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揭阳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红楼
  • 11篇红楼梦
  • 11篇《红楼梦》
  • 5篇浮士德
  • 5篇《浮士德》
  • 3篇文本
  • 3篇文化
  • 2篇文化精神
  • 2篇文学
  • 2篇母题
  • 1篇心灵
  • 1篇性别视角
  • 1篇异域
  • 1篇源氏物语
  • 1篇人文
  • 1篇神话
  • 1篇生态
  • 1篇情感
  • 1篇情感世界
  • 1篇情结

机构

  • 6篇揭阳职业技术...
  • 6篇揭阳学院
  • 1篇辽东学院

作者

  • 13篇杜娟

传媒

  • 5篇河南教育学院...
  • 3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丹东师专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楼梦》与《浮士德》灵肉母题的文本对话被引量:3
2005年
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是"间性"关系的诉求之一,文学的意义可以在文本之间的交往对话中予以呈现,不同文 本之间可以互为他者,于一个共生的平台凸显各自的文本意义。就美学意义而言,《红楼梦》与《浮士德》都是包孕着形而 上终极意义的人生悲剧,浮士德与贾宝玉都以肉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 神的永恒追求,体现了灵对肉的超越本质。当处于灵肉相搏的困境时,二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话语形式,这个困境对宝 玉来说是奇与正的二元悖反,对于浮士德来说则是自由灵魂和自然欲求之间的两难选择。就文本的现象层面而言,前者 体现了清纯柔弱的"女儿情结",后者彰显的是成熟有力的男子汉精神。前者留恋于静止的空间,敌视时间的变化:后者 追索于时间的隧道,拒绝空间的驻留。二者都以各自的精神理念,于灵与肉之间互斥而又互补的巨大张力中证实人类对 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显示人类文化的共通本质。
杜娟
关键词:《浮士德》《红楼梦》情感世界文本对话灵与肉母题
《红楼梦》跨文化语际传释中的互文性被引量:6
2010年
作为一种多元开放、时空交错的动态思维方法与策略,互文性是文学文本跨文化语际交流活动研究中不可忽略的视角。论文分别从文本语际流传中的他者文化视角和文本语际传释中的源语文化重建,以及互文性对话策略三个维度考察《红楼梦》的互文性传释特征,以彰显其开放性、交流性、跨越性、全球性的大文本形象。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跨文化传释互文性
《红楼梦》母性原型意义的一种阐释被引量:4
2006年
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意义可为《红楼梦》的文本解读提供新的阐释窗口,本文就此对《红楼梦》进行母性原型意味的深层探视,分别从母亲角色、主人公情感特征、花园意象和神话原型四个层面做出一种阐释,以此为《红楼梦》的文本意义展示出新的文化景观。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母亲花园神话
异域文豪的心灵之约——《红楼梦》与《浮士德》的精神对话
2005年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并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浮士德》
性别视角下的《红楼梦》与《浮士德》被引量:1
2005年
论文从性别视角(包括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就《红楼梦》与《浮士德》两部文学经典作平行比较,以为中西方文化的性别特征做出表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者、男女主人公性别特征的阐释比较,印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文化特征和西方传统文化的男性文化气质,而建立在这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意识,正是双方进行对话交流,实现互识、互证、互补、互动的共同基础。
杜娟
关键词:性别视角《红楼梦》《浮士德》文学评论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寻母”意识探迹被引量:2
2007年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视角下的考察,可于中日文学文本间建立起新的对话质素,以显示中日邻邦异质文化间的同源特征。
杜娟
关键词:恋母情结
异域形象的同步之旅
2004年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浮士德》文学研究文化精神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家族叙事结构探析被引量:10
2007年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对家族生存样态的深刻领悟与揭示,是以各具民族特色的叙述形式予以呈现的,它们分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作者与叙述者,以及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某些相似或相异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叙事结构特征的阐释比较,可为家族叙事小说的审美接受提供新的启示。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百年孤独》
《红楼梦》人物“红”的服饰特征及其情性复义探析
2009年
《红楼梦》不仅于自然景观而且就人物形象都凸显出"红"的意象特征,表现出曹雪芹明显的爱"红"情结。仅就对《红楼梦》中"红"的服饰特征描写及其内在情性表达,探求《红楼梦》中"红"的情性复合意味,以为《红楼梦》开掘出新的文化精神意蕴。
杜娟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描写情性复义
大观园生态美学视角下的一种解读
2007年
作为文学解读的一种新的视角,生态美学批评试图以"绿色"语言观分析文本内的自然世界。基于这一理论视野,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进行新的读解:其景观布设多是取法自然,力求与人文景观的建造相匹配;同时,大观园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美学观念。
杜娟
关键词:人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