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5篇脑损伤
  • 4篇脑出血
  • 4篇内出血
  • 3篇神经内镜
  • 3篇重症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室
  • 3篇脑室内
  • 3篇脑室内出血
  • 3篇脑损害
  • 3篇内镜
  • 3篇昏迷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预后
  • 2篇重度脑室内出...
  • 2篇重型
  • 2篇颅内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第二...
  • 8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暨南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杜波
  • 13篇单爱军
  • 12篇钟贤良
  • 4篇彭玉平
  • 4篇王进
  • 3篇陈东
  • 3篇李肖亮
  • 3篇梁建
  • 2篇龙连宫
  • 2篇郝文文
  • 1篇张玉娟
  • 1篇杨少春
  • 1篇赵永阳
  • 1篇于长久
  • 1篇王永剑
  • 1篇胡继良
  • 1篇戴黎萌
  • 1篇李永胜
  • 1篇李煜
  • 1篇樊俊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脑室内出血尿激酶溶栓单双管引流效率比较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在尿激酶脑室内溶栓( IVF)治疗下,比较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患者在进行单管或双管脑室外引流( EVD)时的引流效率。方法选择2010-01~2013-06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重度IVH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脑室外引流组(单管引流组)和双侧脑室外引流组(双管引流组),各组患者均接受同样的脑室内尿激酶溶栓方案,剂量为2万U q 12 h,双管引流组左右侧药物注入选择为随机;记录并比较脑室内溶栓前及溶栓后1、3、5、7 d时的平均每日脑脊液( CSF )引流量、颅内压(ICP)、GCS评分及ICU监护时间、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IVC放置时间)、IVH体积、Graeb评分、颅内感染率,并随访比较发病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及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IVH体积、初次Graeb评分、GCS评分、年龄及性别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ICU监护时间和IVC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CSF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双管引流组平均每日CSF引流量更多。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1、3、5、7 d时IVH体积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管引流组优于单管引流组(P<0.05),而Graeb评分、ICP、GC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期间均未发现颅内感染。随访比较6个月时的GOS评分(t=12.63,P=0.000)和病死率(χ2=7.57, P=0.006)发现,双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管引流组。结论对于严重、体积大的IVH,相同IVF治疗条件下,放置双管EVD引流较单管清除血肿效率更高,并能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颅内感染率和延长IVC放置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杜波单爱军王进钟贤良
关键词:INTRA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FIBRINOLYSIS
川芎嗪对重度脑损害脑功能保护的量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数字化实时脑功能监测仪及临床指标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对重度脑损害昏迷患者脑功能保护的作用疗效。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急诊中心急性重度脑损害、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7~20分、发病24h内就诊且存活2周以上的患者共364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川芎嗪干预组186例和对照组178例,两组间除应用川芎嗪外其他治疗均相同。利用数字化脑状态监测仪(cerebralstatemonitor,CSM)获取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d、7d及14d时的量化脑功能指标:脑状态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同时记录临床指标(Glasgow—Pittsburgh评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证实,在治疗后的第3、7和14天内川芎嗪干预组比对照组的脑功能指标(CSI)及临床指标(Glasgow—Pittsburgh评分)随时间变化更快、改善幅度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早期应用川芎嗪能够保护重度脑损害昏迷患者的脑功能。
杜波单爱军张玉娟钟贤良杨地陈东
关键词:川芎嗪脑损害脑功能
唑吡坦对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疗效的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非常规促醒药物唑吡坦对脑损伤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分析该作用是否存在干预时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观察7例服用唑吡坦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服药0.5h前后及1周后^99Tcm-双半光乙酯(ECD)脑灌注显像.做可视化分析;应用脑状态监测仪(CSM)进行检测,对比用药前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爆发抑制指数的变化;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睡眠质量等的变化。结果(1)患者服药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均高于服药前爆发抑制指数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7例患者脑损害区血流较服药前明显增加。(3)7例患者中3例成功促醒,表现为服药后0.5h能与家人及医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用药后第2天便能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下肢可遵嘱做屈曲运动,其中1例原有的肢体震颤及扭转痉挛明显缓解;余4例肌张力及睡眠质量改善。结论唑吡坦能恢复部分脑损害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脑功能的改善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脑功能的改善是“一步到位”而非“逐步改善”。
蔡坤皓刘丽君戴黎萌陈东徐菲万勇杜波赵永阳
关键词:唑吡坦颅脑损伤昏迷
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病房及监护室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GCS评分、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GCS评分、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OD-1、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OD-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OD-1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应用前景良好.
钟贤良杜波钟源波徐建忠单爱军
关键词:依达拉奉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昏迷
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治疗脑实质内出血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清除脑实质内血肿的应用价值、技术要点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治疗33例脑实质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不明原因脑出血3例,外伤性脑出血4例,肿瘤术后脑内出血2例.术前均行颅脑CT确诊,血肿体积平均为(45.22 ±8.59)cm^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2 ~5分.血肿部位:基底节区23例,额叶5例,顶叶2例,枕叶3例.所有患者术后立即复查颅脑CT.结果 33例患者中,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0%以上的20例,60% ~ 90%的9例,60%以下的3例,1例因术中出血转为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2例,6例术后引流管内注射尿激酶引流血肿.手术头皮切口平均长度为3.0 cm (2~4 cm),骨孔直径为0.8~1.1 cm,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0 ml(40 ~ 1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 ~ 120 min).术后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通道内操作技术清除脑实质内血肿仅需在颅骨上钻一骨孔即可完成手术,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杜波彭楷文樊俊彭玉平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出血
神经内镜在颅内血肿清除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3
2015年
通过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利用直径仅1 cm大小的常规骨孔全程可视下高效率清除脑内血肿,迅速解除脑血肿压迫、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神经内镜以其手术时间短、副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步被应用于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1]。目前认为,内镜对于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H)的治疗具有较为确切肯定的优势,对治疗其他类型颅内出血亦具有一定优势[1]。
杜波彭玉平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室内出血脑出血颅内出血微创治疗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脑损害患者昏迷情况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脑损害患者昏迷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型脑损害患者72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或者常规支持治疗。按照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4例。在入院后或术后1~3周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纳为对照组,在入院后或术后5~20h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连续行高压氧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GOS评分为1分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为4分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型脑损害患者昏迷状态,减轻患者脑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钟贤良杜波钟源波单爱军
关键词:早期高压氧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诊治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诊治经验和效果。方法对49例老年ACST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老年ACST的诊断要点及分析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首诊确诊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47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2例。非手术治疗7例,治愈3例,转DCS治疗3例,放弃DCS治疗1例,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3例老年ACST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DCS3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9例病人痊愈;34例接受确定性手术,治愈33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耐受力差,病情较隐匿且发展快,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老年ACST的认识,减少误诊。早期诊断、选择适宜方式的DCS和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杨吉乡张戬杜波梁建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重症胆管炎损伤控制性外科
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监测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最常见原因是缺血、缺氧和颅内出血,如对疾病和脑损伤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无疑加重了脑损伤程度及救治的最佳时机;早期或超早期了解脑组织灌注情况,对可疑患者实施无创颅内压(f—VEP)和脑状态监测(CSM),实时动态监测脑内生理、生化改变;尽早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遏制脑组织损伤及脑功能障碍;对不同病况急性期继发性脑损伤患者实施相对特异性的急诊救助方案,以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多学科诊断的急诊医生为主导,实施跨学科协作的急救模式,将神经重症继发性脑损伤患者监测治疗纳人“一站式”急救体系,并积极予以药物、理疗及必要的手术救治措施;从源头上降低神经重症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病死率。
单爱军李肖亮杜波钟贤良梁建
关键词:继发性脑损伤
尼卡地平与乌拉地尔在脑出血急性期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比尼卡地平与乌拉地尔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血压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ICH患者,根据初始选用降压药物不同(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分为尼卡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比较两组间的24h内血压达标率、目标血压到达时间、血压变异系数、24h内再出血率、7d内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index,CSI)和28d病死率。不良反应指标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7d内CSI动态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共77例病例纳入分析,尼卡地平组42例,乌拉地尔组35例。尼卡地平组24h内血压达标率(94±5)%,优于乌拉地尔组(86±11)%(P〈0.01)。尼卡地平组的目标血压到达时间(35±28)min快于乌拉地尔组(52±37)min(P=0.02),血压变异系数小于乌拉地尔组[(11.23±2.38)和(13.16±3.15),P=0.003];24h内再出血率和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尼卡地平组CSI恢复比乌拉地尔组更快(F=1581.115,P〈0.01)。组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乌拉地尔比较,尼卡地平在ICH急性期血压管理中具有起效快、血压控制平稳、血压达标率高等优点。此外,尼卡地平可能会更快改善ICH急性期的CSI。
王进单爱军钟贤良杜波龙连宫钟源波许士海
关键词:乌拉地尔尼卡地平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脑状态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