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劳动力资源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文章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变动规律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2010年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未来4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进行模拟。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未来劳动力资源总量2015年开始减少,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总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劳动力资源增长率的变化直接影响人均产出增长率,劳动力老化会影响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 李玉梅童玉芬
- 关键词:劳动力资源经济增长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政策启示被引量:54
- 2014年
- 借助于人口普查和统计数据,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未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乡—城人口流迁规模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作用明显。乡—城人口流迁越快,未来城镇老年人口规模增长越快,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则减少越明显,城镇老年人口规模将在2022年以后开始超过农村;流迁规模越大,对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和抚养比缓解作用越强,而对于农村则相反;未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始终会高于城镇,且农村和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的差距呈现由扩大到缩小的趋势。未来我国城镇将面临更大的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而农村则面临家庭照料和长期照护的严重挑战。
- 童玉芬李玉梅刘传奇
- 关键词:城镇化老龄化
-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
- 2015年
- 本文试图以工作搜寻理论为基础,利用贵州省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工作序列搜寻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更努力的进行工作搜寻活动,"冷门"专业的大学生的搜寻努力程度更高,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大学生成功实现工作匹配的概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搜寻的努力程度。
- 李玉梅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影响因素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对比研究——兼论乡城劳动力流迁及其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 李玉梅童玉芬
- 关键词:老龄化劳动力资源
- 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问题研究
- 规模经济与劳动力空间集聚互为因果,集聚经济的本质是资本和劳动对土地的替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省际间比较优势不断深化,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隐蔽性失业人口得到释放。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
- 李玉梅
-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人口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多区域人口情景预测模型,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模拟预测城镇化进程中2050年前我国劳动力资源规模、结构及在城乡间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资源总量201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负增长,尤其2027年开始以年均770万人的速度快速下降。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抚养负担不断加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增加,但2034年后劳动力老化问题不断突出,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逐年下降,劳动力资源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如何提升劳动力资源素质,建立适合我国劳动力资源年龄结构的经济增长方式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李玉梅童玉芬
- 关键词:城镇化劳动力资源
- 关于贵州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基于期望收入和搜寻成本角度被引量:2
- 2009年
-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与搜寻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过高的工作搜寻成本是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工作搜寻行为的重要原因。
- 李玉梅
-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发展经济学劳动力转移理论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为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两大流派,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劳动力转移模型。梳理国外劳动力转移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还可以为解决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李玉梅
-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 回顾与展望:我国居民获得感实现研究
- 2024年
- 获得感是检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以“获得感”为主题的841篇文献为研究样本,梳理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关于获得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对获得感的时代内涵、测量维度、生成机制和提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已呈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但大多是以心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支撑的定量研究,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定性研究还有待加强。基于此,未来研究要在科学开发获得感量表的基础上,借助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不同群体的获得感生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同情境下居民获得感的多重实现路径。
- 王鹤桦李玉梅
- 关键词:测量维度
-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 2013年
- 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有望继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流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当前流动人口受城乡收入差距、非农和农业收入差距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影响,形成了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农业产业流向非农产业、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且具有相互重叠和相互影响的极化流动现象。
- 李玉梅
- 关键词:城镇化流动人口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