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锟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严重腹腔感染
  • 3篇黏膜
  • 3篇腹腔
  • 3篇腹腔感染
  • 3篇肠黏膜
  • 2篇乙酯
  • 2篇酮酸
  • 2篇丙酮
  • 2篇丙酮酸乙酯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损害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休克
  • 1篇髓过氧化物酶
  • 1篇脓毒
  • 1篇脓毒性
  • 1篇脓毒性休克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作者

  • 4篇李锟
  • 4篇吴承堂
  • 2篇雷尚通
  • 2篇张军花
  • 2篇郑永波
  • 1篇丘雪红
  • 1篇闻英

传媒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丙酮酸乙酯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腹腔感染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腹腔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术(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治疗组行CLP后皮下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 g/kg,每8 h 1次;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各组于术后24 h和48 h分别取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记录小肠黏膜病理损伤分级,同时检测小肠及血清丙二醛(M DA)含量、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 PO)活性。结果术后24 h和48 h腹腔感染组血清和小肠M 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5);治疗组较腹腔感染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明显减轻,病理分级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血清M DA和小肠M PO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感染组(P均<0.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时过氧化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丙酮酸乙酯具有减轻大鼠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李锟吴承堂丘雪红
关键词:腹腔感染丙酮酸乙酯髓过氧化物酶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的实验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与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于术后1、2、4 d每组取空肠、回肠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下观察;心脏穿刺取血1 ml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取血2ml作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空、回肠黏膜光镜、电镜下观察均未见异常。实验组光镜下可见空、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间质水肿、血管充血,黏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绒毛毛细血管充血,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 浆膜层明显炎性渗出;电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实验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12倍,术后1、2、4 d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30%和10%, 对照组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出现肠黏膜病理损害,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李锟吴承堂张军花郑永波雷尚通
关键词:腹腔感染肠黏膜细菌易位
丙酮酸乙酯抗脓毒症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李锟吴承堂
关键词:脓毒症丙酮酸乙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重病患者脓毒性休克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与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
闻英李锟吴承堂张军花郑永波雷尚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