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熳
-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与单纯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改变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与单纯针刺组(31例)。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穴取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关元、足三里等,电针组在疼痛关节附近选一组阿是穴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30min,然后针背俞穴,接电针仪,留针15min;单纯针刺组取穴、针法均与电针组相同,只是不予接电针仪。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变化。结果: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系列IL-1、IL-4、IL-6、IL-10均有较显著的作用(P<0.01,P<0.05),但从治疗后指标变化的绝对值和改善值来看,电针降低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1的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组(均P<0.05);升高关节滑液中IL-4作用优于单纯针刺(P<0.05);降低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6作用两组基本相当(P>0.05),但改善值上外周血中IL-6的变化,电针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治疗后在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IL-10升高的绝对值上电针组与单纯针刺组作用基本相当(均P>0.05),但其改善值电针组优于单纯针刺组(均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降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致炎性IL-1、IL-6的含量,提高抑炎性IL-4、IL-10的含量,改善RA发生、发展的内环境。
- 欧阳八四车建丽高洁张音李俊杨海洲胡天燕吴元建杨熳
- 关键词:电针针刺类风湿关节炎白介素
- 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泼尼松,30mg/次,2次/d.3d后改为10mg/次,连用1周。维生素B1,100mg/次,1次/d,肌注。维生素B2,1000ug/&,每周1次,肌注。治疗组28例针灸治疗,取穴:同侧颈夹脊、攒竹、丝竹空、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颧谬、迎香、下关、翳风、双侧合谷: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迎风流泪、目赤配睛明:素体赢弱配足三里、曲池。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起针后点按耳后翳风、颈夹脊及面部攒竹、太阳、印堂、颊车、地仓、人迎、承浆、四白等腧穴及相关神经分布区域3~5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间隔1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0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杨熳谢安平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穴位按摩泼尼松维生素B2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IL-10及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
- 本研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思想及经络腧穴理论,从理论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对电针治疗RA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消炎镇痛机理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RA提供新的思维与方法。方法是将确诊为R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单纯...
- 杨熳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
- 文献传递
- 伏天温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喘息、胸闷、咳嗽、气促、气喘等症状反复发作,其症状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笔者随导师在三伏天用温针灸治疗该病3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吴元建杨熳欧阳八四
- 关键词:哮喘针灸疗法温针灸
- 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包括ACR-20、ACR-50标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包括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炎性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达到ACR-20和ACR-50标准的患者分别为22例(68.75%)和6例(18.75%);对照组分别为13例(41.94%)和4例(12.90%),两组患者达到ACR-50的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电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电针组除情感职能外,其余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提高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电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
- 欧阳八四高洁车建丽张音李俊胡天燕杨海洲杨熳吴元建
- 关键词:电针针刺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
- 针灸结合TDP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采用TDP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TDP照射联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针灸、TDP照射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 杨熳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针灸TDP临床疗效
-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整体加局部取穴,主要选取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绝骨等;配合关节局部选穴及循经取穴。常规针刺后予以温针灸。结果:临床痊愈率8.57%,显效率25.71%,好转率42.86%,总有效率为77.14%。结论:温针灸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能减轻患者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杨熳吴元建欧阳八四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