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文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椎体
  • 4篇椎体后凸
  • 4篇后凸
  • 4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经皮椎体后凸...
  • 3篇后凸成形
  • 3篇后凸成形术
  • 3篇成形术
  • 2篇胸腰椎
  • 2篇椎骨
  • 2篇疗效
  • 2篇脊柱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单侧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椎爆裂

机构

  • 7篇湖南省第二人...

作者

  • 7篇武文
  • 6篇李强
  • 5篇李如求
  • 4篇李泳
  • 2篇王军
  • 1篇王建波
  • 1篇吴文欣
  • 1篇何飞平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57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65椎)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X线侧位片评定椎体高度恢复,采用VAS评分评定疼痛,对手术前、后的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7例均成功施行椎体成形术,9例出现渗漏,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平均14个月(6个月~4年),伤椎高度保持;相邻椎体再发压缩骨折3例,均行PKP术治愈。结论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止痛并恢复椎体高度。
李强李如求王建波何飞平李泳武文王军吴文欣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椎体
选择性椎管减压并 PKP 术治疗高龄患者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爆裂性胸腰椎骨折选择性椎管减压并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择性椎管减压并 PKP 术治疗高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1例(31个椎体)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4(中位数2.3)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术前(P <0.01),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后(P <0.01)。结论选择性椎管减压结合 PKP 术是治疗高龄患者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强李泳武文王军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凸成型术高龄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对31例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关节突交锁松解、前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头颈胸支架外固定至植骨融合。采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正侧位片评价颈椎序列重建,颈椎动力位片评价颈椎稳定性,从三方面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获满意复位并重建颈椎序列,无并发症发生;31例均随访12~37(中位时间2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手术前提高了1至2级,植骨融合,正侧位及动力位片显示颈椎序列正常稳定。结论对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关节突松解联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有效复位并重建颈椎稳定性。
李强李如求李泳武文
两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4月对40例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20例,行PKP术;B组2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比较两组伤椎Cobb后凸角的改善情况、术后1 d伤椎高度、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Cobb后凸角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年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伤椎Cobb后凸角均明显变小(P<0.05);且B组的Cobb后凸角明显小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分别为(2.1±0.6)mm和(1.0±0.3)mm,术后1年VAS改善率分别为64%±7%和75%±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PKP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没有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均安全有效。PKP术具有耗时短、损伤小、出血少和康复快等微创优势;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对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伤椎高度的维持、远期疼痛的改善均优于PKP。
武文王康李泳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OVCF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OVCF的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4月对54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7个椎体行PKP手术治疗,其中A组26例27个椎体,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骨水泥弥散接近或刚过椎体中线,B组28例30个椎体,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骨水泥弥散范围超过3/4椎体,比较两组骨水泥的注射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术后24 h疼痛模拟评分(VAS)改善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分别为(3.5±0.7)ml和(5.1±0.4)ml,术后1年伤椎丢失高度分别为(2.0±0.7)mm和(0.9±0.4)mm,术后24 h VAS改善率分别为65%±6%和74%±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分别为(7.8±2.7)mm和(8.0±2.5)m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骨水泥渗漏,B组骨水泥渗漏共2例2个椎体,其中椎间隙、椎旁渗漏各1例。结论 PKP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单侧穿刺骨水泥的推注量应控制在4.5-5.5 ml左右(不宜超过6.0 ml),并配合安全合理的穿刺操作,可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充分弥散,有效止痛,术后椎体高度不易丢失,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武文李强李如求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椎骨折胸腰椎骨质疏松
自动拉钩对传统腰椎后路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自动拉钩对传统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行传统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各种腰椎疾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术中使用自动拉钩,23例患者未使用自动拉钩,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后肌酸激酶的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24 h、术后半年的腰痛VAS评分使用自动拉钩组高于未使用自动拉钩组(P〈0.05),术后肌酸激酶水平使用自动拉钩组明显高于未使用自动拉钩组(P〈0.05)。结论自动拉钩的使用加重了椎旁肌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术后腰痛较重,降低了手术本身应有的疗效。
武文李强李如求
关键词:自动拉钩
氟比洛芬酯对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60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三个试验组。A组术后只接受氟比洛芬酯治疗,B组术后只接受曲马多注射液治疗,C组术后接受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所有各组患者均施以标准全麻,术后未予镇痛泵。疼痛评分按照直观类似标度(VAS法)。在术后第4、24、48小时记录各组患者VAS评分及各药的需要量。结果三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分别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全麻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来说,术后单纯使用较大剂量的氟比洛芬酯能取得与曲马多注射液相同的镇痛效果,并未出现出血增加的危险,若二者复合镇痛可以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武文李强李如求
关键词:氟比洛芬药理学脊柱融合术镇痛药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