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以超

作品数:27 被引量:161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血液
  • 4篇中毒
  • 4篇误诊
  • 4篇急性
  • 4篇补阳还五
  • 4篇补阳还五汤
  • 3篇动脉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血液流变学
  • 3篇药物
  • 3篇癫痫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3篇苯妥英
  • 3篇苯妥英钠
  • 2篇代谢
  • 2篇代谢障碍

机构

  • 14篇蚌埠市第三人...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第12...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韩城市妇幼保...

作者

  • 27篇杨以超
  • 6篇张丽雯
  • 5篇邓宇航
  • 4篇许霞
  • 3篇赵翠丽
  • 3篇钟春生
  • 2篇刘学耀
  • 2篇李素勇
  • 2篇汪建华
  • 2篇唐桂华
  • 2篇梁志敏
  • 2篇王华政
  • 1篇冯燕娴
  • 1篇杨家芬
  • 1篇程晋成
  • 1篇刘凤安
  • 1篇王玉祥
  • 1篇蒋昌荣
  • 1篇郑谱春
  • 1篇钱旭江

传媒

  • 7篇蚌埠医药
  • 5篇疑难病杂志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实...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或鼻饲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加口服或鼻饲阿司匹林,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5d。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9例(30.0%),显著进步15例(50.0%),进步3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16.6%),显著进步8例(26.7%),进步8例(26.7%),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
邓宇航杨以超
关键词: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
脑活素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78例被引量:3
1996年
吴怀志杨以超
关键词:脑梗死脑活素纳洛酮
急性斑蝥中毒10例救治分析(附文献复习)
2011年
目的总结急性斑蝥中毒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急性斑蝥中毒10例的临床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斑蝥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经综合救治,本组患者均获治愈。结论以保护多器官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救治措施效果满意。
邓宇航杨以超
关键词:斑蝥中毒多脏器功能损害救治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
许霞吴俊贤张丽雯唐棣华杨以超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补阳还五汤阿托伐他汀
斑螫急性中毒六例报告
1990年
斑螫中毒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所遇一家6口被狂犬咬伤企图以斑蝥防治而致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杨以超钟春生
关键词:狂犬咬伤
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软斑块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软斑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软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颗粒剂),每日1剂,对照组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2组均用3个月,而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RBC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动脉软斑块患者,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
杨以超梁志敏许霞邓宇航王华政张丽雯刘学耀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颈动脉软斑块血液流变学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4
1997年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入院前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机分为纳络酮Ⅰ组(病程为24小时内,31例)、纳络酮Ⅱ组(病程为2~3日,31例),常规药物组(病程24小时内15例,2~3日16例,共31例)。各组基本疗法为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及5%葡萄糖500ml加维脑路通0.8g,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纳络酮Ⅰ组和Ⅱ组均加静注5%葡萄糖10ml加纳络酮0.4~0.8mg;常规药物组加静滴5%葡萄糖500ml加胞二磷胆碱1.0g、脑复康8.0g,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各组用药前后均测定血浆β内啡肽含量,并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纳络酮Ⅰ组、纳络酮Ⅱ组、常规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治疗前血浆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785.4±203.3)μg/L、(790.3±201.4)μg/L、(786.1±201.2)μg/L和(467.6±126.8)μg/L,治疗后分别为(511.3±132.1)μg/L、(636.5±143.3)μg/L和(672.3±192.6)μg/L。此外,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纳络酮治疗组均优于常规?
吴怀志陈文笔马勇刘小林杨以超
关键词:内啡肽纳络酮脑梗塞神经元损伤
自拟清化消瘀方辅治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自拟清化消瘀方辅治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清化消瘀方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指标(TC、TG、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HbA_(1c)、FPG、2 hPG、TC、TG、LDL-C、IM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化消瘀方联合西药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抑制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邓鸣张炜宁杨以超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中医药疗法
简易立体定向锥颅碎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观察(附51例及对照组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对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锥颅碎吸治疗。并设单纯保守治疗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碎吸治疗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二周左右,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半年后随访,碎吸治疗组大部分生活完全自理。并对手术时机、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血肿大小、部位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唐桂华王惠王玉祥杨家芬王小林杨以超张干
关键词: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头颅CT表现
补阳还五汤治疗颈动脉软斑块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颈动脉软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软斑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颗粒冲剂),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值分别为(2.2±0.4)mm和(1.8±0.4)mm,对照组用药前、后的IMT测量值分别为(2.2±0.3)mm和(2.1±0.4)mm。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血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颈动脉软斑块具有一定的消斑作用。
杨以超梁志敏许霞邓宇航王华政张丽雯刘学耀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颈动脉软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