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锐

作品数:129 被引量:383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7篇内镜
  • 28篇肿瘤
  • 26篇胃癌
  • 22篇黏膜
  • 18篇细胞
  • 17篇黏膜下
  • 17篇膜下
  • 14篇切除
  • 13篇黏膜下剥离术
  • 13篇内镜黏膜
  • 13篇内镜黏膜下
  • 13篇内镜黏膜下剥...
  • 13篇内镜黏膜下剥...
  • 12篇直肠
  • 11篇间质
  • 11篇间质瘤
  • 10篇术后
  • 10篇切除术
  • 10篇胃癌细胞
  • 10篇癌细胞

机构

  • 128篇苏州大学
  • 4篇常熟市第二人...
  • 3篇南通大学
  • 3篇苏州科技大学
  • 3篇常州市第一人...
  • 3篇榆林市第二医...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常熟市第五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8篇李锐
  • 69篇陈卫昌
  • 38篇史冬涛
  • 24篇张德庆
  • 14篇汪茜雅
  • 11篇刘强
  • 7篇陈霞
  • 7篇庞雪芹
  • 6篇严苏
  • 6篇康苏娅
  • 6篇高楠
  • 6篇陶晓雁
  • 5篇张学光
  • 5篇徐小明
  • 4篇岑建农
  • 4篇成翠娥
  • 4篇李岭
  • 4篇汤美
  • 4篇蔡珊菁
  • 4篇张幸

传媒

  • 24篇中华消化内镜...
  • 12篇中华消化杂志
  • 7篇江苏医药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胃肠病学
  • 4篇苏州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苏州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校医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创面局部用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相比,ESD术后的人造溃疡面更大,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内镜下局部用药是保护创面、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不但可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推动ESD的开展。多聚糖止血粉、组织黏合剂等新型材料在内镜手术中已逐步推广,聚乙醇酸薄膜为术后创面撑起了保护伞,再生医学的进步使得预防食管狭窄有了新方向。相比穿孔及狭窄,ESD术后出血更为多见。较为积极的诊疗方式如术后二次内镜检查等,并无明确的预防效果,且迟发性出血发生时间窗较宽,常导致患者出院后再次就诊。同时,术中无明确出血点的渗血也会极大模糊视野、影响手术操作。EndoClot止血粉、聚丙稀酸酯等止血材料均可术中喷洒于创面以封堵小血管、形成保护层,达到控制渗血的目的,由于其良好的黏附性,保护层能维持数小时至数天,帮助患者度过术后出血高危期。目前,以ESD等内镜手术为背景、验证该类药物效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开展得仍不充分,特别是其预防迟发性出血的效果、保护层对操作者视线的影响以及使用的可靠性等均值得深入检验。
于阳史冬涛张德庆陈卫昌李锐
关键词:内窥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局部用药
CD40和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CD40、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0、MMP2及iNOS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CD40、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MMP2及iNOS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种基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P<0.05)。结论:CD40、MMP2及iN-OS参与胃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疾病进展,有可能成为胃癌进展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庞雪芹陈卫昌李锐岑建农
关键词:CD40MMP2INOS胃癌
近焦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近焦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F-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局灶性病变且行镜下活检的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胃镜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n=98)、NBI内镜+靶向活检组(n=58)、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n=54)。比较三组患者内镜下活检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内镜图像清晰度。结果: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胃早癌活检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NBI内镜+靶向活检组胃早癌检出率高于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NF-NBI内镜+靶向活检组患者内镜图像病变形态、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形态清晰度评分均高于白光内镜+靶向活检组和NBI内镜+靶向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F-NBI内镜下活检早期胃癌阳性率更高,胃黏膜可疑病变的微血管、腺体结构成像更清晰、准确,在非病理活检情况下也能够对胃黏膜可疑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判断。
丁佳艺李锐
关键词:胃黏膜病变窄带成像技术活检阳性率
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多目标主动行为的前因与后果——挑战性-阻碍性压力视角被引量:4
2018年
传统研究强调跨文化多重压力阻碍外派成功,但相对忽视压力具备的动力作用。该研究基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视角,遵循"压力-动机-行为-结果"的逻辑框架,对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多目标主动行为及结果的产生机制展开研究。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分析挑战性-阻碍性两种不同属性压力如何通过影响动机和主动行为进而影响外派人员的职业发展、工作绩效及组织绩效的过程,并根据工作要求-控制模型,从组织和工作资源两方面识别两种压力影响外派结果的边界条件,以及跨文化背景下主动行为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该研究揭示外派主动动机及行为在高不确定性跨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功效,可以为中国跨国公司挑选、培训、激励和保留国际化人才提供实践的参考。
刘燕李锐
关键词:外派人员
胃癌和癌旁组织CD40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CD40及其mRNA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采用RT鄄PCR法分别检测11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19/56),与癌旁正常组织(6.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RT鄄PCR检测发现CD4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CD40和CD40mR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CD40及其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预后评价。
李锐陈卫昌刘强柴玉海
关键词:CD40MRNA胃肿瘤
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E -钙黏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E -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E -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 (3 4.6% ,3 6.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组织 (P <0 .0 5 ) ;E -钙黏素表达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肿瘤大小、淋巴结侵犯、浆膜浸润无关 (P >0 .0 5 ) ,低分化者E -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者(P <0 .0 5 ) ,随Duke分期进展 ,E -钙黏素阴性表达率或弱表达率逐渐增高 ,DukeD、C与DukeB、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 -钙黏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陈卫昌刘强钮美娥李锐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E-钙黏素
消化道痿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耙状金属夹系统(OTSC)对消化道瘘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道瘘患者资料,其中单纯行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空肠管组)13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术(钛夹组)20例,OTSC闭合(OTSC组)5例。对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4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较前缩小,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30.8%(4/13);患者术后住院(47.4±14.1)d。钛夹组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80.0%(16/20);术后住院(17.9±8.9)d。OTSC组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完全治愈率100.0%(5/5)。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d,剩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术后住院(5.3±1.7)d。OTSC组与钛夹组及空肠管组相比较,其瘘口完全愈合率更高(P=0.03,P<0.001),术后住院时长更短(P=0.04,P<0.001)。结论内镜下微创技术可有效治疗消化道瘘,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愈合快、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幸周书成史冬涛张德庆李锐陈卫昌
关键词:内镜治疗
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CD40分子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等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其与胃癌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CD40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瘤块大小均无关。CD40阳性组凋亡指数(0.74±0.23)与阴性组(1.48±0.5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40表达与胃癌转移、凋亡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胃癌诊断、评价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胃癌生物治疗的靶分子之一。
陈卫昌李锐刘强柴玉海
关键词:CD40分子胃癌癌组织细胞凋亡
腹腔镜辅助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LAEFR)在近端胃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正>目的近端胃肿瘤的治疗传统多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单纯腹腔镜下胃楔形局部切除术,则因术中病变位置及切除范围确定困难,易发生病灶切除不全或切除范围过大等问题。我们采...
李锐汪茜雅史冬涛夏婷婷徐小明许春舫陈卫昌周晓俊殷俊朱政毛忠琦
文献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CD40介导胃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联合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对胃癌AGS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仅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LY294002组(20μmol/L)、sCD40L组(2μg/ml)和LY294002+sCD40L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sCD401,及联合LY29400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P13K、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LY294002作用后细胞生存率为65.7%,sCD40L作用后为70.1%,LY294002+sCD40L组生存率为41.3 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sCD40L组细胞的划痕愈合速度较sCD40L和LY294002组明显减慢.LY294002+sCD40L组平均每个视野的细胞数较sCD40L和LY294002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sCD40L使P13K、p-Akt、VEGF蛋白表达升高,与LY294002联合作用后,P13K,p-Akt、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阻断P13K/Akt信号途径可显著增强sCD40L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为胃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汤美陈卫昌李锐
关键词: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胃癌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