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民族
  • 4篇耶律大石
  • 4篇西迁
  • 4篇民族交融
  • 3篇历史意义
  • 3篇民族互动
  • 2篇人类学
  • 2篇通婚
  • 2篇族际通婚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涵化
  • 2篇文化人类学
  • 2篇民族关系
  • 2篇民族交流
  • 2篇民族交往
  • 2篇涵化
  • 1篇弟子
  • 1篇定居
  • 1篇多样性
  • 1篇伊赫瓦尼

机构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杜娟
  • 1篇何星亮

传媒

  • 4篇宗教信仰与民...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民族研究
  • 1篇华西边疆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文化自觉”与“他者”的建构——以九寨沟藏族歌舞的嬗变过程为例
2017年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宏观性概念,文化自觉的实现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首先是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其次是对异族文化有所了解,最后是在各民族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文化的新发展。这也就是费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发展原则和未来理想。
杜娟
关键词:文化自觉嬗变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互嵌型社区构建的实证研究——以西宁城东区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文章认为,各民族在居住格局上相互嵌入,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利于各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共事、共学、共荣,最终达到民族情感认同。通过对西宁市城东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认为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杜娟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新疆牧民定居问题调查研究——以富蕴县为例
2018年
通过分析富蕴牧民定居状况、模式、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牧民定居的优化方案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杜娟
关键词:牧民定居
从文化涵化视角看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被引量:45
2017年
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述关系最密切的文化理论是文化涵化理论。从文化涵化理论视角来看,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和方针既符合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也适合中国国情。从民族交往到民族交流,再到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不断提升和深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有机团结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各民族、各地区,体现在历史上,更体现在当代。
杜娟
关键词:文化涵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从文化涵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中央提出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对学术界不同的争论进行评析。认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加强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共同性,有利于增强四个认同,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国家兴旺发达。
杜娟
关键词:文化涵化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
试论“族际通婚”与“民族交融”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认为,族际通婚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形式之一。从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大量文献和统计资料来看,族际通婚不仅有利于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来看,在社会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异族通婚人口比例越大,大学以上学历人口越多;异族通婚人口比例越大,研究生学历人口也越多。
杜娟
关键词:民族交融族际通婚人口素质文化水平
民族地区传统习惯法的多样性及其长期保留的原因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习惯法的多样性,探讨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以及习惯法长期在边疆民族地区保留的原因。论文认为历代中原王朝"因俗而治"的治边方式为民族地区的习惯法长期保留提供了条件,也是使中国2000多年保持统一的原因之一;习惯法与制定法的相互整合、相互补充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中华主流文化包容性较强、排他性较弱,也是使部分民族地区长期保留习惯法的原因之一。
杜娟
关键词:习惯法多样性
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研究综述
2013年
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是由伊赫瓦尼派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派别。伊赫瓦尼被誉为遵经派,其结合中国伊斯兰教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革新”,赛莱菲耶则研究、发现、遵循先知默罕默德时代“前三辈”圣门弟子制定的教义,倡行复古的原教旨主义。
杜娟
关键词: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原教旨主义派别教义弟子
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被引量:21
2014年
人类田野调查的特征主要有长期性、参与性和深入性。人类学田野调查通常有四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尊重性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田野调查可分为多种类型。从调查内容划分,可分为综合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四类;从是否带着理论假设划分,可分为无理论假设的调查和有理论假设的调查两类;从是否有问题取向划分,可分为无问题取向的调查和有问题取向的调查;从调查地点的数量划分,可分为一点调查和多点调查两类;从时间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历时性调查和共时性调查两类。面面俱倒的综合性调查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带着问题调查有利于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带着理论假设调查有利于检验理论、修正理论或创建新理论,多点调查有利于归纳理论或法则。
何星亮杜娟
关键词:田野调查
试论耶律大石西迁的历史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大辽帝国覆亡之时,率部西走,在亚洲内陆转战十余年,行程上万里,大败塞尔柱帝国,降高昌回鹘王国、东西两喀喇汗国、花拉子模国及乃蛮、康里、葛逻禄等部为附庸,最终建成西辽帝国。耶律大石在西辽的统治,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维护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的稳定,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杜娟
关键词:耶律大石西迁民族互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