1997年
李年贵黄元水王金南梁风珍毛新春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预后
冷光氧透射液体疗法对脑梗塞 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129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冷光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组(观察 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冷光氧 透射液体疗法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 胞压容、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01),而对照组仅 全血粘度、血沉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冷光氧透射液体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 塞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李年贵王金南毛新春王英李向华
关键词:脑梗塞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电图检测
2000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进行TC D和EEG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前86%的EEG和81%的TC D均显示异常。治疗后除个别病例外,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和痊愈,TCD和 EFG也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用 TCD和EEG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演变过程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周家琦孙倩李岩王金南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经颅多普勒脑电图
1575名正常国人颏胸距的调查
1989年
用特制的测量器对1575名8~86岁的我国正常人最大限度被动屈颈时的颏距进行测量,发现自15岁开始,逐渐有部分人颏胸距增大,其发生率与程度随龄增强,到60~86岁组,颏胸距≥1.5cm者占75.00%(男),或79.66%(女),颏胸距≥3.0cm者达35.59%(女),或46.87%(男),不同年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而同龄男女间差异不著。据此,认为可考虑将颏胸距作为判定老化度的一个新的客观指标,同时,临床上在分析颈强直的诊断意义时,应将增龄性颈强直考虑在内,本文提出了这种增龄性颈强直与病理性者相鉴别的要点。
黄元水吴秀芳王金南常艳秋舒梅华薛爱华吕永海刘景贤
关键词:颈强直
24小时血液流变学与脑梗塞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本文对49例健康志愿者和49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昼夜24小时生理节律性变化的观察,观察时点分别为 4:00、8:00、12:00、16:00、20:00、24:00.结果表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存在一昼夜24小时的波动性变化,其中,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压积在早4:00时的数值均显著高于24:00时的数值.脑梗塞发病时间与上述各项目指标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李年贵王金南吕全新印红梅
关键词: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