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及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预防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姜黄素预处理组(CUR组),每组12只。IR组和CUR组先切除右肾,游离左肾蒂,钳夹左肾蒂45 min后放开。CUR组在钳夹左肾蒂前2 h给予姜黄素100 mg/kg溶于0.1%二甲基亚砜1 mL中,注入腹腔。再灌注24 h后沿原切口进入,分别取下腔静脉血和切除左肾。下腔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取左肾组织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CUR组血清Cr、BUN均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CUR组的血清Cr、BUN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均<0.05)。与Sham组比较,IR组肾脏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CUR组肾脏组织匀浆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均<0.05)。肾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与Sham组比较,IR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CUR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IRI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IRI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陶佳意米华莫曾南黄伟华梁艺耀黄海鹏李生华陈凯
-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姜黄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 肾造瘘管与双J管一体化在mPCNL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肾造瘘管与双J管一体化在非复杂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超声引导行F16~18单通道mPCNL治疗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6例,其中脊柱严重畸形患者2例,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1例。术后留置双J管与肾造瘘管绑定形成一体化,出院前将肾造瘘管及双J管同时拔出。结果:3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2min。一次手术取净结石率97.2%,术后4~7天同时拔出造瘘管及双J管。术后无大出血和腰痛。结论:mPCNL术中采用肾造瘘管与双J管一体化治疗非复杂性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能减少患者术后带管不适,不需要再次返院拔管,特别适用于伴有脊柱严重畸形或者股骨头坏死患者。
- 李生华米华颜海标李天宇梁艺耀叶志华陈罡
- 关键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造瘘管双J管脊柱畸形
- 诱捕受体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BUC患者166例,正常膀胱56例,构建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染色。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生存分析对二者联合诊断尿路上皮癌及预测其预后的价值进行研究。结果 166例BUC组织中,DcR3的阳性表达率为36.7%(61/166),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38.0%(63/166),且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10.7%,5.4%,均P<0.001)。DcR3和VEGF二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高于单项指标者。采用联合检测预测BUC患者生存时间,结果显示阴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8)个月,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7±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DcR3和VEGF联合检测预测BUC患者预后优于单项检测,两指标均阴性的患者具有较长的生存期。DcR3和VEGF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BUC早期诊断、判断其恶性程度和评价其预后的一项指标。
- 李生华杨柳杨霞韦康来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膀胱肿瘤预后
- 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27±5.35)岁;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03±1.37)ng/ml,前列腺总重量80.3(70.49,96.78)g;术前残余尿量80(55,108)ml,最大尿流率(Q_(max))(6.13±2.2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22,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5,6)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5.38±5.10)分。15例均采用三叶法技术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将剜除后的腺体整块完全推入膀胱,后用腹腔镜气腹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并经外鞘插入输尿管抓钳,钳夹固定膀胱内剜除后的腺体,在膀胱内快速电切。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输血、包膜穿孔、电切综合征、膀胱损伤、膀胱穿刺点撕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44(40,60)g,出血量(79.20±18.93)ml,剜除手术时间(54.13±10.88)min,电切时间(14.67±2.50)min,剜除效率(0.89±0.08)g/min,电切效率(3.26±0.36)g/min,膀胱冲洗时间(2.47±0.52)d,留置导尿管时间(3.73±0.80)d,术后住院时间(4.40±0.91)d。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1例。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IPSS 3(2,3)分,QOL 0(0,1)分,IIEF-5评分(20.12±2.30)分,Q_(max)(21.80±2.14)ml/s,残余尿量10(5,15)m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是未配备经尿道组织刨削器的单位行前列腺剜除的一种可选术式。
- 莫林键杨光林程继文莫曾南李天宇李生华杨占斌黎承杨梁伟霞凌强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剜除术电切
- Bcl-xL在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Bcl-xL是Bcl-2家族成员之一,其作用为抑制细胞的程序性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往的研究已经发现Bcl-xL高表达于一些人类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的进展及耐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Bcl-xL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新进展。
- 李生华黄伟华
- 关键词:恶性肿瘤BCL-XL程序性死亡
- 经皮肾镜取石术误入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处理被引量:5
- 2017年
-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其并发症高达83%,术中、术后大出血为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损伤罕见.2013-2015年我们收治2例PCNL术中损伤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病例,本文总结并探讨其诊治经过、出血原因及防治经验.
- 党博文周立权李生华颜海标黄伟华邓耀良米华
- 关键词:下腔静脉损伤经皮肾镜取石术肾静脉误入术后大出血PCNL
- EORTC评分系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建议的膀胱癌预后评分系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107例NMBIC患者,根据EORTC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预后风险进行评分,并按术后复发和进展评分进行分组(复发总分分为4组:0分组、1~4分组、5~9分组、10~17分组;进展总分分为0分组、2~6分组、7~13分组、14~23分组)。随访1年和5年后,将各组的实际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与EORTC评分系统的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各组1年实际复发率和5年实际复发率分别与EORTC风险评分系统的1年预测复发率和5年预测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1年实际进展率和5年实际进展率分别与EORTC评分系统的1年预测进展率和5年预测进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ORTC评分系统能准确预测NMIBC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颜海标谭宝飞甘兆凯付伟金刘德云米华汪小明李天宇梁艺耀李生华张鑫陈涛
- 关键词:膀胱肿瘤预后
- CBL在外科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案例教学法(CBL)在我国外科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近13年发表的337篇关于外科CBL教学的文献,使用VOSviewer1.6.18,CiteSpace 5.7.R1,Excel和GraphPad Prism 8.0.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337篇外科相关CBL文献的年刊量分析,发现我国外科CBL教学的研究可分为2个时期,2011~2014年处于起步时期,每年发表的研究较少,仅为个位数;从2015年开始每年发表的研究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2021年达高峰,其年度发表研究达57篇。2010~2018年骨科和胸外科的累计发文量领先其他外科,2019~2022年骨科的研究开始活跃,截至2023年,已有68篇论文发表,而普外科则保持原有趋势,截至2023年共发表55篇论文;其次为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和肿瘤外科。前十位机构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发表10篇CBL文章。CBL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有60篇相关文献。在外科CBL领域研究的作者中,刘阳和沈宏亮均发表4篇文章,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其余多数作者的发文量为1篇。当前我国外科领域CBL研究的作者分布较为松散,仅存在小的学术团体,未形成大的合作网络。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几乎只存在于同一医院的分院之间或者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附属医院之间,不同地区的高校尚未形成合作关系。使用VOSviewer对出现频次>2的关键词构建共现网络,共出现132个关键词,根据共现网络可知结合问题驱动教学法(PBL)的CBL和讲授式教学法(LBL)的CBL是当前研究数量最多的方法。根据VOSviewer构建的关键词网络叠加可视化图谱,在2020年之后,出现的热点关键词有教学改革、多学科协作、双轨式教学,以CBL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法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改革逐渐成为�
- 李建军刘致骕何融泉李生华陈罡
- 关键词:外科教学CBL文献计量学
- RBM8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RBM8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RBM8A的表达,结合RBM8A表达强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2%、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其RBM8A表达阳性率较高(P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RBM8A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2.7个月,短于RBM8A蛋白表达阴性者的30.0个月。结论 RBM8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增强,与不良预后相关,有望作为诊断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
- 甘隆卢海庆李生华温济勇赵育青刘宝利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
- SNORA7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分子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SNORA76的表达水平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集以及ArrayExpress网站中,获得6个SNORA76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高表达基因与正相关基因、低表达基因与负相关基因分别取交集后得到正共表达基因与负共表达基因,将正共表达基因与负共表达基因分别进行KEGG、GO分析,并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结果纳入的6个数据集中BLCA组共817例,对照组98例。与对照组相比,SNORA76在BLCA组中高表达(标准化均数差[SMD]=0.48,95%置信区间[CI]=0.26~0.70,P<0.05;曲线下面积[AUC]=0.76,95%CI=0.72~0.80,P<0.05)。SNORA76的正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通路中,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Degree值前十的核心基因TP53、HSP90AA1、HSPA4、FBL、HSPA8、HDAC1、NHP2、RUVBL1、EFTUD2、RPSA。结论SNORA76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p53、PI3K-Akt等信号通路参与BLCA的发生发展。
- 韦柳萌黄志广李生华陈罡梁芳芳龙禹何融泉
- 关键词:膀胱癌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