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荣
- 作品数:13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重构及p38MAPK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患者心肌重构及p38MAPK的影响。方法选取HHD患者78例,其中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美托洛尔4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另给予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 mRNA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LVEF较对照组尚无显著差异(P>0.05),但LVESD、LVEDD、LVM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的p38MAPK mRNA、TNF-α、IL-6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活化,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HHD患者的心肌重构。
- 彭夫松王本荣杨磊磊魏宵瑾徐国耀
-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曲美他嗪美托洛尔心肌重构P38MAPK
- 血管超声对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学检测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和脉压的相关性。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是否≥60mmHg分为A(42例)、B(60例)两组,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A组有31例(73.8%)出现大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B组有19例(31.7%)(χ2=15.782,P<0.001);A组两支或以上血管病变22例(52%),B组有4例(6.7%)(χ2=18.426,P<0.001);两组间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量(t=4.78;P<0.05)和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量(t=5.57;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脉压的升高与动脉硬化进展具有显著性关性。
- 王本荣李瑞杰彭夫松赵雪艳
- 关键词:脉压动脉硬化
- 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为探讨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将313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144例和其他患者169例。在入院或就诊24h内检测脑钠肽水平,同日行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析脑钠肽水平对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脑钠肽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3,P<0.001),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81,P<0.01)。住院时间越长,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病死率越高(P<0.01)。结果说明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 彭夫松李瑞杰王本荣任文林黄轶峰胡江桥
- 关键词:血清脑钠肽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 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2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持续治疗随访1年,并招募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ICM患者在入选时和随访1年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检测,对照者仅在入选时行以上检查。结果ICM组入选时LVEF、SV、LVFS、IVRT、E/A、FMD、NO、ET-1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ICM患者的LVEF、SV、E/A值、FMD值较入选时升高,而IVRT较前降低(P<0.05)。入选时ICM患者的LVEF、LVSF值与FMD呈正相关,IVRT与FMD呈负相关(P<0.05);随访1年后,其LVEF、LVSF、E/A值与FMD呈正相关(P<0.05)。随访前后差值△LVSF与入选时的FMD值呈正相关关联,而△IVRT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声血管内皮功能FMD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当前心功能及将来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 王本荣彭夫松赵雪艳
- 关键词:超声血管内皮功能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
- 癌症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王本荣
- 关键词:癌症患者
-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4
- 2003年
-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1例,血管内径狭窄<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0.05)、C组(t=16.92;P<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0.05)、C组(t=12.08;P<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 彭夫松王本荣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肱动脉
- 心电图:冠心病的基础诊断性检查
- 2011年
- 心电图的优点和不足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目前,国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其准确诊断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本荣
- 关键词:诊断性检查心电图特征冠心病发病年龄年轻化
- 蚓激酶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究蚓激酶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保持低脂饮食的情况下,对照组给予2mg的匹伐他汀,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晚分别各服用6粒蚓激酶胶囊。同时并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给予12周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平均颈动脉斑块积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TC、TG、LDI-C、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47,P=0.085〉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在降血脂、改善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方面临床效果方面优于匹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彭夫松王本荣杨磊磊
- 超声心动图在左心瓣膜钙化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左心瓣膜钙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i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左心瓣膜钙化患者86例,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86例左心瓣膜钙化患者单纯主动脉瓣钙化最多,占81.40%(70/8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占41.86%(36/86);86例左心瓣膜钙化患者单纯左心房增大占31.40%(27/86),单纯左心室增大占13.95%(12/86),左心房和左心室均增大占12.79%(11/86),左心室均出现增厚现象,其中63例心室增厚1~5mm,占73.26%(63/86),72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占83.27%(72/86);86例左心瓣膜钙化患者的左心室均出现主动脉反光增强,弹性变差,其中主动脉内径30~35mm占62.79%(54/86),主动脉内径35~40mm占31.40%(27/86),主动脉内径〉40mm占5.81Yoo(5/86)。【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反映出瓣膜钙化部位及心脏与主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情况,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本荣彭夫松杨磊磊赵雪艳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钙质沉着症
- 癌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 1999年
- 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后其抗病能力更差,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NP).现将我院内科1996~1997年480例癌症患者中69例医院获得性肺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住院480例癌症患者,男380例,女100例.年龄7~7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提出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990)2.
- 杨蔚萱王本荣张玉杰赵霞
- 关键词:癌症患者流行病学医院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