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梁
- 作品数:61 被引量:4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俄亥俄州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植物假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
- 假病斑突变体的发生是在没有外来病原物人侵的情况下由细胞自发形成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这种遗传学上的突变,往往会带来植物对病虫抗性的增强与抗性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所以,对假病斑的发生与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了解植物的程序...
- 李智强王国梁刘文德
- 关键词:植物免疫学程序性细胞死亡抗性机制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基因改良R288的稻瘟病抗性被引量:18
- 2016年
- 根据已克隆的广谱持久抗瘟基因Pi9的DNA序列设计功能标记Clon2-1,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回交育种实践,定向改良水稻恢复系R288的稻瘟病抗性。获得如下结果:Clon2-1为共显性标记,在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和受体亲本R288之间多态性明显且稳定;Clon2-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选择效率达100%。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自交,获得了含Pi9基因的BC6F3群体,在此基础上筛选鉴定出1个高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R288-Pi9’,用其与培矮64S配组获得的杂交组合同样表现出高水平稻瘟病抗性。
- 行璇刘雄伦陈海龙杨丰宇李永聪廖花游亮刘金灵戴良英王国梁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水稻抗稻瘟菌HIG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被引量:6
- 2015年
-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为克服抗病基因的抗病性很快消失的弊端,本研究尝试了宿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IGS)技术在创制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上的可行性。HIGS是新发展起来的以RNAi为基础的抗病技术,即在寄主植物中表达可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的HIGS载体,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的目的。本研究选取了两个稻瘟菌致病关键基因Nox1和NAC为研究靶标,分别克隆其UTR区和CDS区中的特异区段,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这4个片段HIGS表达载体,再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各载体分别转化水稻,通过鉴定得到转基因阳性植株,为后续开展该技术在水稻抗稻瘟病方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梦颖刘敬瞿绍洪王旭丽王国梁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 通过目标启动子基因编辑及病原菌群体监控实现水稻白叶枯病持久广谱抗性
- 2020年
- 病害流行时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在农作物选育改良过程中,广谱抗病性(Broad-spectrum resistance,BSR)作为一种理想性状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在近几十年中对减少农作物病害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BSR性状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多种病原物或一种病原物的不同小种具有抗性,然而,通过传统育种的方式获得具有BSR性状的农作物耗时较长。近些年,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快速创建具有BSR性状的农作物提供了可能。
- 王国梁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全球粮食安全传统育种选育改良
- 水稻Pi2/9位点3个抗瘟基因的抗菌谱及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35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对3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2、Pizt的供体亲本和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转基因近等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鉴定,比较分析3个基因的抗谱差异。结果表明:Pi9和Pi2的抗谱较广,抗性频率均达到94.2%,Pi9对菌株ROR1和X2007A–7表现感病,Pi2对菌株CHNOS60–2–3和RB14表现感病,Pizt抗谱较窄,抗性频率仅为60%,使用13对SSR引物分析其中2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可划分为4个宗谱,菌株的遗传宗谱和来源相关性不显著,与致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江南王素华李智强文婷梁毅吴俊杨婷婷戴良英王国梁刘雄伦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抗性基因抗菌谱
-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对籼稻的转化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由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转入5个籼稻品种(丰源B、湘晚籼13号、R996、527、1701)的愈伤组织中,所用质粒为pCAMBIA1301,pCAMBIA1301的T-DNA区含有潮霉素(hygmycin)抗性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以潮霉素作为筛选剂对籼稻愈伤组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转化过程中抗性愈伤率在73.9% ̄83.3%之间,获得的部分抗性苗经PCR检测为阳性,阳性植株的转化率差异显著,其转化率为5.7% ̄25.9%之间,对获得的抗性苗和T2代幼苗的根和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有些抗性苗和T2代幼苗的根和叶呈蓝色反应,表明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并能正常表达。对T2代进行稻瘟病小种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了抗性分离。并且建立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
- 潘素君戴良英刘雄伦王国梁
- 关键词:籼稻农杆菌介导法
- 天津野生稻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抗瘟基因Pi2–1的初步定位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更好地揭示天津野生稻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机理,以天津野生稻与感病品种CO39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稻瘟病菌株CHL1743、110–2和318–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F2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符合3∶1,表明其对3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均由1个主效基因控制,命名为Pi2–1。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和隐性群体分离法进行初步定位分析,将Pi2–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SSR标记AP5659–5到RM7213之间,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1.4 cM。
- 王悦王悦邓晓娟黄红梅江南黄红梅王丹王国梁
- 关键词:稻瘟病菌抗性遗传基因定位
- 植物U-box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U-box结构是真核生物体内尤其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基序,其构象与RING-finger极其相似,两者都能发挥泛素连接酶E3的作用,促进底物蛋白泛素化降解。U-box基序还是泛素链聚集酶E4最主要的功能因子。在植物体内U-box经常与ARM重复耦联形成U-box/ARM结构,影响蛋白-蛋白互作,参与信号传导级联反应。许多植物U-box蛋白(PUB)能有效提高植株对干旱、高盐、异常温度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植物对许多病原物的抗病反应中也需要U-box蛋白的参与。
- 李魏戴良英王国梁
- 关键词:泛素化非生物胁迫抗病性植物
- 利用Pi9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被引量:12
- 2015年
- 利用广谱持久抗瘟基因Pi9的内含子序列设计特异功能标记Ins2-1,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改良早籼稻1701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Ins2-1是一个显性分子标记,在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和受体亲本1701之间多态性明显且稳定;Ins2-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选择效率为100%;通过连续回交和自交,获得了含Pi9基因且遗传背景接近受体亲本的BC6F2群体;通过对BC6F3株系标记基因型和室内接种表型鉴定,筛选出了一个抗病纯系"抗瘟1701"。
- 谭令辞刘雄伦杨婷婷行璇梁毅陈海龙杨丰宇李永聪刘金灵戴良英陈立云王国梁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转录组分析揭示玉米大斑病菌对解淀粉芽孢杆菌胁迫响应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系统中,生防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机制是关注的重点,而植物病原物如何响应并抵抗或缓解生防微生物胁迫的机制往往被忽略.本文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生防互作系统,利用RNA-seq技术研究S.turcica对B.amyloliquefaciens生防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S.turcica样品比较,B.amyloliquefaciens发酵液处理的S.turcica样品中共有393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其中168个基因上调表达,225个基因下调表达.已知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抗菌物质一般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细胞膜,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结构抑制真菌生长,因此,本研究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重点分析S.turcica细胞壁、细胞膜结构相关基因,发现S.turcica上调表达细胞壁组分蛋白(1-6)-beta-D葡聚糖生物合成途径基因、麦角固醇合成途径Delta(14)甾醇还原酶基因、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抗氧化相关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基因;下调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的Metacaspase基因.这说明S.turcica通过调节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靶标蛋白或合成途径的基因表达,以缓解B.amyloliquefaciens的生防胁迫作用,是一种涉及多个基因和多个信号途径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网络.该研究结果将为研究病原真菌对生防微生物胁迫的抗性机制奠定基础.
- 田雪亮张恺王国梁刘文德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