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Ivor-Lewis术式后气管上消化道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气管上消化道瘘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食管癌病例。通过对术前各参数和风险评分,食管特异性O-POSSUM评分,以及术中和术后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通过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来评估气管上消化道瘘对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9例患者术后出现气管上消化道瘘。食管特异性风险评分与气管上消化道瘘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相关的风险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手术治疗和新辅助治疗与气管上消化道瘘的发生无相关性。有气管上消化道瘘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为100%(P=0.014),肺部并发症比例明显增多(P=0.015),中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52.6 d vs 26.8 d,P<0.001)。两组之间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90 d病死率在有瘘组患者中显著增加(88.9%vs 45.5%,P=0.026),有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86.5 d vs 431 d,P<0.001)。结论食管特异性风险评分可以识别处于气管上消化道瘘风险中的患者,并且气管上消化道瘘和不良预后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
目的:探讨日常记录法对肺癌患者心理恐惧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来某院就诊的9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想法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情绪、情境,自主想法以及合理回答等,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状况问卷(Mini Mental Adjustment to Cancer Scale,Mini-MAC-19)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中面对,回避,屈服等各得分量表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面对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回避和屈服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14.505,20.841,7.886;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oP-Q-SF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oP-Q-SF评分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7.518,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Mini-MAC-19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助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极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62,14.642,-11.377,2.930;P<0.01)。结论:日常记录法能够降低肺癌患者的心理恐惧感,同时促进患者选择更为积极的面对癌症的应对方式,是改善癌症患者心理恐惧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