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雁冰

作品数:49 被引量:230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土壤
  • 11篇微生物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放线菌
  • 6篇微生物区系
  • 6篇根系
  • 5篇土壤微生物区...
  • 5篇小麦
  • 5篇菌剂
  • 5篇降解
  • 5篇促生
  • 4篇地膜
  • 4篇乙烯
  • 4篇玉米
  • 4篇失重率
  • 4篇塑料
  • 4篇塑料地膜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链霉菌

机构

  • 4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陕西博秦生物...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48篇林雁冰
  • 10篇薛泉宏
  • 9篇颜霞
  • 7篇韦革宏
  • 4篇刘婷婷
  • 3篇上官周平
  • 3篇王晶
  • 2篇李慧芬
  • 2篇张志新
  • 2篇王莉
  • 2篇王玲娜
  • 2篇陈德育
  • 2篇李艳
  • 2篇赵亮
  • 2篇吴爱姣
  • 2篇段春梅
  • 2篇郭军康
  • 2篇韦小敏
  • 2篇薛清
  • 1篇曹翠玲

传媒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用菌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高教论坛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3
  • 8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菌剂对绞股蓝药效成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为缓解中药绞股蓝种植区由于连作导致的土壤微生态失衡,提高绞股蓝品质及产量,使用本课题组的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D74菌剂及新构建的复合菌剂T3,研究微生物菌剂的施加对绞股蓝产量、品质以及根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明确绞股蓝在连作和正茬不同种植条件下的适用菌剂。【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测定大田种植试验中各处理组绞股蓝单位面积的产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多糖、皂苷等绞股蓝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利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添加菌剂对绞股蓝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在正茬型Z区地块,T3菌剂处理组绞股蓝干重较对照组增加了63.44%,总黄酮含量提高12.50%,总多糖含量提高32.95%,增产提质效果均优于D74菌剂;而在连作型P区地块,D74菌剂处理组绞股蓝干重较对照组增加了77.41%,总黄酮含量提高112.50%,总多糖含量提高23.10%,效果优于T3菌剂。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组间差异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富集在T3菌剂组中的差异微生物为新鞘氨醇菌属(Novosphingobium)、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等有益微生物,富集在D74菌剂组中的差异微生物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等有益微生物。【结论】研究表明T3复合菌剂及D74菌剂均能够通过招募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类群,优化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绞股蓝根际微生态环境,显著提高绞股蓝药效成分含量及产量。D74菌剂在连作型地块施用效果更佳,T3菌剂对正茬型地块施用效果更佳。
曹麟王宇龙卜俊文宋天骄刘玉涛韦小敏林雁冰
关键词:复合菌剂根际促生细菌绞股蓝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小麦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栽培措施及3种施氮量水平对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条件下小麦根区、根外细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高于常规条件(即10.7×106个/g·土覆膜根区>7.0×106个/g·土常规根区和7.5×106个/g·土覆膜根外>6.1×106个/g·土常规根外),而且覆膜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细菌的平均数量均高于根外细菌的平均数量。25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真菌数量(×103个/g·土)按覆膜(4.0)>常规(3.0)>覆草(1.0)>补灌、垄沟(0.6)排列,而根外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只有覆膜时表现为根区真菌数量高于根外(4.0×103个/g·土>3.1×103个/g·土),其余4种栽培模式均为根外真菌数量高于根区。3覆膜、覆草、补灌和垄沟4种模式下根区放线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均高于常规条件(31.1×105~33.2×105个/g·土>20.7×105个/g·土),而根外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常规条件根区放线菌数量低于根外,其余4种模式均为根区高于根外放线菌数量。4小麦根外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根区真菌和放线菌在N16时数量最高(分别为2.1×103和32.8×105个/g·土),根区细菌则在N8时较N0和N16的数量高,即随施氮量的增加,根区微生物数量有增加的趋?
林雁冰薛泉宏刘海斌陈德育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区系施氮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根补灌覆草
锰抗性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其对Mn^(2+)的吸附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南宝锰矿尾矿土样中分离的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抗锰菌株NB-7,抗锰最高质量浓度达40mg/L。通过形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吸附锰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B-7为刺疣链霉菌(Streptomycesspinoverrucosus)。初始pH、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有较显著影响,而吸附温度基本无影响。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表现为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菌株NB-7吸附锰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接种量4.0%,吸附时间30min,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20mg/L。菌株NB-7在最佳条件下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高吸附量在85%左右。
王燕何峰尤健健陈坤徐冰沁林雁冰
关键词:单因素正交
基于Web of Science与CNKI的寄生性杂草列当的相关研究态势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深入了解全球寄生性杂草列当(Orobanche spp.)的研究领域发展概况,同时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Vosviewer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对1999–2018年间两个数据库收录的与寄生性杂草列当相关的文献从时间分布、国家地区、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和期刊及作者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的记载分析,20年间有关寄生性杂草列当研究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1年起全球发文量显著增高;西班牙、日本、荷兰等国家在该领域的整体影响力较高,总发文量居于前列;西班牙的高等科研理事会(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CSIC)、日本的宇都宫大学、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和中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研究寄生性杂草列当实力较强的几所机构。分析显示,全球关于列当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植物学、农学以及植物化学等方向;此外,刊载列当研究文献质量较高且数量较多的期刊为《Weed Research》和《Crop Protection》;列当在世界范围内的寄生过程及其侵染机制与防控措施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植物寄生性杂草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列当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且SCI收录的相关文献数目也在逐年递增。为更好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对1999–2018年20年间列当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进而为从事寄生性杂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及进一步了解国际研究动态。
曲文兴席娇李雪雯林雁冰史变芳
关键词:列当文献计量学
富硒黑莓用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富硒黑莓用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水箱、搅拌箱、水管以及根部注水装置;肥料箱以及水箱分别与搅拌箱相连通;根部注水装置包括可拆卸式扩孔器以及置于可拆卸式扩孔器内的注水头;搅拌箱通过水管...
张盼飞林雁冰李艳丁赞博徐后龙徐厚军蒋永华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云艳王东胜李玉龙薛泉宏林雁冰
关键词:辣椒疫病微生物区系可培养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耐重金属根瘤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重金属根瘤菌,所述的根瘤菌为根瘤菌HZ76,所述的根瘤菌应用于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其中根瘤菌HZ76菌株的有效菌数为(10<Sup>8</Sup>~10<Sup>9</Sup>)CFU/mL。所...
林雁冰樊妙春赵亮韦革宏
一种聚乙烯及PBAT塑料地膜高效降解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乙烯及PBAT塑料地膜降解菌及其应用;聚乙烯及PBAT塑料地膜降解菌是Pseudomonas knackmussii N1‑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
林雁冰刘佳茜侯丽君刘婷婷王沛媛
覆盖模式和小麦根系对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模式和根系对小麦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模式而异.在SDSA培养基上以覆盖模式较高,常规对照最低,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由高到底顺序为垄沟(49.1%)>覆膜(41.5%)>覆草(37.5%)>常规(25.0%),垄沟、覆膜和覆草分别较对照提高96.4%、66.0%和50.0%.②小麦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有显著影响.在3种覆盖和常规对照条件下,拮抗性放线菌总数的比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拮抗放线菌比率均表现为根区高于根外,其中覆膜模式下抗真菌放线菌的比率在根区土壤中约为根外的4倍.
林雁冰薛泉宏
关键词:小麦根系
一株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对植物的促生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对植物的促生应用,所述赖氨酸芽孢杆菌的分类名是:Lysinibacillus parviboronicapiens,所述赖氨酸芽孢杆菌已于2021年12月22日提交至中国典型...
林雁冰汤子祥王昱凡曹麟徐后龙张盼飞徐厚军程先玲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