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婷婷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灌云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鼾症患儿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鼾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鼾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扁桃体剥离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手术前后通气功能指标[氧减指数(ODI)、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夜间血氧饱和度(LSaO_(2))]水平、睡眠质量[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ODI、AH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SaO_(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就寝习惯、睡眠行为、夜醒、晨起、白天嗜睡等CSHQ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鼾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通气功能指标水平和睡眠质量评分,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扁桃体剥离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
- 董春国滕婷婷王明珠
- 关键词:通气功能
- CYP1A1 T6235C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I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lAl)T6235C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已发表的关于CYPlAlT6235C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相关研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凹),并行敏感度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共16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病例组数2754例;对照组数28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lAlT6235C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有明显易感性(CCversusTT:OR=3.216,95%CI2.388~4.331;CCversusCT/1Tr:OR=2.496,95%CI1.994~3.124;CCversusCT:OR=1.993,95%CI1.476—2.692;CC/CTversusTr:OR=1.573,95%c,1.230—2.013)。根据种族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亚洲人群有明显易感性。结论CYPlAlT6235C基因多态性与头颈恶性肿瘤易感性间存在明显易感性。
- 顾莉徐海江王黎媛滕婷婷张冬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1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有249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246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与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AA基因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和携带GG或GA基因型个体头颈部肿瘤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88和0.89(OR=0.88,95%CI:0.59-1.32;OR=0.89,95%CI:0.67-1.19)。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没有发现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有差异。结论: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顾莉徐海江王黎媛滕婷婷张冬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META分析
- 98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 徐海江滕婷婷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