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玲
- 作品数:21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白蚁饵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白蚁饵剂。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乙基多杀菌素0.001%~0.01%、隆缘桉树皮粉15%~35%、松木屑15%~35%、海藻糖4.99%~4.999%和面粉40%~45%。本发明的含乙基多杀菌...
- 庄天勇王春晓柯云玲杨悦屏
- 文献传递
- 两种斑腿蝗亚科饲料蝗虫的人工繁殖
- 2015年
- 斑腿蝗亚科蝗虫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是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的两种商品蝗虫,可作为鸟类的活体饲料。在广州,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初步人工繁殖,比较了箱养和棚养下成虫的存活情况,棚养下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棚养下成虫生殖状况及若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棚养的长角直斑腿蝗和短角外斑腿蝗的成虫死亡率分别是其箱养的1.80倍和1.61倍;棚内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两种蝗虫成虫死亡的相关性程度低;棚养下成虫死亡主要发生在4月,可能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生物学因素有关;棚养下,两种蝗虫的发育历期相似,若虫出现时间相近,但长角直斑腿蝗3龄若虫初期及短角外斑腿蝗2龄若虫后期均出现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深究。
- 杨悦屏柯云玲吴文静田伟金罗裕良李伟城
- 关键词:鸟类人工繁殖
- 组学技术在白蚁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白蚁为原始的真社会性昆虫,体内蕴含丰富的纤维素酶基因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生态作用,而其中少数白蚁种类对农作物、树木、房屋建筑、江河堤坝等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白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及经济价值。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整体角度研究的组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白蚁的研究模式,必将推动白蚁生物学以及以白蚁防治为目的的基础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蚁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组学在白蚁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 吴文静李志强柯云玲
- 关键词:白蚁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
- 一种白蚁引诱剂及引诱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蚁引诱剂及引诱装置。所述的白蚁引诱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无水葡萄糖25~50份、干酵母0.5~1份、香兰素0.1~0.2份和水100~200份。白蚁引诱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诱集盒,所述的反应容器和诱集盒经由...
- 张世军李志强柯云玲吴文静
- 文献传递
- 一种台湾乳白蚁产业化养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湾乳白蚁产业化养殖方法。本发明的成虫收集方法与白蚁在自然状况下分飞配对繁殖过程非常相似,整个收集配对过程均是白蚁的自然选择,没有人为干扰。和传统收集白蚁成虫的方法相比,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完全避免了收集过程...
- 张世军李志强柯云玲吴文静候亚会
- 文献传递
- 林木白蚁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1年
- 林木白蚁在我国南方林区危害严重。目前,林木白蚁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对林木白蚁进行防治具有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的特性,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防治林木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柯云玲田伟金庄天勇王春晓梁梅芳
- 关键词:林木白蚁生物防治生物源农药
- d-柠檬烯混合油剂对红火蚁的毒力及灭巢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d-柠檬烯是从芸香科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单萜烯类化合物。以d-柠檬烯为有效成分并配以食品级植物油制成的80%、85%和90%d-柠檬烯混合油剂对红火蚁有翅繁殖蚁、工蚁、卵和蛹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90%d-柠檬烯混合油剂的效果最理想。各浓度d-柠檬烯混合油剂对红火蚁工蚁的作用时间均远小于有翅繁殖蚁。以单蚁巢处理的方式施用90%d-柠檬烯混合油剂,每蚁巢投放吸收了10m L混合油剂的海绵,药后7d灭巢率达97.44%(±2.56)%,与对照药剂0.1%氟虫腈粉剂灭巢率97.22%(±2.78)%差异不显著。以该方法施用90%d-柠檬烯混合油剂灭杀红火蚁巢效果显著,而且比传统的灌巢方法更简便。
- 伦演鹏田伟金杨悦屏唐孜曾环标庄天勇柯云玲
- 关键词:红火蚁毒力
- 鸟类饲料长角直斑腿蝗的人工繁殖初试被引量:2
- 2014年
- 长角直斑腿蝗是一种鸟类昆虫饲料,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在广州从化对长角直斑腿蝗进行了初步的人工大量繁殖试验。采用了箱养和棚养两种方式,比较了在这两种饲养条件下长角直斑腿蝗成虫的存活情况、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棚养条件下各养虫棚成虫死亡的差异。结果显示,虽然棚养的成虫密度(x=29.87±2.51头/m3)远低于箱养(x=2246.46±82.63头/m3),但其成虫死亡率(88.02±0.07%)却是箱养(40.71±0.11%)的2.16倍,差异显著。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成虫死亡无显著的相关性(箱养、G棚和I棚)或相关性程度低(F棚:R2=0.1596)。F棚成虫的死亡73.94%发生在4月,而G棚和I棚在4月死亡的成虫不及其死亡成虫总数的50%,分别为47.18%和40.80%,各棚之间差异极显著。棚养成虫的死亡可能主要是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生物学因素有关。在棚养条件下,长角直斑腿蝗的卵能正常发育并孵化,若虫能正常蜕皮并发育至3龄,然而3龄若虫在发育初期突然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探究。解决3龄若虫大量死亡的问题是人工繁殖长角直斑腿蝗的关键技术所在。
- 杨悦屏田伟金罗裕良李伟城柯云玲
- 关键词:人工繁殖鸟类大棚养殖
- 全球入侵白蚁及中国的白蚁入侵问题被引量:5
- 2015年
- 经济全球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已促使入侵白蚁种类从1969年的17种增加到现在的27种,使入侵分布地大小和数量不断增加,并从最初的人造环境发展到半自然环境直至目前甚至侵入了自然生态系统。本文阐述了入侵白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入侵白蚁的种类、起源地和入侵分布地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我国的白蚁入侵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已有外来入侵白蚁4种,检疫机构截获境外白蚁72种,其中包含多种潜在危险种。要有效控制新蚁种的成功入侵以及国内已有入侵种分布区的扩大,一方面要重视白蚁检疫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入侵生物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 柯云玲杨悦屏张世军李志强
- 关键词:白蚁繁殖体检疫
- 中国肩花蝽属雌性交配管的形态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花蝽科)被引量:6
- 2005年
- 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昆虫的种类鉴定通常是以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主,雌虫的种类鉴定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研究了中国肩花蝽属Tetraphleps已知5个种雌虫的交配管,包括黑色肩花蝽T.aterrimus(Sahlberg)、斑翅肩花蝽T.galchanoidesGhauri、毛肩花蝽T.pilosulusBuetZheng、直长肩花蝽T.parallelusBuetZheng和玉龙肩花蝽T.yulongensisBuetZheng。发现交配管的构造在种内变异小、特征稳定,而在种间差别明显,可作为该属雌虫种类鉴定的可靠依据。
- 柯云玲卜文俊
- 关键词:半翅目花蝽科雌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