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 作品数:73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反式激活基因6的克隆和鉴定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病毒蛋白质.为了探索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于表达和不表达 HBxAg 蛋白的 HepG2细胞进行研究,以期发现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点,为阐明 HBxAg 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 HBV 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HBxAg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 mRNA 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与 GenBank 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搜索和比对,进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克隆、鉴定新型基因.结果:在16种 HBxAg 蛋白上调的靶基因中,其中包括未知功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获得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237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78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命名为XTP6,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5.结论:HBxAg 蛋白是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6,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蛋白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 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纪冬成军刘妍王建军杨倩党晓燕王春花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技术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7的克隆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 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 cDNA,克隆 HBxAg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X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 mRNA 并逆转录为 cDNA,经 RsaI 酶切后,将实验组 cDNA 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 cDNA 进行两次杂交消减及两次抑制性 PCR,将产物与 T/A 载体连接,构建 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 PCR 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之一为未知基因片段,与 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电子拼接成功,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 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初步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了 pcDNA3.1(-)的 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 RT-PCR 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加以证实.结果:发现新基因,命名为 XTP7,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6.XTP7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588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96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应用 SSH 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7,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王春花成军郎振为刘妍王建军杨倩纪冬党晓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分子生物学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8的克隆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 cDNA,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X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 mRNA 并逆转录为 cDNA,经 RsaI 酶切后,将实验组 cDNA 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 cDNA 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 PCR,将产物与 T/A 载体连接,构建 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 PCR 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之一为未知基因片段,与GenBank 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电子拼接成功,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初步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了 pcDNA3.1(-)的 HepG2细胞提取总 RNA,以 RT-PCR 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加以证实.结果:发现新基因,命名为 XTP8,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7.XTP8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590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53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8,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 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王春花郎振为成军刘妍王建军杨倩纪冬党晓燕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基因克隆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XTP4基因转染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4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XTP4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 设计并合成XTP4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XTP4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XTP4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TP4。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21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XTP4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XTP4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 刘妍成军王春花杨倩王建军纪冬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基因转染表达基因X蛋白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 )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 3(NS3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CVNS3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NS3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NS3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NS3TP1,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为AY116969。NS3TP1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193 2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64 2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CVNS3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 ,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靶基因的发现 。
- 纪冬成军王建军刘妍杨倩王春花党晓燕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化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2的克隆化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3 (NS3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C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CVNS3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NS3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 ,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NS3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NS3TP2 ,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为AY116970。NS3TP2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12 99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43 2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CVNS3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 ,而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是一种鉴定、分离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基因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 ,发现了HCVNS3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 ,这一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CVNS3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 党晓燕成军刘妍邓红杨倩王建军纪冬王春花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化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反式调节基因TAHCCP2的调节基因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了解TAHCCP2在肝细胞中可能上调或下调的基因,了解其可能的调节功能线索.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 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TAHCCP2.以TAHCCP2表达质粒pcDNA3.1(-)- TAHCCP2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TAHCCP2表达载体pcDNA3.1(-)-TAHCCP2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正确.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筛选到的一些与体内氧化应激、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推测了TAHCCP2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 王建军刘妍成军杨倩纪冬党晓燕徐志强王春花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基因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和筛选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的反式调节基因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反式激活基因1 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 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NS3T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 以NS3TP1表达质粒pcDNA3.1(-)-NS3T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I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人NS3T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 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68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 分析,均得到200-1000 bp插入片段.随机挑选其中36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3种编码基因,其中3个为未知功能的新基因. 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免疫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推测了NS3TP1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
- 纪冬成军王建军刘妍杨倩党晓燕王春花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NS3蛋白反式调节基因HCV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双环醇调节靶基因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 ization,SSH)技术构建双环醇处理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 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并克隆双环醇调节相关基因,阐明双环醇对肝细胞调节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以双环醇处理HepG2细胞,同时以二甲基硫氧化物(DMSO)处理的相同细胞系作为对照;24 h后制备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双环醇处理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46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 bp插入片段.挑取含有插入片段的30个克隆进行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4 种已知基因序列. 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双环醇处理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双环醇在体内的调节机制提供依据.
- 王建军纪冬成军刘妍杨倩党晓燕王春花
-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双环醇调节靶基因肝细胞
- 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甘草甜素上调白介素-18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了解甘草甜素调节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甘草甜素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于甘草甜素刺激HepG2 细胞之后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L-18基因启动子,命名为IL-18P.以T-A克隆法,将IL- 18P基因片段连入载体pGEM-T.将获得的质粒pT-IL- 18P,与报告质粒pCAT3-basic分别用KpnⅠ和BglⅡ双酶切后构建IL-18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IL-18P, 以重组表达质粒pCAT3-IL-18P瞬时转染HepG2细胞,以转染pCAT3 basic的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甘草甜素刺激后24 h后收获细胞.用酶联免疫黏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 结果: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甜素可上调IL- 18基因表达水平达2.815倍.构建的报告载体pCAT3-IL- 18P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pCAT3-IL-18P和甘草甜素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CAT3空载体的7.7倍,pCAT3-IL-18P的1.5倍. 结论:甘草甜素可以上调IL-18启动子的活性,进而上调IL-18基因的表达.为深入了解甘草甜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病毒的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王建军李宝伟成军刘妍徐志强杨倩纪冬党晓燕王春花
- 关键词: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甘草甜素白介素-18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