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文山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癌PIK3CA基因突变分析
- 2010年
-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结肠癌为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病过程,通常认为与饮食结构、结肠慢性炎症、结肠腺瘤以及遗传等因素紧密相关。PIK3CA(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gene)基因在多种组织来源肿瘤(如结肠癌)中存在变异扩增,近期研究发现,PIK3CA基因在多种组织来源肿瘤中存在点突变,突变率高达20%~40%,其中第9外显子和第12外显子是突变热点区。
- 陆兴热高仕萍刘孝文杨德兴马爱波陈彪樊晓东和润泞资云菊袁雕陈凤羽农英谭锐缪丽萍
- 关键词:基因突变分析结肠癌发病过程慢性炎症结肠腺瘤
- 集菌涂片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金胺"O"荧光集菌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为肺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12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感染科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标本采取直接涂片和离心集菌涂片两种制片方法,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法进行染色镜检。结果: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9.43%,20/212)低于集菌涂片抗酸染色法(13.68%,29/212),直接涂片金胺"O"荧光染色法阳性率(17.45%,37/212)低于集菌涂片金胺"O"荧光染色法(36.32%,77/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2.37,P=0.02,0.00)。集菌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13.68%,29/212)低于集菌涂片金胺"O"荧光染色法(36.32%,77/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P=0.00)。金胺"O"荧光染色法的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优于萋-尼氏抗酸杆菌染色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胺"O"荧光集菌染色法是一种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对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樊晓东陆兴热张成伟张青资云菊袁雕叶树樱王武满朱德永杨生仙
- 关键词:抗酸染色结核病
- 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阴道炎三种病原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估乳胶免疫层析法联合检测阴道炎三种病原的诊断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88例标本,分别用乳胶免疫层析法、湿片镜检法、唾液酸苷酶法以及革兰氏染色镜检法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记录乳胶免疫层析法与湿片镜检法、染色镜检法诊断阴道炎三种病原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系数和约登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湿片镜检法相比,乳胶免疫层析法诊断阴道炎三种病原的敏感度、Kappa系数和约登指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30.13,P=0.01~0.04);与染色镜检法相比,乳胶免疫层析法对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敏感度、约登指数较高,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Kappa系数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0.13,P均<0.05);乳胶免疫层析法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对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的检测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敏感度、Kappa系数及约登指数均高于湿片镜检法和染色镜检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12,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湿片镜检法和染色镜检法相比,乳胶免疫层析法对于阴道炎三种病原的检测敏感度高,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且对混合感染的检测有明显优势。
- 樊晓东张成伟李官玺蔡德康王成丽杨生仙邓秀春雷爱林
- 关键词:阴道炎
- 血清CysC、HbA1c、IL-6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8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80例,另外选取100例体检健康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IL-6、CysC及HbA1c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EDN组、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升高,且3组的IL-6和HbA1c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EDN组、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升高,且EDN组、DN组IL-6和CysC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CysC、IL-6和HbA1c水平高于E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CysC、IL-6 3项联合检测诊断DN的AUC为0.98,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时的AUC。CysC、HbA1c、IL-6任意两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CysC、HbA1c、IL-6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张成伟樊晓东陆兴热刘孝文汪华丽尹秋玲徐宇李官玺雷爱林陆宏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HBA1CCYSCIL-6
-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样本同时进行AFP、TP、ALB以及SOD的检测,对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个指标在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肝病患者与肝癌患者间的差异以及其对肝病的检测敏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肝癌组及肝硬化组的AFP、TP、ALB、SOD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肝炎组的AFP、ALB、SOD检测结果比对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检测结果显示,AFP、S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B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肝癌组与肝炎组检测结果显示,AFP、ALB、S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检验分析样本异常检出率可见3组中AFP、ALB、SOD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阳性检出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AFP、TP、ALB、SOD与健康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可作为指示肝病患者病情的检测指标。
- 陆兴热陈凤羽刘孝文资云菊樊晓东袁雕何祥朱德永陆昱
- 关键词:肝病患者总蛋白
- 2009—2017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文山州人民医院分离的8 820株E.coli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被检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s)E.coli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产ESBLs菌株阳性率最高,达65.40%;2014年检测出E.coli株数1 721株,占19.51%;E.coli菌株科室分布,泌尿外科最多1 961株;标本类型以中段尿为主;年龄分布集中在>45~60岁组,检出2 433株,占27.59%;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结论 E.coli菌株检出率上升,产ESBLs菌株阳性率呈现先迅速上升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E.coli耐药形势严峻,医院应加强监测及耐药性分析,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分级制度,定期反馈临床监测数据,为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 朱德永袁雕何祥汪华丽王建琼樊晓东秦华杨文勇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分析
- 三七总苷对胃癌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陆兴热陈凤羽农英谭锐缪丽萍高仕萍刘孝文何祥陈彪樊晓东和润泞资云菊袁雕
- 中国人散发性结肠癌PIK3CA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 陆兴热高仕萍刘孝文樊晓东和润泞资云菊袁雕陈凤羽
- 项目主要技术及创新点:1.项目主要技术内容:(1)收集散发性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CT检查评估有无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并根据Dukes临床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2)对患者肿瘤组织标本PIK3...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肠癌检测试剂盒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肝细胞损害患者血清甘胆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伴肝细胞损害患者血清甘胆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Graves病伴肝细胞损害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自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单纯Craves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碱酯酶(ChE)含量,血清甘胆酸(CG)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AST、GGT和ALT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hE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甘胆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 <0. 05);Graves病伴肝细胞损害血清甘胆酸与AST、GGT和ALT呈线性正相关,而与ChE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Graves病伴肝细胞损害患者血清甘胆酸明显升高,且与肝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为Graves病伴肝细胞损害诊断提供依据。
- 樊晓东刘孝文王武满张成伟陈彪
- 关键词: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肝细胞损害甘胆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