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博
- 作品数:34 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被引量:16
- 2010年
- 中国法思想的类型在本源上就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中国哲人对法的思考并不借助于概念和逻辑,而是来自于对水这种物质的观审、想象和沉思,由水所提供的意象成为中国法思想的一个原型。从治水的经验中提取出对治人一样有用的"准绳"概念,从"静止的水"的观省中建构了法的模型,从"源头之水"、"水舟关系"建立起中国传统政治法律关系原型。对于中国传统法思想而言,"水"不是说明"法"的一个文学意义的比喻,而是对法进行概念认知过程中的一个"本喻",是概念体系的基础。
- 王人博
-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
- 在哲学与法律之间:法哲学的一个理论模式——吕世伦、文正邦教授《法哲学论》一书评介
- 2000年
- 文章对《法哲学论》一书在构建法哲学理论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介 ,包括法哲学的学科定位、法哲学的内容和体系以及法哲学的逻辑起点三个方面。
- 王人博
- 关键词:书评学科定位
- 中国法治:问题与难点被引量:3
- 2017年
-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围绕中国法治展开。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外部特征是黄皮肤、黑眼睛。同时,我们还都拥有一颗中国的心灵。中西方之间有文化差异,例如,中国人都知晓用刀叉吃肉方便,但我们还是惯用筷子。讲中国法治问题,从文化差异切入更易理解。围绕中国法治这一主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中国法治方面的问题,关于此问题,不论述具体层面问题,仅涉及理论性问题;二是中国法治的难点。
- 王人博
- 关键词:法学家西方法治理论
- 宪政的中国语境:目标和价值
- 2002年
- 宪政在中国并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政制形式,中国的实践者和思想家从来也不单纯地探求宪政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原生价值,而是越出“宪政”自身去寻找——在他们看来——更根本、更“实用”的功效。宪政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转换成“为国家强盛提供途径和答案”这样一种“宪政功能主义”。
- 王人博
- 关键词:宪政价值中国语境政制功能主义思想家
- 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被引量:71
- 2003年
- 中国的法治理论是继受西方的产物。西方的法治学说主要有两种路向 :一是“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 ism) ;二是“普世主义”(ecumenicalism)。前者遵循西方的古典传统 ,通过展示西方某些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以及对“法”的某些道德要求 ,向人们证明建立一种理性的法律秩序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 ;后者则试图绕开西方那些基本价值和道德要求 ,单就“法律秩序”自身范围内寻求对法治的认知和实践。不同文化按自己的观点去证立法治 ,并从各自的实践和相互对话中达到对法治规范的共识也是可能的。中国法家的“法治观”在一定程度上与普世主义的路径是相融通的 ,本文尝试借着比较法家的法思想与实证主义的法思想来检讨当代中国接纳普世主义法治观的可行性。
- 王人博
- 关键词:法家原教旨主义普世主义法律思想
- 民权词义考论被引量:38
- 2003年
- 新年第一期 ,我们向读者推荐一篇值得细读 ,值得品味的大作。何大之有 ?其一 ,命题之大。“民权”何也 ?诚如作者所言 ,乃中国宪政文化之核心内容。无民权则无宪政 ,行宪政必民权 ,此乃中国有识有志之士述论百年有余而未解之题 ,亦是国体政治之实质问题。其二 ,蕴含之大。民权虽为政治问题 ,但却是历史文化的生成 ,所以它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文化的特质 ,无论是中国式的民族诉求 ,还是西方式的宪政诉求 ,都必然受历史文化的制约。因此 ,民权问题实际有极为深刻广阔的历史文化内涵 ,涵盖了许多社会政治、文化、道德问题。其三 ,眼界之大。谈民权不能不谈民本 ,亦不能不谈民主。但同为近代性话语 ,他们彼此之间的关联如何 ?是自生还是他生 ?是主动创造还是被动回应 ?上下几千年 ,纵横东西方 ,作者一一涉猎 ,无开阔大眼界 ,绝难把握。其四 ,文魄之大。开篇破题、立论和批判 ,不数言已将述论推向颇高的境界。继之又以物境、联想和记忆将古今中外的同一或非同一话语连接诠释 ,贤人智者招之即来 ,呼之听用 ,颇有作宇宙文章之势。其五 ,功夫之大。文章读来 ,每件探微钩沉 ,旁征博引 ,逻辑严谨 ,思考缜密。细细品之 ,知其决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撮列以上五点 ,权作本刊推荐之语。
- 王人博
- 关键词:词义物境词性《孟子》
- 张之洞:武汉城市之父
- 2021年
- 4月8日,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在湖北省图书馆发表了题为《改变与新生——我的武汉印象》演讲。其间王石特别提到,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和武汉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洋务运动领袖、晚清名臣张之洞。说起张之洞,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由他主导发起的那场失败的"洋务运动"。但事实上,"洋务运动"对后来中华民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之洞曾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说明他对武汉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王人博
- 关键词:洋务运动张之洞晚清名臣城市
- 中国法学:技术、价值与知识——中国法学的三种基本态势被引量:2
- 2008年
- 中国法学目前的现状分为三种,或者说有三个知识谱系。第一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门技术,这可能是当下中国部门法学一个主流的架构;第二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套价值体系,是一套价值;第三个知识谱系是把法学作为知识体系。这三个谱系的法学各有其价值和意义,这里我以一个编辑和教书人的双重身份,对中国当下的法学知识形态进行了阅读,阅读是个性化的,包含了对与错。我认为,中国的法学应该是多元的,它是中国法学繁荣的一个标志。
- 王人博
- 关键词:法学谱系知识
- 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
- 近世中国是在西方的武力交逼而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中被动地接受了宪政价值。由于近世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对西方宪政的体认与吸纳就不可能做到发其端竞其绪,而是首先打破了宪政原生的文化联系,以截取的方式建立起...
- 王人博
- 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被引量:23
- 2006年
- constitution一词,首先经由英国政治实践固化为一个确定的政治概念;接着通过美国的政治试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律性概念;而那些社会契约论的信奉者们则运用“社会契约”方法,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使其演变为一个优越于其他政治类型的现代立宪体制的代名词。近世以降,constitution一词东渐吾国,复又激活了“宪法”这一古老的汉语词汇。被深深地嵌入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宪法概念由此获得了西方现代政制与中国本土性的双重蕴义。
- 王人博
- 关键词:CONSTITUTION自然状态契约理论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