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茜婷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阿司匹林
  • 6篇心血管
  • 6篇心血管疾病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疾病
  • 5篇动脉
  • 4篇老年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病
  • 3篇血小板
  • 3篇血症
  • 3篇老年冠心病
  • 3篇老年冠心病患...
  • 3篇冠心病
  • 3篇冠心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新生儿
  • 2篇酸血症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实验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0篇王茜婷
  • 13篇刘梅林
  • 6篇陈夏欢
  • 4篇陈明
  • 3篇郑博
  • 3篇霍勇
  • 2篇孔迅
  • 2篇李丽
  • 2篇范媛媛
  • 2篇侯新琳
  • 2篇王新刚
  • 2篇李嘉欣
  • 2篇焦红梅
  • 2篇袁晓勇
  • 2篇姜毅
  • 2篇杨永强
  • 2篇张斌
  • 2篇范宇
  • 2篇李佳润
  • 2篇刘雯雯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THE 22...
  • 1篇第二届围产医...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转移酶样3对巨核细胞系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影响和机制
2025年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对人成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EG-01)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构建METTL3差异表达的MEG-01,分为正常对照(Blank)组、METTL3过表达(OE)组和过表达阴性对照(OE-NC)组、METTL3敲低(KD)组和敲低阴性对照(KD-NC)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ETTL3、YTH结构域家族蛋白(YTHDF1、YTHDF2)以及参与AA代谢的关键基因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环氧合酶-1(PTGS1/COX-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环氧合酶-2(PTGS2/COX-2)、血栓素A合酶1(TBXAS1)、前列腺素I_(2)合酶(PTGIS)和前列腺素I_(2)受体(PTGIR)的表达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AA代谢产物前列腺素H_(2)(PGH_(2))和血栓素B_(2)(TXB_(2))的水平。采用蛋白稳定性实验和RNA结合蛋白质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YTHDF1与COX-1 mRNA的结合情况。结果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OE组YTHDF1、PTGS1/COX-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OE-NC组升高,KD组较KD-NC组降低(均为P<0.05)。ELISA测定显示,细胞培养上清中OE组PGH_(2)、TXB_(2)的含量高于OE-NC组,KD组TXB_(2)的含量低于KD-NC组(均为P<0.05)。蛋白稳定性实验和RIP实验证实,METTL3通过YTHDF1参与COX-1 mRNA的翻译调控。结论METTL3可能通过促进N6-甲基腺苷(m6A)修饰介导的COX-1 mRNA翻译效率,调控巨核细胞系的AA代谢通路。
张嘉祺刘雯雯王茜婷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心血管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和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成为现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自PCI 技术开展至今的20 余年时间里,有大量的患者受益,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然是制约PCI 发展的难题。支架置入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胶原暴露,血小板活化、聚集及黏附在损伤局部,引起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由于异物及损伤诱发炎性反应,血管内膜增生,血小板聚集,造成支架内再狭窄,这均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 。因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事件成为目前心脏介入学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陈明王茜婷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STEMI依替巴肽乙酰水杨酸抗血小板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冠状动脉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评价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裸支架的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316L不锈钢裸支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网纹结构实验组支架,甄选出较好的网纹结构,确定这种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裸支架的网纹方案。方法1...
陈明张斌郑博王新刚王茜婷范媛媛霍勇
文献传递
对我国老年人群胆固醇管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被引量:2
2019年
调脂治疗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死亡风险,如何借鉴国内外指南,根据我国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特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建议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重视老年患者对调脂治疗的耐受性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做好老年ASCVD患者和危险人群的综合管理,才能最大化地从调脂治疗中获益。
刘梅林王茜婷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老年人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应用建议
2023年
阿司匹林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多项研究聚焦于探讨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基础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及代谢产物水杨酸可能在细胞层面上影响尿酸重吸收及排泄,部分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升高血尿酸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尿酸的生成、代谢及高尿酸血症的定义、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和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管理建议。结合现有循证证据,不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患者停用阿司匹林。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阿司匹林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临床上更应关注对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
王茜婷张嘉祺李佳润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
国产新型低镍高氮不锈钢冠脉支架对猪冠状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
陈明张斌郑博王新刚王茜婷范媛媛霍勇
钙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2025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过程,与多种细胞的生物学活动相关。钙蛋白酶是Ca2+依赖性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通过限制性催化蛋白水解调控多种底物,参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钙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实现动脉粥样硬化个体化与精准化防治提供新思路。
张嘉祺王茜婷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钙蛋白酶炎症心血管疾病
线粒体融合分裂与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动脉中层钙化并逐渐形成斑块。随着病变进展,一旦斑块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张嘉祺王茜婷陈夏欢刘梅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体外实验及磁控胶囊内镜下观察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崩解过程的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在不同酸碱度(pH)水平体外溶液及磁控胶囊内镜下人体消化道内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崩解过程。方法:(1)体外实验:将0.9%生理盐水分别与盐酸及碳酸氢钠混合,模拟空腹胃液、餐后胃液、服用抑酸剂后、无酸状态及小肠液pH水平,观察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在不同pH溶液中的崩解情况。(2)人体内研究: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就诊并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者12例,在完成常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后,以交替的分组方式分别服用氯吡格雷(n=6)或替格瑞洛(n=6),观察药片在消化道内的崩解过程。结果:(1)体外实验:氯吡格雷开始崩解时间早于替格瑞洛[(21.67±7.53)s vs.(40.00±6.33)s,P=0.001],氯吡格雷崩解时间较替格瑞洛缓慢[(23.00±9.38)min vs.(8.33±1.97)min,P=0.011]。氯吡格雷在碱性溶液中的崩解时间较酸性及中性溶液快[(11.50±4.95)min vs.(28.75±2.50)min,P=0.004],替格瑞洛在碱性溶液中崩解时间和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相似[(7.00±1.41)min vs.(9.00±2.00)min,P=0.285]。(2)人体内研究: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通过食道后形态均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有3例受试者(氯吡格雷1例、替格瑞洛2例)药片通过贲门时呈粉末状态,其余9例受试者药片进入胃内时形态基本完整,在胃内完全崩解。氯吡格雷完全崩解时间个体间差异较大,为8~33 min,平均(18.80±10.38)min,替格瑞洛完全崩解时间为3~6 min,平均(4.25±1.26)min,替格瑞洛完全崩解时间短于氯吡格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体外实验提示,不同pH水平溶液中氯吡格雷崩解速度较替格瑞洛缓慢。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崩解速度受溶液酸碱度影响小。人体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崩解速度较替格瑞洛慢,替格瑞洛个体间完全崩解时间差异较小、崩解速度更快。
杜佳丽张嘉祺王茜婷李丽焦红梅李嘉欣刘梅林
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高尿酸血症(HUA)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HUA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阿司匹林可能干扰尿酸生成与排泄的过程,从而影响血尿酸水平。本文综述了阿司匹林对HUA以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对进一步探索阿司匹林影响尿酸生成和排泄影响的作用机制,实现合并HUA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张嘉祺王茜婷李佳润刘甜刘梅林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