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钢
- 作品数:134 被引量:7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为深化流感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建立广州大学城发热症状监测系统,收集汇总10所高校每日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数据,对预警信号进行排查与处置。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大学城流感样病例就诊率为0.96%~16.39%,平均为4.10%,在每年的6-7月形成活动高峰,与全市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著相关(r=0.697,P<0.01)。发出预警信号49个,确定流感暴发13起。采取控制措施后13起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为1~6 d,中位数为4 d,每起疫情发病8~21人,全部被控制在原发班级或宿舍内。结论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疫情的早期预警起到了积极作用。
- 李铁钢杨智聪袁俊练桂雄宋晓红王玉林李美霞柳洋陆剑云
- 关键词:发热信息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 胎盘组织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及其感染机制的研究
- 本文探讨了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探索IL-6在胎盘组织HBV感染机制中的作用。
胎盘组织中HBsAg呈棕黄色阳性信号,局灶性分布于被检胎盘的各型细胞...
- 李铁钢
- 关键词:宫内感染胎盘组织乙型肝炎
- 文献传递
- 一种空气微粒收集装置及其支架装置
- 本发明一种空气微粒收集装置及其支架装置,空气微粒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喷嘴和进气口的旋风器、一个具有排气口的装有液体的圆柱型收集器以及一个气泵,旋风器与收集器相连,气泵与排气口或者进气口相连,被检测空气在气泵的作用下经进气...
- 李铁钢杨智聪陆剑云刘艳慧陈纯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4263例体检人群的血脂水平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4263例体检者的血脂水平。方法对广州市4263例40岁以上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析其结果。结果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25.4%(1082/4263),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33.7%(1437/42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22.5%(961/42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29.5%(1259/4263)。TC、LDL-C水平以及异常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TC、HDL-C、LDL-C水平及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该人群应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 徐建敏张旭李铁钢曹毅敏梁雪莹罗不凡杜琳
- 关键词:血脂体检人群
-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 陈希李铁钢柳洋狄飚袁俊王鸣
-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 HBV'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宫内传播影响的研究
-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1年11月~2004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选取41份孕妇标本及8份...
- 李淑珍王素萍李铁钢王效军冯永亮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A决定簇基因变异宫内传播
- 文献传递
- 广州增城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
- 李铁钢刘于飞秦鹏哲陈雄飞杨智聪
-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 一起水禽H5N1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估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的风险,探讨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及应急监测方法,对病、死禽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全部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抗体,采集4个疫点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H5核酸。结果检测4个疫点环境标本22份,H5核酸阳性1份,序列分析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株A/China/GD01/2006(HSNl)的同源性为95.9%;检测疫区及周边2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环境标本62份,H5核酸均阴性;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血样68份、咽拭子68份,禽流感H9抗体阳性6份,H5抗体、H5核酸均阴性,医学观察7d,未发现禽流感感染者;应急监测区报告流感样患者337例,经排查未发现可疑禽流感患者。结论此起水禽H5N1暴发未造成扩散,也未出现人感染病例,表明此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人的传播能力尚不强,引起人群感染的风险较低。
- 王玉林刘于飞蒋力云柳洋杨智聪郝爱华伍业健李海麟李铁钢王鸣
- 关键词:禽流感接触者追踪疾病传播
- 应用ARIMAX模型评价洗手干预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X)模型评估洗手干预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 )发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6年广州市5岁及以下HFMD病例信息447976例,以及同期每周气温、累积降雨量、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结合洗手干预因素,建立ARIMAX模型,以评价干预因素对HFMD发病的影响。结果2008-2015年每周HFMD发病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59(150~1386)例,周均气压为(1009.10±6.57)hPa,周均相对湿度为(75.03±8.33)%。ARIMAX模型结果显示气压(β=-2.44,t=-3.19,P=0.001)、相对湿度(β=2.49,t=2.12,P=0.017)和洗手干预(β=-180.18,t=-2.87,P=0.002)对1周后的HFMD发病有影响,AIC和RMSE分别为4102.34和198.65。利用该模型对2016年HFMD发病预测值与实际值周变化趋势大致相同,RMSE为549.80。结论控制相对湿度和气压的情况下,ARIMAX模型能较好评估洗手干预对HFMD发病的影响,模型表明洗手干预能有效降低1周后HFMD发病数,建议在5月开展洗手干预活动。
- 陈宗遒陆剑云李铁钢李晓宁陈纯李美霞杨智聪
- 关键词:手足口病洗手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粉底液中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粉底类化妆品前处理方法以及用ICP-MS对消化液中砷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分别经HNO3-H2SO4湿式消解和HNO3-HF微波消解后定容到一定体积,然后直接用ICP-MS进行分析,用混和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结果:使用HNO3-H2SO4湿式消解进行前处理获得的结果偏低,HNO3-HF微波消解法获得结果精密度均优于3%,回收率介于95%~100%。结论:对于粉底类化妆品使用HNO3-H2SO4湿式消解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样品彻底消化,而HNO3-HF微波消解法可以快速的对样品进行彻底消化并且ICP-MS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 侯建荣彭荣飞黄聪李铁钢毛新武
- 关键词:ICP-MS粉底液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