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腊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稳定期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0
- 1990年
-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招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本病发作期血液流变学表现为各项指标均较正常高,而稳定期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积累的资料。
- 黄焱明邓水明潘腊梅沈士芳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
- 老年人血瘀证对T淋巴细胞Ag-NORs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瘀证对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老年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36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结果血瘀证组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IS%)为5·857±0·396,对照组为6·111±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瘀证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值RVP、ESR、K1、K2与静脉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呈负相关(r分别=-0·273、-0·335、-0·301、-0·276;P<0·01或P<0·05);聚集指数与静脉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呈正相关(r=0·389,P<0·05)。结论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降低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可能是老年血瘀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 谢纪文艾长征唐庆潘腊梅
- 关键词:老年人血瘀证血液流变学T淋巴细胞NORS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 缺血性中风的脑CT、中医辨证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观察被引量:2
- 1990年
- 经CT确诊的缺血性中风47例,观察其脑部CT病灶,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发和大片状脑部病灶者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高于小片状病灶者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特别是后者,可作为判断缺血性中风病情轻重、治疗难易的指标之一,表明不同的证具有不同的病理本质。
- 黄焱明陈艳芳杨赶梅潘腊梅沈士芳何士银
- 关键词:中风CT中医辨证血液流变学
- 从益气活血方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方剂组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健康献血者静脉采血抗凝,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然后在比浊管中加药孵育,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最大聚集率。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显著提高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中黄芪、当归配伍为方中主药,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须为用才能发挥促聚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方体外实验能增强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但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 石威沈霖秦铀卢芙蓉高兰潘腊梅
-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拆方血小板聚集功能
- 核因子—κB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02年
- 杨胜兰潘腊梅李臣鸿
- 关键词:NF-KB炎症性肠病胃炎幽门螺杆菌
- 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通过检测31例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别与①正常人(59例)、②原发性高血压(51例)、③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未出现肾衰者(48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流粘滞性、血液浓稠性均明显低于上述①②③三个对照组(P<0.01或<0.05)。而红细胞聚集性则高于各对照组(P<0.01或<0.05)。
- 谢纪文陈思源陈声贵潘腊梅
-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血液流变学肾衰竭
- 恶性肿瘤辨证分型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各证型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分型关系。方法对40例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凝组、血瘀组、热毒组、正虚组4组。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正虚组患者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ηb)包括全血高切黏度(ηh)、全血低切黏度(ηl)、血浆黏度(ηp)、血浆凝血因子Ⅰ(Fg)、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降低,血沉(ESR)明显增快(P均<0.01)。血瘀组患者MAR增高,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有改变。痰凝组与热毒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型病理实质。
- 李静沈霖李燕潘腊梅
- 关键词:恶性肿瘤辨证分型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
- 健脾益气活血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1996年
- 李道本陈声贵潘腊梅
- 关键词:中医治疗学治法血液流变性
- 经皮监测800例新生儿胆红素的临床探讨
- 2002年
- 潘腊梅
- 关键词:新生儿胆红素黄疸
- 雷公藤白芨片治疗慢性肾炎瘀血症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雷公藤白芨片治疗慢性肾炎瘀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瘀血症诊断标准的 3 2例慢性肾炎患者用雷公藤白芨片治疗 ,使用雷公藤白芨片一般剂量为每次 4片 ,tid ,体重 45~ 65kg范围之外的患者按每日每千克体重 0 .12g雷公藤生药计算用量 ,疗程 1~ 3个月。结果 :2 4h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及尿隐血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尤以 2 4h尿蛋白定量及尿隐血下降明显 (P <0 .0 1)。治疗后 ,反映血液红细胞聚集性的血沉 (ESR)、血沉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 (EET)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反映血液粘滞性、凝固性的各项指标治疗后似有所改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公藤白芨片使血尿 (镜下尿血及尿隐血 )明显下降 ,除与其使肾炎病情得以缓解有关外 ,与其活血化瘀功效亦有关系。雷公藤白芨片的活血化瘀作用主要体现在使ESR、血沉K值下降 ,使EET缩短 ,从而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 谢纪文陈华庭冯新民陈思源潘腊梅
- 关键词:肾炎慢性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