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丽芹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研究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丁苯酞+天丹通络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23.01-12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各36例,包括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联合天丹通络片治疗组(观察组),均确诊急性脑梗死,就两组疗效差异作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MMSE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急性脑梗死治疗时药物选择十分关键,丁苯酞单药作用下有一定疗效但总体上比较局限,在其基础上联合天丹通络片不仅在相关功能改善方面取得更满意价值,且能够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呈现出更高安全性,说明该联合用药方案可兼顾疗效与安全,值得推荐。
- 董成飞栾丽芹
-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栾丽芹魏文秀石秋艳陈瑞英张瑞彪
- 关键词:脑梗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 分级转运与会诊治疗模式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效率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转运模式——患者从初级卒中中心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分级转运)和神经介入医师从高级卒中中心至初级卒中中心(会诊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效率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及卒中联盟医院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运模式,分为分级转运组与会诊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到初级卒中中心就诊至血管再通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取栓后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结果分级转运组63例和会诊治疗组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级转运组患者就诊至血管再通时间明显长于会诊治疗组患者[(310.7±80.6)min vs(247.3±67.7)min,t=0.458,P<0.05],但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短[(77.7±45.2)min vs(119.9±67.0)min,t=-3.256,P<0.05]。分级转运组和会诊治疗组患者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0.5%vs 87.9%,χ^(2)=0.157,P=0.732);分级转运及会诊治疗两组病例的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7.6%和66.7%(χ^(2)=3.165,P=0.07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会诊治疗模式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较分级转运模式具有更高的救治效率,但临床预后并未显著优于分级转运模式,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有关。
- 杭宇贾振宇曹月洲赵林波黄璜栾丽芹施海彬刘圣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中心转运模式血管内治疗
- 低血清陷窝蛋白-1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不良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 Cav-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1水平,在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低血清Cav-1水平与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16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16例(68.5%),年龄50~83岁,平均(63.4±9.1)岁,平均血清Cav-1水平为(5.483±2.617)ng/ml。转归良好组83例(49.1%),转归不良组86例(50.9%)。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皮质下梗死(60.5%对43.4%;χ2=4.944,P=0.026)、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DWI-ASPECTS)≤7分(58.1%对40.9%;χ2=4.984,P=0.026)的患者比例以及年龄[(65.5±8.9)岁对(61.2±10.7)岁;t=2.793,P=0.006]、基线收缩压水平[(140.6±17.2)mmHg对(134.9±13.4)mmHg;t=2.368,P=0.019;1 mmHg=0.133 kP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8±3.4)分对(3.9±2.2)分;t=2.211,P=0.036]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血清Cav-1水平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4.9±2.3)ng/ml对(6.1±2.1)ng/ml;t=2.977,P=0.003]。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1.157,95%可信区间1.016~1.319;P=0.028)。结论血清Cav-1水平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尹克金栾丽芹王文斌殷勤
- 关键词:卒中生物标志物
-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7 d的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若出现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现象,则改为口服氯吡格雷。结果: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62例,平均血小板抑制率为82.33%。因阿司匹林反应低下改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24例,血小板抑制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个体化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 成宜舜栾丽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抗血小板
- 脑梗死并发Cushing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ushing溃疡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病情相似的单纯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同时测量凝血四项水平。结果两组Hp-IgG阳性率及血浆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FIB)外无明显差异。结论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ushing溃疡的发病率,亦可影响FIB水平。
- 石秋艳张瑞彪栾丽芹杜志刚刘超米文生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脑梗死CUSHING溃疡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
-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290例患者,应用MMSE筛查出入院3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2.9%;年龄、糖尿病史、卒中或TIA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史、多发性脑梗死体积、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栾丽芹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
- 血管性痴呆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VD的关系。方法 VD患者40例(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40例(LI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上述受检对象进行Hp检测,Hp阳性者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 VD组Hp阳性率为75.0%,LI组为52.5%,对照组为15.0%。VD组、LI组与对照组比较及VD组与LI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及LI组HCY水平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D组、LI组TG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LI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 VD患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LI及正常对照者,推测Hp感染与VD的发病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影响血清HCY、TG的水平,增加脑梗死的发生,进一步诱发VD。
- 栾丽芹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幽门螺杆菌同型半胱氨酸
- 一种全自动DSA医用气囊压力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DSA医用气囊压力带,涉及DSA压迫绑带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DSA压迫绑带多数都是与沙袋配合使用,病人移动时容易带动沙袋偏移,导致止血稳定性差的问题。所述定位铺垫的一侧设置有弹力带尾,所述定位铺...
- 栾丽芹冯观红张学凤
- 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评估营养状况。END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基线值增加≥4分。比较END组和非END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营养不良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6例患者,男性156例(60.9%),年龄(65.6±12.0)岁。根据GNRI和PNI,分别有122例(46.7%)和62例(24.2%)患者伴有营养不良。住院期间有37例患者(14.5%)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营养不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根据GNRI评估的重度营养不良与正常营养状态相比:优势比5.736,95%置信区间1.033~31.866,P=0.046;根据PNI评估的重度营养不良与正常营养状态相比:优势比4.928,95%置信区间1.589~15.282,P=0.006)。结论营养不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且与静脉溶栓后END存在显著相关性。
- 尹克金栾丽芹化晓莉王学军孙坚吴成放王文斌庞潇丽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营养不良营养评价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