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超声辐射下合成二苯羟乙酰基硫脲
- 2009年
- 采用超声辐射法与常规热回流法,以二苯羟乙酸为原料,经酯化、肼解得到二苯羟乙酰肼,再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酰基硫脲类化合物,所有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结构。
- 孙文理刘晨江李海龙欧晓梅李燕萍
- 关键词:超声辐射酰基硫脲
- 便携式电力通信通道测试终端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力通信通道测试终端,包括:电压测量电路,所述电压测量电路包括电压信号采样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和显示电路,通过单片机对输入的采样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在显示电路上显示管脚电压值;线缆短路测试电...
- 张莉孙鸿通王丰李海龙李林玉高宗昂
- 微波辐射下含1,2,3-三唑基双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室温磁搅拌法,将含有1,2,3-三唑基的酰基异硫氰酸酯2a^2b与二胺类化合物3a^3e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双酰基硫脲化合物4a^4e和5a^5e。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副反应少、易于分离提纯等优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
- 李海龙刘晨江李燕萍孙文理
- 关键词:1,2,3-三唑酰基硫脲
-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卤素取代氧位取代对NiMn2O4电子转移机制的影响
- 为了研究卤素取代对NiMn2O4电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借助密度泛函理论和二维相关分析技术计算了氧缺陷的形成机制和氧缺陷对锰氧八面体中Mn-O间电子传递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氧和卤素间的pp杂化轨道和锰氧间的d-p杂化轨道促...
- 李海龙边亮简基康常爱民侯文平
- 关键词:卤素电学性能
- 基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氧化槽温度状态估计方法
- 基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氧化槽温度状态估计方法,构建氧化槽设备内部传热机理模型;初始化无迹卡尔曼滤波参数;引入容错噪声统计估计器以克服强噪声干扰产生的估计偏差问题;针对容错噪声统计估计器引起的滤波崩溃问题,引入LU...
- 南新元高丙朋蔡鑫夏斯博陈浩辉李海龙
- V取代NiMn_2O_4温度依赖电子转移机制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2016年
-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二维相关分析技术(2D-CA),计算了V取代NMO(NiMn2O_4)四面体Ni的温度依赖电子转移机制.计算结果表明:V-3d^3取代Ni-3d^8降低了价带顶的能态密度峰强度,这促使了原有Ni-O d-pσ杂化轨道改变为V-O d-pσ~*杂化轨道.随着温度升高,热增强促使O-2p^4轨道在-5 eV处劈裂,强化了Mn-O d-p杂化轨道强度,利于O-2p^4轨道捕获临近的Mn表面电子(Mn^(3+)→Mn^(3+)-Mn^(4+)).同时,价带内的V-3d^3能级向高能区域移动,增强长程V-O d-pσ~*轨道杂化强度.因此,V取代有效地提高了NMO基尖晶石的表面电子转移量(0.06→0.30 e).此方法可为新NMO基热敏电阻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李海龙边亮常爱民董发勤宋绵新代群威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尖晶石
- 镍锰基NTC热敏陶瓷和铁基钙钛矿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导电机理研究
- 尖晶石 NiMn2O4(NMO)作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由于最佳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以及最低成本的优势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低温控制,温度精确测量、电路补偿、稳定电压、流量流速测量以及时间延迟等领域中广...
- 李海龙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热敏陶瓷导电机理微生物合成
- 噻(噁)二唑及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在药物发展中,噻(噁)二唑及三唑衍生物等因具有抗癌、抗痉挛、抗肺结核、抗高血压、消炎、除草和调节植物生长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同时,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反应产率高,时间短,...
- 李海龙
- 关键词:1,2,4-三唑酰基硫脲微波辐射
- 文献传递
- 便携式电力通信通道检测仪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电力通信通道检测仪,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环路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由电压信号采样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和显示电路构成,短路检测模块通过5V正负表笔接入测...
- 孙鸿通张莉李海龙王丰
- 对称双-1,3,4-噁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 2015年
- 首先以苯氧乙酰肼和二酰氯为原料反应得到对称双酰肼化合物,再以POCl3合环得到系列对称双-1,3,4-噁二唑化合物。考察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其中,间苯双-1,3,4-噁二唑化合物在250nm附近有明显的最大吸收峰,对苯双-1,3,4-噁二唑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则红移至290nm附近;而脂肪族双-1,3,4-噁二唑化合物没有明显的最大吸收峰,说明没有大的共轭体系,与结构相符合。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
- 张恒文李燕萍李海龙
- 关键词:1,3,4-噁二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