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怀
- 作品数:157 被引量:5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 2010年
- 目的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 张忠李德志万伟庆刘相名王贵怀杨俊
- 关键词:肠源性囊肿椎管显微手术
-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在脊髓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血管畸形患者9例,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后,经后正中全椎板切除入路,术中ICG荧光造影以明
- 苏伟马光铄王贵怀
-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准性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人体腰椎模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方法利用O型臂影像系统对模型进行正侧位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取3D-CT数据,传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规划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手术机器人系统利用3D-CT数据自动注册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置钉前后的3D融合图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3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3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2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的内壁2 mm以内。螺钉与原规划钉道的平均偏移距离为(1.45±0.67)mm。螺钉在进钉点的滑移方向:内下方16枚(41.03%),外上方6枚(15.38%),下方6枚(15.38%),外下方5枚(12.82%),内上方4枚(10.26%),内方1枚(2.56%),上方1枚(2.56%)。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 于贝贝荆林凯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脊柱手术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
- Chiari畸形合并或无脊髓空洞征的外科治疗——附183例临床资料总结
- 目的背景Chiari畸形合并或无脊髓空洞征是临床常见的脊柱脊髓发育畸形病变,对其发病机理、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方法我们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3例Chiari...
- 王贵怀杨俊王忠诚刘藏张凯唐铠李德志刘慧峰李储忠
- 关键词:CHIARI畸形脑积水外科治疗
- 文献传递
- 脑干结构和功能的应用基础研究及临床意义
- 2002年
- 脑干是生命中枢,主管人的呼吸、心跳、意识(觉醒)及所有运动感觉功能.脑干内有密集的神经核团和神经传导束,其结构复杂,功能重要.脑干组织体积小,脆弱易损,各种因素造成的脑干损伤,缺血和出血等均可造成呼吸障碍、昏迷、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多种严重损害.故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难点.
- 王忠诚王贵怀等
- 关键词:脑干肿瘤脑功能
- 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困难,且手术风险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38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肿瘤在MRI及DSA上的表现可以确诊的病例均行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术。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者28例,8例无改善,2例加重。结论:MRI能对髓内血管网状细胞瘤作出诊断,而DSA则能帮助了解肿瘤血液供应情况,必要时可在术前先行栓塞,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时应在显微镜下严格沿肿瘤界面进行分离,先离断动脉后处理静脉,尽量避免分块切除而力争整块全切,这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术中电生理监测,对减少术中脊髓、神经损伤非常有帮助。
- 李忠李学真刘磊杨宝刘藏杨俊王贵怀
- 关键词:髓内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9例报告)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结果29例病人中,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MRI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侯自明张伟张岩王贵怀杨俊
- 关键词:囊肿椎管外科手术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抗大鼠胶质瘤C6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恶性胶质瘤预后差,有必要探索新方法提高疗效。本研究用Ad-rhTNF-α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治疗大鼠皮下C6胶质瘤,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基因工程技术构建Ad-rhTNF-α后,建立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联合治疗组瘤内注射Ad-rhTNF-α,24h后行X线加速器放疗,各对照组作相应处理。放疗5天后处死所有大鼠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小,有丝分裂细胞数量最少,坏死区域最广,凋亡小体最为多见。联合治疗组外周血Th/Ts比值降低(P<0.05),NK细胞数量增多(P<0.05),体内免疫机制上调,效应细胞数量增多,免疫活性增强。各组体重与全血细胞分析的各项指标很接近。结论:Ad-rhTNF-α基因治疗放射联合治疗抗大鼠C6胶质瘤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基因治疗,并且在目前剂量下是安全的。
- 王贵怀刘慧风李储忠孙梅珍候利军
- 功能性电刺激在呼吸功能重建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在呼吸功能重建方面的应用进展。方法以"膈神经刺激器""膈肌起搏""呼吸起搏器""脊髓电刺激""脊髓损伤""功能性电刺激""呼吸功能不全"以及"phrenic nerve stimulator""diaphragm pacing""respiratory pacemaker""spinal cord stimulation""spinal cord injur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前发表的与重建呼吸功能的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相关的文献822篇,剔除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以及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3篇文献(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30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同机械通气相比,体内膈肌起搏对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疗法,然而只有50%的受试者能够完全获得呼吸支持。在上胸段脊髓腹侧面施加高频率(300 Hz)电刺激可导致肋间肌和膈肌的协同激活,从而产生更大的潮气量和更强的抗疲劳性。结论不同于传统的膈肌起搏装置,高频脊髓电刺激技术可提供更加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未来,需要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最终的临床试验来确定这种电刺激疗法在脊髓损伤人群中的适用性。
- 于贝贝陆洋王劲王贵怀
-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膈肌起搏脊髓电刺激机械正压通气
-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随着MRI检查的普及,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变得相对简单。因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髓内型最多见,显微外科治疗甚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行MRI检查,全组均经后正中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6例病灶均为单发,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3例全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神经功能状况改善20例,无变化5例,恶化变差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全切除病灶可避免病变复发和再出血。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症状轻和病灶处理及时与术后恢复良好相关。
- 袁葛李学真刘磊韩波杨俊王贵怀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脊髓椎管内显微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