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霞

作品数:47 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盆地
  • 16篇成藏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页岩
  • 7篇页岩气
  • 7篇油气
  • 7篇包裹体
  • 7篇储层
  • 6篇盆地东部
  • 6篇气藏
  • 6篇流体
  • 6篇流体包裹
  • 6篇流体包裹体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延长组
  • 5篇油藏
  • 5篇勘探
  • 4篇原油裂解
  • 4篇原油裂解气

机构

  • 39篇西安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47篇李艳霞
  • 13篇钟宁宁
  • 9篇李净红
  • 8篇张枝焕
  • 6篇刘洪军
  • 6篇王凤琴
  • 6篇赵靖舟
  • 4篇赵喆
  • 3篇时保宏
  • 3篇张水昌
  • 2篇蔡进功
  • 2篇郭小波
  • 2篇张秀川
  • 2篇王泽中
  • 2篇谢忠怀
  • 2篇郭云飞
  • 2篇龙幼康
  • 2篇林娟华
  • 2篇张丽雅
  • 2篇朱筱敏

传媒

  • 5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甘肃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溶—释放作用对气藏形成的影响——以克拉2气田为例被引量:21
2004年
以克拉 2气田为例 ,讨论了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释放作用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估算了因地层抬升所导致的水溶气释放为游离气的量 ,分析了影响水溶气与气藏中游离气组分分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释放作用对克拉 2气田天然气组分分馏起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 :①在地层沉降和抬升过程中 ,由于地层温度、压力的变化 ,地层水选择性溶解和释放天然气组分 ;②在大规模水平挤压过程中 ,C2 + 烃类气体随着边底水的迁移而流失 ;③地层异常高压导致大量C2+ 烃类溶解于地层水中 ,致使气藏中甲烷相对富集。此外 ,水溶气释放对克拉 2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文章还通过天然气在水中溶解—释放模拟试验 ,分析了甲烷气体在地层水中因压力变化而释放的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状况。总结了克拉 2气藏水溶气成藏过程及其成藏模式。
王青张枝焕钟宁宁张水昌李艳霞程秀坤刘洪军文坚
关键词:气藏克拉2气田天然气油气运移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被引量:8
2011年
应用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精细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气藏的成藏时间和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二叠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不同含气层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差异较大,呈单段式、双段式或多段式,成藏期古流体具有高矿化度性质。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确定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含气层系的有效成藏时间。研究区二叠系气藏群成藏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持续埋深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太原组和山西组原生气藏形成,下石盒子组"泛气藏"形成;晚期抬升调整阶段(晚白垩世),天然气呈束状流快速调整,微裂缝和断裂起沟通作用,下石盒子组气藏和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次生气藏形成。
李艳霞赵靖舟李净红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流体包裹体成藏过程
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被引量:73
2003年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烃类充注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层孔隙水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重点讨论烃类充注对储集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与未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相比 ,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 ,抑制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 ,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十分强烈 ,次生孔隙很发育 ;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会促进伊利石生长 ,只有在含油程度较高时伊利石生长才受到抑制。图 4照片 6参
蔡进功张枝焕朱筱敏谢忠怀李艳霞刘洪军袁东山
关键词:东营凹陷储集层地球化学
中国辽吉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中分子化石及早期生命演化被引量:1
2012年
臼齿碳酸盐岩是指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特征并具有肠状褶皱构造的元古宙微亮晶碳酸盐岩,其成因众说纷纭。首次对分布于中国吉辽地区新元古代震旦纪(0.65~0.81Ga)的臼齿碳酸盐岩可溶有机抽提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化石———生物标志物,诸如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长侧链三环萜烷、藿烷、伽马蜡烷、甾烷等;同时对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先体生物进行了详尽的生物门类归属,并对早期的原始生命的演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分子化石研究表明,MT灰岩中含有大量的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古细菌(硫细菌、甲烷菌)、真核生物藻类(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真菌及原生动物。毫无疑问,臼齿构造的形成离不开生物活动的参与;同时也说明元古宙原始生物已演化到一个相当高级的程度,已蕴含埃迪卡拉纪的第一次生物大爆发。
李艳霞旷红伟
关键词:新元古代臼齿构造生物标志物
鄂东南通山半坑志留系古油藏油源分析
本文选择鄂东南通山九宫山镇的志留系沥青矿作为多旋回复杂构造条件下油气成藏演化的最终结果,探讨在多重烃源灶发育下古油藏的油气源供给及主要来源。
李艳霞李净红郭云飞李彩莲
关键词:古油藏油气来源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南2气藏气源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英南2凝析气藏天然气属富氮湿气,烃类气体体积分数一般为78.86%~87.67%;甲烷68.92%~76.67%,重烃气体为9.17%~14.01%,非烃气体氮气为13.89%~21.07%,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分别为-38.6‰^-36.2‰和-30.9‰^-34.7‰.根据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的特征,认为英南2凝析气藏的天然气来源于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干酪根形成的原油裂解气,同时应用ln(C2/C3)-ln(C1/C2)及δ13C2-δ13C3与ln(C2/C3)判识模式也印证了英南2气藏气源为原油裂解气,气藏凝析油中存在高含量的金刚烷,指示原油经历了裂解,裂解程度为80%~90%.
李艳霞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气源原油裂解气金刚烷
陕北斜坡东部致密油藏储层定量化分类的探讨——以GT区长4+5油层组为例
2017年
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结果显示,陕北斜坡东部GT区长4+5储层以灰绿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有铁方解石、绿泥石、硅质、长石质等,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致密储集层。基于高压压汞实验,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对物性参数进行讨论,提取其敏感型参数: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均值系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出储层与各敏感参数的主要指标回归检验,以乘积法建立上述三项主因参数综合指标——"敏感参数",然后根据数据构型原理进行分级确定,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类:Ⅰ类、Ⅱ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好,储集、渗流能力强,为有利储层,其在目的层中所占比例较小;Ⅲ类储层主要以晶间孔为主,当伴有裂缝或面孔率较小的溶蚀孔,且达到储层物性下限时,同样具备一定产能,其在目的层所占比例较大;Ⅳ类储层无产能。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后期储层评价、开发设计等提供指导。
赵博楠李艳霞张蓬勃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分类
一种致密石英砂岩孔隙度恢复模拟方法
一种致密石英砂岩孔隙度恢复模拟方法,先建立早成岩阶段致密石英砂岩孔隙压实模型的;再建立致密石英砂岩胶结缩孔模型;然后建立致密石英砂岩酸化增孔模型;最后致密石英砂岩的孔隙恢复模拟,根据成岩作用进行期次划分,找到压实模型和胶...
李艳霞盛伟琰郭建明
文献传递
湖湘页岩气解析过程中天然气组分变化及碳同位素分馏--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页岩气为例
页岩气是我国能源未来的接替战场,继海相页岩气取得突破后,陆相(湖湘)页岩气在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已经建立了国家页岩气工程示范区,目前延页1水平井组已经有了稳定的页岩气产量,以投入到工业开发,并进入到商业运营阶段....
李艳霞王凤琴郭晓波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层储层孔隙发育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本文根据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分析了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部储层中孔隙的成因类型、微观特征及演 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混合孔隙及次生孔隙3个发育带。中-深部 储层中原生孔隙所占比例很小,以次生孔隙为主,随埋藏增大,次生孔隙所占比例相应增加。中深部储层中主要分布3个次生 孔隙发育带,其深度分别为3 200~3 500 m,3 600~4 000 m,4 200~4 500 m。次生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也 可见到铸模孔和微裂缝。导致原始孔隙降低的主要原因为压实和胶结作用,次生孔隙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长石、方解石的溶解 作用和矿物的转化等。本文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地层水中有机酸浓度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烃类注入、异常 高压及微裂缝等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对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常兴浩张枝焕李艳霞王泽中钟宁宁吴水平张秀川
关键词:次生孔隙深部储层储集岩孔隙演化主控因素异常高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