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成
- 作品数:32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X线摄影低剂量的合理选择及论证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选择低剂量进行X线检查及摄影是保证在辐射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优质X线影像。方法利用常规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对铝梯经过恒定管电流,选择六组不同曝光量进行摄影,划分出未调试及已调试两组分别逐级利用影像密度仪进行灰阶测试、对照,优选出科学、合理的低剂量组。结果已调试六组中管电流为12.5 mAs的一组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原则下,实现了低剂量科学、合理的论证依据。结论实现低剂量X线检查,追求高质量影像。
- 张敏刘军王宗成
- 关键词:低剂量
- 立式性腺X线防护器
- 2005年
- 立式X线性腺防护器用于立式、坐式X线摄影、检查、治疗中防止对人体性腺的伤害,解决了传统的X线防护衣、裙沉重,防辐射剂量局限,穿戴不便,易交叉感染的问题。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步入市场。
- 魏世栋王宗成刘铁祁吉
- 关键词:立式性腺
- 114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常见问题研讨被引量:4
- 2005年
- 继在本刊2004年第四期发表“19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质量问题的综合分析”后,续写本文再对1140例CR照片质控进行分类、分项剖析。
- 刘军魏世栋陈光王宗成祁吉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照片质量
- 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与体模间隙效应(Groedel法)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X线与被照体相互产生散射线,散射线因其特性会损害照片影像质量,增加被检者皮肤X线入射剂量,破坏生物细胞。对散射线必须进行制改。方法:在计算机X线摄影中增加体模与成像板的间隔,利用石蜡球,选择标定的曝光条件,测试出最佳的间距。结果:通过测试、研究、分析,证实间隔在20—30cm时,达到在高千伏摄影下,不使用滤线栅,控制散射线量,验证了照片质量。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与体模间隔效应(Groedel法)对降低散射线、提高空间分辨力,减少照射剂量。在影像医学检查中意义大,且实用。
- 王宗成魏士栋刘铁祁吉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体模散射线
- 8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影像质量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归纳并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中照片影像质量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CR照片影像质量和完善质控工作,为临床提供满足诊断需要的优质照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自2006年1月年至2011年12月间日常质控工作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CR照片80张,包括头颅、胸部、腰椎、膝关节、腹部常见的五部位照片,并参照我市CR照片影像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画面整体布局存在问题的CR照片12例、影像质量存在问题的CR照片53例、照片显示存在问题的CR照片22例。结论:CR照片影像形成过程中包含的每个环节都必将成为最终CR照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它不但是质控的要点所在,而且更是实际操作中不容忽视的细节,只有长期反复的去实践它并将质控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中才能获得优质的照片。
-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 关键词:X线摄影照片影像质量
- 计算机X线摄影头颅标准照片的测定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计算机X线摄影(CR)应用于头颅、制定标准以提供临床丰富诊断信息的照片。方法:选择三组不同曝光条件照射、制定标准测试点通过仪器对影像密度测试,并与普通屏—片进行对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CR头颅正侧位片的测定,总结出头颅数字影像的标准。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在医学影像领域中越加占主导地位,以某一部位、位置的照片质量标准作为基点,以照片质量标准检测条件作为原则,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数字影像质控体系。
- 王宗成魏世栋刘铁祁吉
- 关键词:头颅计算机X线摄影医学影像
- CR后处理系统对CR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CR的后处理系统对C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后处理软件前后,以及不同处理条件的照片进行比较。结果:经CR后处理软件处理的影像对比度良好,组织层次显示更清晰,提高边缘锐利度。结论:CR后处理软件有助于提高影像质量,及诊断价值。
- 杨奕崔玉贵王宗成
- 114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常见问题研讨
- 目的:计算机X线摄影(CR)设备在天津市大、中型医院覆盖面已接近95%,其中的质量问题已列议事。
- 刘军王宗成祁吉
- 文献传递
- 计算机X线摄影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图像处理
- 2006年
-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logy,CR)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与传统X线相结合的成像系统。它的问世,使得传统的X线摄影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图像的数字化存贮及远程传输成为现实。它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及X线照片影像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常规摄影中颈椎正侧位为代表对CR系统的图像后处理进行探讨。
- 刘铁王宗成魏士栋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处理常规摄影颈椎RADIOLOGY图像后处理
- 耳蜗植入术后X线摄影位置的探讨
- 2010年
- 目的:为评价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形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插入耳蜗的深度,设计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佳X线摄影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分别拍摄耳蜗正、侧位CR片,经测量、分析及临床选择,最终确定耳蜗正、侧位片摄影位置及角度。结果:20例图像均能显示耳蜗内植入的电极,其中2例显示电极略有重合,位置及角度欠佳,其余18例均能清晰显示电极数目及排列顺序。结论:耳蜗正、侧位可充分满足耳蜗植入术后检查的临床需要,而且具有摆位简单、快速和经济、辐射剂量小等优点,为临床术后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标准。
- 王鹏辉张敏魏世栋杨景成王宗成
- 关键词:耳蜗植入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