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及药物外排泵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功能。方法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2008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利福平的菌株23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情况。提取rpo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验结果,筛选可能与利福平药物外排相关的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的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程度以验证。结果在23株单耐利福平的菌株中,有16株(69.6%)检测到rpoB突变,其中包括531位点突变9株,526位点突变6株及533位点突变1株。Ser531Leu、His526Asp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192μg/ml和256μg/ml;而突变类型His526Gly、His526Leu、His526Arg和Leu533Pro表现为低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0.75μg/ml、4μg/ml、2μg/ml和0.5μg/ml。在rpo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 PCR发现Rv2936、Rv0783和Rv0933的转录水平与MIC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为8μg/ml,而转入pEASY-E1-Rv2936和pEASY-E1-Rv078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μg/ml和16μg/ml。结论不同耐药突变类型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同,Rv2936和Rv0783可能是与利福平耐药相关的的药物外排泵基因。
- 逄宇李桂莲王玉峰宋媛媛李强欧喜超董海燕赵雁林
- 关键词:利福平
- 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进行分型研究,并分析北京基因型与耐药性的相互关系。方法搜集宁夏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15株,应用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研究,采用BioNumerics软件将分型结果进行基因聚类分析。应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对115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最后将药敏结果结合基因型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结果的差异。结果在分离培养的115株菌株中,具有特异Spoligotyping指纹图谱的北京基因型菌株90株,占78.3%(90/115),25株为非北京基因型,占21.7%(25/115)。90株北京基因型菌株中,41株为古代基因型(45.6%,41/90),任意耐药株为16株(17.8%,16/90);49株为现代基因型(54.4%,49/90),任意耐药株为33株(36.7%,33/9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宁夏结核分枝杆菌以北京基因型流行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王晓平逄宇赵晓王晓林王玉峰肖慧霞王福锐刘晓妮赵雁林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基因型基因分型技术
- 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相关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对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不同基因型在重庆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分离的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PCR方法对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可分为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分别占77株(68.1%,77/113)和36株(31.9%,36/113);北京家族菌株中现代型为48株(62.3%,48/77),古代型为29株(37.7%,29/77);非北京家族菌株中,T1型高达13株(36.1%,13/36),发现9种新基因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4.7%(19/77),非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38.9%(1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05)。现代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7.1%(13/48),古代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结论重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其中北京家族中主要为现代型;北京家族菌株、非北京家族菌株均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 汪晓艳赵雁林逄宇王玉峰万康林刘洁刘英沈静杜昌廷张舜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基因分型技术
- 基因芯片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检测在地市级实验室的应用性评估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评估基因芯片耐多药检测利福平、异烟肼和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效能,探讨在地(市)级实验室应用基因芯片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涂片阳性的745例患者痰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查,去除传统培养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原因的111例,以传统药敏为金标准,在634例患者中分析对利福平、异烟肼和MDR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评估结果表明基因芯片对于利福平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4.4%(65/77)和97.7%(544/557);对于异烟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76/94)和97.4%(526/540);对于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42/60)和98.3%(564/574)。基因芯片和传统药敏检测一例涂阳患者的成本分别为165.65元和374.07元。结论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是一种在中国基层实验室值得推广的更高效、快捷、安全,以及更符合成本-效益的耐药结核病诊断方法。
- 赵冰时金艳逄宇夏辉李强欧喜超宋媛媛王玉峰池俊英赵雁林
- 关键词:分枝杆菌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实验室
- 单耐氧氟沙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耐氧氟沙星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外排泵基因风坦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作用。方法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17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删似和gyrB突变情况。提取gyrA和gyr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筛选可能与氧氟沙星药物外排泵的相关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蛋白的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程度加以验证。结果在17株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中,有4株(4/17)检测到gyrA突变,其中包括90位点突变1株及94位点突变3株,上述突变均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均不低于4μg/ml。在gyrA和gyr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PCR检测发现在高浓度耐药的2株菌株中,Rv0933和Rv2938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低浓度耐药菌株,较对照株H37Rv转录水平高16倍和5倍。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2938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小于0.125μg/ml,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μg/ml。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gyrA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PstB可能是氧氟沙星特异性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其高水平表达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
- 王前宋媛媛池俊英王玉峰赵雁林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荧光喹诺酮类DNA促旋酶
-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耐药谱差别,为治疗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来自4家结核病专科医院612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452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靶位基因测序法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选取其中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使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评估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差别。此外,分析两种菌种感染在不同社会人群及临床特征中的分布。采用SPSS14.0软件对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全部药物的耐药率,以及两种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症状比率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45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胞内分枝杆菌为最主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计188株,占41.6%。胞内分枝杆菌对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1.6%(3/188)和8.5%(16/188);鸟分枝杆菌对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10.8%(7/65)和40.0%(26/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71、44.71;P值均〈0.05)。鸟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38.5%(25/65),低于胞内分枝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66.0%(124/188)(X2=9.01,P〈0.05)。在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中,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41.5%(78/188),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占52.1%(98/188);鸟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中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23.1%(15/65),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占27.7%(18/65)(OR=2.36,95%CI:1.25~4.46,P〈0.05;OR=2.84,95%CI:1.56~5.19,P〈0.05)。结论胞内分枝杆菌是目前最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且胞内分枝杆菌与鸟分枝杆菌的耐药谱有明显差别。临床胞内分�
- 李燕明佟训靓逄宇王玉峰宋媛媛赵雁林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药物敏感性特征及临床表现
- : 分析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的风险因素及耐药谱差别,为治疗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来自四家结核病专科医院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452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最低抑菌浓度法(...
- 李燕明佟训靓逢宇王玉峰宋媛媛赵雁林
-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
-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不同基因型构成以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方法2007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共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4017株,经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获得376株耐多药菌株纳入本研究。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和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所有耐多药菌株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kA和oxyR-ahpC)进行测序,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结果在376株耐多药菌株中,有261株(69.4%,261/376)属于北京基因型,其余115株(30.6%,115/376)属于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菌株中氧氟沙星耐药率(31.8%,83/261)和前广泛耐药率(30.7%,80/261)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氧氟沙星耐药率(17.4%,20/115)和前广泛耐药率(15.7%,1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3和9.32,P值均〈0.05)。比较北京基因型菌株和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不同位点的突变频率,发现北京基因型菌株rpoB基因第53l位点(67.4%,176/261)和katG基因(66.3%,173/261)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rpoB:54.1%,62/115,χ^2=6.28,P=0.010;katG:50.4%,58/115,χ^2=8.46,P=0.000),而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未发生rpoB基因突变的菌株比例(14.8%,17/115)明显高于北京基因型菌株(1.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00)。结论北京基因型耐多药菌株与氧氟沙星耐药高度相关,与非北京基因型耐多药菌株相比,rpoB基因的第531位点和katG基因突变更多发生于北京基因型菌株中。
- 孟庆琳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
-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gyrA不同突变类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摘要】目的研究gyrA基因在我国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的突变特征,以及不同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方法2007年我国开展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调查选取了70个调查点,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4017株,其中145株为对氧氟沙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有7株菌株在传代中发生污染或传代失败,本研究共纳入138株对氧氟沙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上述菌株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进行测序,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这些菌株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统计不同突变类型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的差别。采用SPSSIi.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种突变类型对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38株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总计有90株(65.200)检测到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发生突变,其中最常见的突变发生在第94位点(34.8%,48/138)。gyrA基因第88、89和91这3个位点的突变菌株(分别为2株、3株和5株),除莫西沙星有2株在91位点表现为高水平耐药,其余均表现为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低水平耐药;第94位点突变类型较多,导致不同的耐药水平,第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时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高水平耐药比例分别为80.0%(8/10)、30.0%(3/10)和100.0%(10/10);此外,1株第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菌株同时表现为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而第94位点突变为丙氨酸时与低水平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有关,其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率分别为91.7%(11/12)、100.0%(12/12)和58�
- 张治国杜春英张倩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 关键词: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
- 15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作者于2013年10月采用直接抽选法,从401株来自于2007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随机抽取158株,分为耐多药组(107/158,67.7%)、前广泛耐药组(41/158,26.0%)和广泛耐药组(10/158,6.3%);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其对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aion,MIC),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ATCC27249)作为对照,当MIC高于临界浓度时,判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同时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相关基因23SrRNA、rplC和rplD进行测序,分析其突变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卡方检验统计不同组别间利奈唑胺耐药率的差别,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8株耐多药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总耐药率为10.8%(17/158)。其中10株广泛耐药菌株中有6株对利奈唑胺耐药(6/10),明显高于耐多药组(5.6%,6/107)和前广泛耐药组(12.2%,5/4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在17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中,共发现5株(29.4%)在23srRNA或(和)rplC基因发生突变,同时首次鉴定到rplG基因His155Asp突变可能与低水平利奈唑胺耐药(MIC=2μg/ml)相关。结论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耐多药和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23SrRNA和rplC基因突变可能与利奈唑胺耐药性相关。
- 王前宋媛媛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结核抗多种药物性因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