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祺

作品数:166 被引量:69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8篇首乌
  • 56篇何首乌
  • 42篇毒性
  • 35篇肝毒
  • 35篇肝毒性
  • 20篇大黄素
  • 17篇细胞
  • 16篇色谱
  • 15篇微粒
  • 15篇微粒体
  • 15篇肝微粒体
  • 14篇代谢
  • 14篇UGT1A1
  • 13篇蒽酮
  • 13篇蒽醌
  • 13篇化合物
  • 11篇质谱
  • 11篇甲醚
  • 10篇液相色谱
  • 9篇致突变

机构

  • 166篇中国食品药品...
  • 3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市药品检...
  • 2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市药品检...
  • 2篇大理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双鹤药业...
  • 1篇河南省食品药...
  • 1篇中国中药协会

作者

  • 166篇汪祺
  • 101篇马双成
  • 46篇杨建波
  • 42篇戴忠
  • 30篇王莹
  • 27篇郑笑为
  • 23篇张玉杰
  • 20篇刘燕
  • 20篇王亚丹
  • 17篇魏锋
  • 17篇于健东
  • 16篇鲁静
  • 16篇姚令文
  • 13篇林瑞超
  • 12篇程显隆
  • 12篇王雪
  • 10篇刘越
  • 10篇宋捷
  • 10篇耿兴超
  • 9篇黄芝瑛

传媒

  • 31篇中国药物警戒
  • 24篇中国现代中药
  • 24篇药物评价研究
  • 14篇药物分析杂志
  • 12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国药事
  • 8篇中国新药杂志
  • 7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药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香料香精化妆...
  • 1篇中国药师
  • 1篇Journa...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20篇2023
  • 44篇2022
  • 17篇2021
  • 16篇2020
  • 20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P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6-巯基嘌呤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2023年
目的评定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比格犬中血浆6-巯基嘌呤(6-MP)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用UPLC-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6-MP浓度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进行合成。结果比格犬血浆中6-MP低浓度(15 ng·mL^(-1))和高浓度(375 ng·mL^(-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04 ng·mL^(-1)和30.14 ng·mL^(-1)(P=95%,k=2)。结论UPLC-MS/MS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6-MP浓度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曲线拟合、回收率及基质效应引入,高浓度时主要来源于回收率、曲线拟合和生物样本配置。
王佳庆汪祺史卫忠张冬婕宁霄
关键词:6-巯基嘌呤不确定度比格犬
HPLC-QE-MS技术开展注射用腺苷钴胺有关物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注射用腺苷钴胺有关物质研究,并对相关杂质进行质谱分析和毒性预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是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0.01 mol·L^(-1)酸铵溶液(冰醋酸调剂p H值至4.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所建方法对105批注射用腺苷钴胺开展有关物质评价。含量≥0.1%的未知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MS)扫描并对未知杂质开展基因毒性预测。结果所建方法各杂质峰能与主峰有效分离,检测限为1.497×10^(-4)mg·mL^(-1),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所建方法测定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够有效获得全面的杂质信息,适用于注射用腺苷钴胺的杂质检查与控制。
郝钢韩峰周刚颜皓武星李旭扬候海玲宁霄汪祺崔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UPLC-MS/MS法测定人脑脊液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不确定度评价
2023年
目的评定UPLC-MS/MS测定人脑脊液中去甲万古霉素(NVCM)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UPLCMS/MS法测定人脑脊液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在低浓度(3 mg·L^(-1))和高浓度(300 mg·L^(-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18、70.97 mg·L^(-1)(P=95%,k=2)。结论UPLC-MS/MS法测定人脑脊液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在低含量时主要由曲线拟合、重复性和回收率引入。在高含量时主要由重复性,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引入。本研究建立的脑脊液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效的监管手段。
王佳庆汪祺张冬婕梅升辉宁霄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脑脊液不确定度评定
大黄素甲醚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研究
2022年
目的建立用于血浆中大黄素甲醚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的超高效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QTOF-MS)方法,研究其原型及代谢产物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TK)行为。方法开展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首次给药至给药结束的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的TK测定,计算动力学参数,评价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大黄素甲醚后大鼠血浆中原型及代谢产物的暴露程度。结果研究发现首末次给药后原型及代谢产物的血浆暴露量与给药剂量无剂量依存关系,3个给药剂量下,大黄素甲醚在体内ρ_(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素甲醚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基本为10 h,并在16 h内消除。随给药剂量增加,代谢产物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及大黄素血浆暴露量上升,出现轻度蓄积。结论大黄素甲醚给药后,原型及其代谢物在体内消除缓慢,因此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防止体内成分蓄积发生不良反应。
汪祺杨建波王莹李妍怡张玉杰文海若马双成
关键词:毒代动力学大黄素甲醚代谢产物何首乌
N-亚硝基二甲胺和N-亚硝基二乙胺的小鼠重复给药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连续7 d重复给予C57BL/6J小鼠N-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N-亚硝基二乙胺(NDEA),观察至首次给药后28 d,评价两者主要毒性靶器官及遗传毒性风险。方法 分设溶媒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受试物组(分别给予0.75、1.50、3.00 mg·kg^(-1)NDMA或3.25、7.50、15.00 mg·kg^(-1)NDEA)和阳性对照组(200 mg·kg^(-1)甲磺酸乙酯、40 mg·kg^(-1)N-乙基-N-亚硝基脲)。溶媒对照组和受试物组连续7 d每天ig给药1次,阳性对照组连续3 d每天ig给药1次。末次给药后开展小鼠肝、肾和外周血彗星试验,计算每只动物的肝、肾和血细胞尾DNA百分含量(%Tail DNA)和尾距(tail moment)平均值。观察结束后(D28)开展小鼠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试验,计算网织红细胞(RETCD24-)和总红细胞(RBCCD24-)的突变率。并在末次给药和恢复期结束后,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肝、肾和肺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DNA损伤基因(ATM、gH2AX、Nbn、Prkdc、Trp)和肝药酶基因(CYP2E1、CYP2A6)。结果 NDMA剂量为3 mg·kg^(-1)时,动物全部死亡,自连续给药4 d后,NDEA 15 mg·kg^(-1)组小鼠体质量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01);且NDMA和NDEA组与溶媒对照组在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0.01、0.001),提示NDMA和NDEA对肝脏和肾脏存在一定毒性;NDMA和NDEA组小鼠肝、肾彗星试验结果均为阳性,Pig-a基因突变试验中NDEA高剂量组RETCD24-结果为阳性;与溶媒对照组比较,NDMA和NDEA组小鼠肝、肾和肺中8-OHdG含量显著升高(P<0.05、0.001),DNA损伤和肝药酶基因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 NDMA分别在1.5 mg·kg^(-1)剂量条件下产生肝脏毒性,0.75、1.50 mg·kg^(-1)剂量条件下使小鼠肝、肾细胞产生致突变性和肝、肾DNA损伤;NDEA可在15 mg·kg^(-1)剂量条件下产生肝脏毒性,并导致肝、肾细胞产生致突变性和DNA损伤;8-OHd
叶倩汪祺林志杨艳伟耿兴超文海若
关键词:N-亚硝基二甲胺C57BL/6J小鼠彗星试验遗传毒性
生脉注射液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家生产企业的生脉注射液样品及红参中间体进行化学成分指认。结果:生脉注射液主要色谱峰为红参中皂苷类成分,实验证明有20个皂苷类成分为8家生产企业及红参中间体共有成分。结论:建立了生脉注射液中皂苷类成分的检查方法,为研究注射剂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汪祺郑笑为于健东刘燕戴忠鲁静林瑞超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离子阱质谱皂苷
基于分子对接和体外大鼠肝微粒体抑制实验综合考察何首乌中潜在肝毒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基于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介导的胆红素代谢,构建UGT1A1酶蛋白模型,用于研究何首乌中潜在致肝毒性成分的毒性作用,并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抑制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UGT1A1酶蛋白结构,将UGT1A1底物胆红素及何首乌中主要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与UGT1A1蛋白进行分子对接,考察分子结合靶点及结合强弱。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RLM),加入系列浓度的底物胆红素对照品溶液及待测单体对照品溶液,检测表观抑制常数(Ki),测定蒽醌类单体成分对UGT1A1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UGT1A1酶蛋白结构上共有9个活性口袋区,胆红素的结合口袋确定为位点F;6个单体主要集中在两个活性口袋区:大黄素、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对接进入位点F;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对接进入位点C。结合于UGT1A1酶蛋白位点C中的单体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的结合自由能(IE)值较小;位点F区中,单体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羟基大黄素具有较高的IE值,结合能力强。体外抑制实验显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表现为较强的竞争型抑制作用,羟基大黄素为较强的混合型抑制作用,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羟基大黄素、大黄素对UGT1A1酶介导的胆红素代谢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构建的UGT1A1酶蛋白模型可有效预测药物的潜在风险。
汪祺李勇王亚丹文海若马双成
关键词:何首乌蒽醌类同源模建分子对接
黄芪药材HPLC特征图谱研究(1)皂苷类成分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建立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通过比较碱化处理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进一步证明碱性条件可以促使黄芪皂苷Ⅰ、Ⅱ转化为黄芪皂苷Ⅳ,并确定黄芪皂苷Ⅰ、Ⅱ、Ⅲ、Ⅳ为特征成分。结果:4个特征成分分离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所选特征成分可用于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检查。
汪祺张聿梅戴忠鲁静林瑞超
关键词:黄芪药材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碱化处理
大鼠和小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历史背景数据采集
2023年
目的介绍大鼠及小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并汇总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15—2022年开展的基于免疫磁珠检测法的大鼠及小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背景数据。方法阴性物质包括超纯水和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雄性C57BL/6J小鼠间隔24 h ig 0.5%CMC-Na,连续7 d;雄性SD大鼠间隔24 h ig 0.5%CMC-Na,连续14 d;大鼠间隔24 h ig超纯水,连续3 d。阳性对照为已知致细菌突变化合物,包括N-乙基-N-亚硝基脲(ENU,10、40 mg·kg^(−1))、盐酸丙卡巴肼(PCZ,60、150 mg·kg^(−1))、乌拉坦(EC,300、800 mg·kg^(−1))、N-亚硝基二甲胺(NDMA,1.5 mg·kg^(−1))、N-亚硝基二乙胺(NDEA,15 mg·kg^(−1))。小鼠间隔24 h ig ENU 40 mg·kg^(−1),连续3 d;间隔24 h ig NDMA 1.5 mg·kg^(−1)、NDEA 15 mg·kg^(−1),连续7 d。大鼠间隔24 h ig PCZ 150 mg·kg^(−1)、EC 800 mg·kg^(−1)、ENU 40 mg·kg^(−1),连续3 d;间隔24 h ig PCZ 60 mg·kg^(−1)、EC 300 mg·kg^(−1)、ENU 10 mg·kg^(−1),连续28 d。分别于给予受试物前,首次给予后14、28 d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红细胞表面CD59蛋白的结合情况,结合免疫磁性计数微球技术计算网织红细胞(RETs)占总红细胞的百分率(%RET)(作为外周血毒性考察指标)、总红细胞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BC^(CD59−),即突变的总红细胞)发生率和RETs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ET^(CD59-),即突变的RETs)发生率。结果各试验%RET数值均无大幅增加。SD大鼠和C57BL/6J小鼠的阴性对照组RBC^(CD59-)和RET^(CD59-)突变率均低于5×10^(−6),小鼠的背景值相对不稳定。连续3 d ig给予小鼠40 mg·kg^(−1)的ENU,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自给药后2周开始均大幅增加(P<0.05),给药后4周进一步增加(P<0.01、0.001);给予小鼠NDMA后2、4周,RBC^(CD59−)发生率略有增加,但仍在阴性背景范围内,但RET^(CD59−)发生率在给药后第2周大幅增加(P<0.001),给药后第4周则大幅回落;给予小鼠NDEA后2周,RBC^(CD59�
韩素芹姜华叶倩黄芝瑛耿兴超汪祺文海若
关键词:小鼠致突变性
大黄素ig昆明小鼠长期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连续28 d ig给予昆明小鼠大黄素,进而对其全身毒性和潜在的肝、肾毒性进行评价。方法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溶媒对照组(0.5%CMC-Na)和大黄素低、中、高剂量(100、300、600 mg/kg)组,最初的最高给药剂量为1000 mg/kg,从给药第6天起将给药剂量调整为600 m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28 d后进行解剖,给药后第57天进行恢复期解剖。给药后观察动物的大体症状,并进行体质量和肝、脾、肾、肾上腺及肠系膜淋巴结质量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结束,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大黄素高剂量组动物的平均体质量在试验的第3、7、10、14、17、21、28天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低、中剂量组动物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未见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低、中、高剂量组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低、中、高剂量组绝对脏器质量及脏器指数均未见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高剂量组共有6只动物死亡。死亡动物大体剖检可见脾体积减小,胸腺消失。死亡动物肝镜检可见轻度肝细胞坏死、轻度肝细胞变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极轻度色素沉着;肾镜检可见轻度肾小管变性/坏死、轻度肾小管变性/再生,以及轻度色素沉着;脾镜检可见轻度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和轻度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各组计划剖检动物大体检查未见异常。高剂量组动物肝镜检可见极轻度至轻度色素沉着;肾镜检可见极轻度至轻度色素沉着、极轻度至轻度肾小管变性/再生;胆囊镜检可见极轻度至轻度透明变性、轻度胆囊结石及轻度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论高剂量的大黄素可对动物产生明显的全身毒性作用,并可造成肝、肾、胆囊、脾损伤,大黄素的胆囊毒性为研究大黄素的�
霍桂桃王亚楠吕建军杨艳伟林志屈哲汪祺文海若
关键词:大黄素小鼠长期毒性胆囊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