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琦
- 作品数:123 被引量:5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沙漠绿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1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施行PCI的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以上,n=17)和老龄组(65-79岁,n=258)。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和老龄组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单支病变,IRA再通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心衰、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较老龄组多见,其中以电解质紊乱发生最多(94.12%)。高龄组患者无胸痛、术后心衰及出血发生均高于老龄组患者(P<0.05),但死亡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两组之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论高龄还是老龄患者施行PCI治疗可以增加心肌血供,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安全、有效,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 苏显明何亚军张玮马奕刘景委智晓文王东琦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年住院治疗的4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J波的形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最明显的部位,同时统计QT离散度、Tp-e、Tp—e/QT、心律失常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等。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定9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J波,发现J波形态多变,J波出现的时间为发病后(3.9±2.6)h,消失的时间为(26.5±17.9)h。与不伴J波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合并J波的患者QTd、Tp—e和Tp—e/QT明显增大(P〈0.05);合并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合并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伴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和/或右心室心肌梗死的J波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J波多累及下壁或右心室,该类患者的QTd、Tp—e和Tp—e/QT增大,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高。
- 李红兵王东琦杨海涛程功崔长琮严干新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J波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
- 以球囊携带液体^(188)铼兔颈动脉腔内照射预防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2003年
- 目的 评价以球囊携带液体1 88铼 (1 88Re)兔颈动脉腔内照射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12只兔颈动脉过大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 88Re放射治疗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和照射组(n =6 ) ,管腔下 0 0 5mm处的吸收剂量为 15Gy。全部兔饲养 1周后活杀 ,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照射组内膜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0 0 4± 0 0 6 )mm2 vs (0 16± 0 0 4)mm2 ,P <0 0 5 ],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0 6 5± 0 0 5 )mm2 vs (0 35± 0 0 3)mm2 ,P <0 0 5 ],血管面积大于对照组[(1 0 4± 0 2 3)mm2 vs (0 81± 0 0 5 )mm2 ,P =0 0 4]。照射中央区管腔面积大于边缘区 [(0 6 5± 0 0 5 )mm2 vs(0 2 5± 0 0 6 )mm2 ,P <0 0 5 ],内膜面积小于边缘区 [(0 0 4± 0 0 6 )mm2 vs(0 12± 0 10 )mm2 ,P<0 0 5 ],内弹力板面积大于边缘区 [(0 70± 0 0 4)mm2 vs(0 37± 0 14)mm2 ,P =0 0 6 ],血管面积大于边缘区 [(1 0 4± 0 2 4)mm2 vs (0 6 3± 0 17)mm2 ,P <0 0 5 ]。结论 以球囊携带液体1 88Re血管腔内照射通过抑制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来减少再狭窄 ;边缘效应主要是由于血管的收缩性重塑引起的。
- 朱建国崔长琮崔翰斌马爱群张斌胡国英王东琦
- 关键词:冠心病放射疗法再狭窄
- HLA-B27阴性强直性脊柱炎一家系的心脏损害特征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 HLA-B27阴性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AS)心脏损害的特征。方法所有家系成员均采集完整病史、临床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 33例家系成员中发生心房颤动的6例,占总心律失常人数的46%,心动过缓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排除 AS),所有传导系统异常的心律失常占 AS患者总心律失常人数的36%。因心脏原因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全自动双腔起搏器(DDD)术后1年。AS 患者中 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级2例,Ⅲ级1例,左心房扩大5例(45%),二尖瓣返流6例,三尖瓣返流4例。结论家族性 AS 心脏损害发生心律失常的种类有相似的趋势,主要以心房颤动为主,累及传导系统的心律失常次之,心脏损害以左心房扩大,舒张功能降低为主,可伴有二尖瓣和/或三尖瓣的返流。
- 杨海涛孙超峰薛小临韩克李红兵张爱峰崔长琮王东琦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心电图心房颤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CAD)支数临床特点,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3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AD支数分为4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1支病变101例,2支病变88例,3支病变119例,4支病变27例。随着侵犯CAD支数的增加,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分级、心功能减退、冠脉狭窄程度计分均逐渐增加;患高血压病和有饮酒史者的比例亦逐渐增加;脂紊乱、空腹血糖升高与吸烟者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CAD的严重程度受年龄、高血压、吸烟及饮酒的影响;同时CAD严重者心功能差。
- 李云萍王归真娄莉王东琦崔长琼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影像学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高血压分级
- 年轻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特点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确诊的43例年轻急性心梗患者和55例老年患者间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1)年轻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明显多于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明显低。(2)年轻组高TG、CHOL血症发生率高,并且血TG、CHOL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3)年轻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4)年轻组多无心绞痛病史;老年组多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病史。结论 (1)吸烟和超重是年轻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2)高脂血症也是重要危险因素。(3)病变相对简单以单支血管最多,三支病变较少。(4)年轻组多无心绞痛病史。
- 张学军王东琦杜日映张晓锋
- 关键词:急性心梗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青年组,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中老年组,观察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糖、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发病有无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酒等诱发因素。160例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0天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但多数吸烟。且青年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在过量吸烟、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后发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的平均病变血管数显著少于中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多,在病变类型上青年组以单纯偏心性病变,而中老年组以向心性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结论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识别并预防之。
- 马小川李晓莉王营忠刘兆英王晨霞王东琦
- 关键词:青年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 1997年
- 杨广才闫秋婵刘长安王东琦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高密度脂蛋白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6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于忠祥徐传蔚王东琦付文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 HLA-B27阴性强直性脊柱炎一家系心脏损害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2008年
- 杨海涛孙超峰韩克薛小临李红兵张爱峰崔长琮王东琦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