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涟春
-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腔内手术治疗(附42例报告)
- 2004年
- 目的 提高尿道狭窄及闭锁的腔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42例尿道狭窄及闭锁经腔内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39例(92.8%)手术成功,其中1次性手术36例,2次手术2例,3次手术1例。失败3例(3.2%),手术失败者与闭锁段较长有关,其中2例改行尿道套入式吻合,1例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带膀胱造瘘管出院。结论证明该术式创伤少,可重复操作,疗效确切,认为腔内手术可作为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法。
- 陈祥鹏王庭镇袁树森李迎东朱传明詹振声潘涟春
-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闭锁腔内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26例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2 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治疗。结石位于左侧 6 9例 ,右侧 4 3例 ,双侧 14例。位于上段 9例 ,中段 2 6例 ,下段 10 5例。结石横径 4~ 11mm ,纵径 6~ 2 0mm。结果 输尿管镜下 1次碎石成功 112例 ,成功率达 89%(112 / 12 6 )。 2天~ 6周内碎石全部排净。发生并发症 8例 ,其中穿孔 6例 ,采取保守治疗 4例 ,开放手术治疗 2例 ;泌尿系感染 2例。
- 陈祥鹏王庭镇袁树森李迎东朱传明潘涟春
- 关键词: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结石手术并发症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常规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常规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除腺体重量、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残余尿、尿流率、QOL、IPSS)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除腺体重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残余尿、尿流率、QOL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残余尿、QOL及IPSS评分均减少或降低,尿流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尿流率高于对照组,QOL及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均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段,相较于后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 饶勃李迎东潘涟春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疗效对比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探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组织切除量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96.2±8.7)min、住院时间(6.3±2.2)d短于对照组的(113.5±8.9)min、(9.2±3.1)d,术中出血量(163.6±9.3)ml少于对照组的(189.5±12.5)ml,腺体组织切除量(57.4±3.5)g大于对照组的(44.3±3.5)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SA、PVR、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 PVR少于对照组, 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切确,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黄耀林潘涟春蔡奕川陈楚槐詹振声李迎东
-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 睾丸素/雌二醇对低剂量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效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睾丸素/雌二醇(T/E2)值对低剂量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患者60例,予小剂量克罗米芬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T、E2及T/E2值的变化。结果: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临床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后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FSH、LH、T和T/E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E2显著下降(P<0.01)。结论: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FSH、LH值是低剂量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治疗过程中T/E2值变化也很明显,可以与上述指标一起作为克罗米芬有效性综合评估的指标。
- 潘涟春
- 关键词:不育症克罗米芬雌二醇睾丸素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各有优缺点,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 蔡奕川李迎东陈祥鹏詹振声袁树森潘涟春
-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NL的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PCNL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结石成分、术前尿白细胞、术前尿培养、手术时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成分(β=0.885,SE=1.356,OR=2.05,95%CI=1.97~3.78,P<0.05)、术前尿白细胞阳性(β=0.654,SE=1.297,OR=1.11,95%CI=1.02~1.22,P<0.05)、术前尿培养阳性(β=0.698,SE=0.958,OR=2.30,95%CI=1.96~2.86,P<0.05)、手术时间≥60 min(β=0.786,SE=0.958,OR=1.08,95%CI=1.01~1.19,P<0.05)、糖尿病病史(β=0.958,SE=1.205,OR=1.09,95%CI=1.02~1.14,P<0.05)均是PCNL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NL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结石成分、术前尿白细胞阳性、手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 min以及糖尿病病史。
- 黄耀林潘涟春蔡奕川陈楚槐詹振声李迎东
-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研究分析精索静脉曲张不育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样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共选入100例,平均分配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触诊检测,观察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汇总两组疾病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疾病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汇总比较,观察组较为良好(P<0.05),对两组患者睾丸体积进行比对未见差异(P>0.05),但本组左右睾丸体积比较,可见差异(P<0.05),统计观察组行超声检测后,临床型、临床亚型病情相关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可准确检出患者是否患有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实施检测后,能够明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疾病对输精管损害情况,疾病检测、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有助于诊疗工作开展,具备积极影响。
- 蔡延渠吴春山潘涟春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索静脉曲张不育
-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特点及用以指导外科手术。方法使用GE128层螺旋CT和西门子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图像,诊断出AML 48例,分析其影像特点,提供手术治疗直观信息。结果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脂肪负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定性明确,定位准确。分辨组织挤压侵犯情况清晰,与手术结果一致。三维及薄层重建能显示肿瘤影像细节。结论128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要作为AML外科手术前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 潘涟春潘寿岩
- 关键词:肾肿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URBt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毗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前列腺部肿瘤种植,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残余尿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降低术后膀胱癌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生活质量。
- 蔡奕川李迎东潘涟春
-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