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耐低氮综合指数的棉花苗期耐低氮品种筛选被引量:7
- 2022年
- 在棉花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筛选耐低氮棉花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21个在我国各大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土培的方式,设置正常氮(138 mg kg^(-1))和低氮(0 mg N kg^(-1))2个处理,测定了23个农艺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择品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作为棉花低氮耐受性评价的7个性状,分别为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根据耐低氮综合指数,筛选出鲁无403、新海12号、中棉所64号、新陆早23号4个耐低氮品种,丰抗棉1号、TM-1、农大棉601、中棉所35、新陆早53号5个低氮敏感型品种。4个耐低氮品种的耐低氮综合指数介于0.5723~0.6818,而5个低氮敏感型品种的耐低氮综合指数介于0.2914~0.3962。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耐低氮综合指数的筛选方法,为作物耐低氮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借鉴。
- 祝令晓宋世佳李浩然孙红春张永江白志英张科李安昌刘连涛李存东
- 关键词:棉花评价指标综合评价
- 玉米抵御层出镰刀菌侵染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 近几年,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一种类似玉米纹枯病、褐斑病和细菌性病害的新病害,因其发生部位主要在玉米叶鞘,故将其命名为玉米鞘腐病。基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对玉米抗鞘腐病抗病机制的报道,本文以东华北玉米产区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
- 李浩然
- 关键词:抗病机制基因表达
- 春季氮肥和多效唑调控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为明确春季调控措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4个处理分别为:起身期追全部氮肥(除基肥外,下同)并叶面喷多效唑(N1);起身期追2/3氮肥并喷多效唑+拔节期追1/3氮肥(N2);起身期追1/3氮肥+拔节期追2/3氮肥(N3);拔节期追全部氮肥(N4)。生育期间测定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成熟期调查产量性状。结果表明,N1和N2处理小麦拔节期的总茎数、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4和N3处理。孕穗期N4和N3处理小麦的总茎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开花到成熟期各处理的总茎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均不显著。孕穗期前,不同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孕穗期后,N4处理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N1处理。各处理基部节间直径和中上部节间长的差异不显著,N4处理基部第一节间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随追氮时期前移或前期施氮量增多,不孕小穗数减少,结实小穗和穗粒数增加,N1比N4处理不孕小穗数显著减少,结实小穗和穗粒数显著增多。N1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千粒重最高,且显著高于N4处理。N1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起身期追氮配合多效唑调控,可以获得比拔节期追氮更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 张晓李浩然卜冬宁李瑞奇李雁鸣
- 关键词:冬小麦追氮时期多效唑
- 黄淮北部不同小麦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为了明确黄淮北部地区不同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19个和21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品种(系)中,高产型占5.3%~14.3%,低产型占19.0%~21.1%,中高产和中产型占66.7%~73.7%;通过对29个株型性状的因子分析,旗叶长和面积对不同品种(系)小麦株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经相关分析,小麦产量与倒3叶宽、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2叶基角、旗叶披垂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4节间长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长、穗长、倒1节间长、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3节间构成指数、倒3叶基角、旗叶披垂度与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株型性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综上,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型品种(系)(产量>9000 kg·hm^(-2))的适宜株型指标:全生育期233~237 d,株高80.00~83.00 cm,株高构成指数>0.61,穗长7.0~7.4 cm,旗叶长13 cm左右,宽1.4 cm左右,旗叶基角<16°,倒2节间长16.5~18.2 cm,倒3节间长11.5~12.0 cm。
- 梁永波李浩然张志慧梁红凯韩东伟王建伟王红光李东晓李瑞奇
- 关键词:冬小麦株型性状
- 长期水氮措施调控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机制
- 【研究背景】保障小麦高产稳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黄淮海平原小麦生长季内长期不合理施肥和滥用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土壤养分不均衡,且存在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这已经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明...
- 李浩然王红光李东晓房琴何建宁吕晓康李瑞奇
-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施氮土壤
-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小麦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明确适宜浓度褪黑素(melatonin)对小麦幼苗的抗旱生理效应,为旱地小麦高产提供依据。【方法】用PEG-6000模拟干旱,选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济麦22(抗旱性一般)和衡观35(抗旱品种)为试材,设置对照(CK)、20%PEG(PEG)、20%PEG+10μmol/L褪黑素(T-10)、20%PEG+100μmol/L褪黑素(T-100)、20%PEG+300μmol/L褪黑素(T-300)5个处理,研究褪黑素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形态的影响,选择有明显改善PEG胁迫的褪黑素浓度,研究褪黑素对小麦幼苗的抗旱调控作用。【结果】T-100和T-300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PEG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标和种子形态,尤其T-300可显著提高PEG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干质量,使其迅速恢复至对照水平;显著提高胚根长、胚芽长、幼苗含水量,但未恢复至对照水平。T-10对干旱胁迫小麦发芽状况无显著改善。T-300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济麦22的蒸腾速率和衡观35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Fm′,降低了衡观35的Fo。衡观35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济麦22,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济麦22。T-300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济麦22的MDA含量、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而显著增强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衡观35本身抗旱性强,干旱胁迫下的MDA含量未升高,POD活性低于济麦22;施加褪黑素后SOD活性、根系活力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至对照水平。【结论】300μmol/L褪黑素可明显改善PEG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状况,是改善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的有效浓度。衡观35在褪黑素调节下抗旱恢复能力强于济麦22。
- 李红叶翟秀珍张少聪申佳明杨娜李浩然付晓艺李瑞奇李东晓
- 关键词:褪黑素干旱胁迫抗旱生理
- 东北南部及华北区域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及病菌监测
- 玉米大斑病菌是一种严重的叶枯型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该病的病原菌为玉米大斑病菌,分为无性态(Exserohilum turcicum)和有性态(Setosphaeria turcica),有性态属于异宗配合...
- 郭丽媛刘微微孟川徐鹏李浩然李朋朋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交配型生理小种
- 防控玉米鞘腐病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多菌灵、戊唑醇、烯唑醇、氟硅唑等化学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多菌灵、戊唑醇及两者的混剂对玉米鞘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烯唑醇、氟硅唑及多菌灵+戊唑醇(配比1∶1或2∶1)对鞘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孢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7.27、23.40、24.21、26.01、18.48mg/L和25.83 mg/L;多菌灵、戊唑醇及多菌灵+戊唑醇(配比1∶1)对玉米鞘腐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分别达93.34%、89.19%和91.49%,玉米增产20.61%、15.46%和18.84%。
- 李朋朋曹志艳翟晖李浩然张利辉张金林董金皋
- 关键词:杀菌剂毒力防效
- 推迟拔节水对冬小麦群个体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明确河北省限灌1水条件下推迟拔节水对小麦群个体结构和质量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衡观35和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全生育期仅灌1水,设置3个灌水时期,分别在拔节期(T1)、拔节后6 d(T2)和拔节后12 d(T3)灌水60 mm,分析推迟拔节水后冬小麦个体结构、群体大小、冠层光分布、花后各叶层衰老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灌水时期的推迟,两品种上三叶的长度和面积、穗长、株高、穗数、开花期至花后21 d的叶面积指数、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总截获率以及旗叶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都呈降低趋势,但倒2叶及以下各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呈上升趋势。T2和T3处理冠层中下部叶片受光条件的改善显著延缓了叶片SPAD值的衰退,T1处理的倒2叶SPAD值在花后21 d时开始显著低于推迟灌溉处理,倒3叶、倒4叶和倒5叶SPAD值均在开花期时已显著低于推迟灌溉处理,T1处理叶片的早衰使其LAI在花后28 d时低于T2和T3处理。最终T2处理依靠较优的冠层光分布和个体叶片质量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藁优2018的T3处理产量也显著高于T1处理,但衡观35的T3处理因穗数过少,导致产量低于T1处理。拔节后6 d灌溉同步提升了小麦群个体质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 何璐李浩然李东晓房琴何建宁王红光李瑞奇
- 关键词:灌溉时期冬小麦
- 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矿质元素吸收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在限制小麦灌溉面积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稳产促优,本文探讨了华北地区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矿质元素吸收、分布特性及其与植株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关系。选用3个生态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旱品种‘沧麦6001’、丰水高产品种‘邯麦9’和多抗超高产品种‘济麦22’),设置正常和水分亏缺两个水平的人工气候室箱体栽培试验,主要调查了小麦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积累量变化、分配比以及矿质元素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配具有器官特异性,其中小麦叶片Ca、籽粒Cu和Zn、茎秆Na的含量、分配比最高;Fe含量、积累量及Fe分配比因品种、器官、水分差异而不同:正常水分下,‘沧麦6001’以茎秆、‘邯麦9’以叶片的Fe含量、分配比最高;‘济麦22’以茎秆和颖壳Fe含量较高,以叶片和颖壳Fe分配比较高。而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和‘邯麦9’Fe含量以籽粒最高,‘济麦22’以叶片最高;3品种Fe分配比均以籽粒最高。此外,水分亏缺增加了小麦籽粒Cu、Zn含量及分配比,籽粒Zn、Na和Ca积累量,显著增加‘沧麦6001’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及‘济麦22’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而降低了‘沧麦6001’籽粒Mn、‘邯麦9’籽粒Cu和Mn、‘济麦22’籽粒Cu和Fe积累量以及‘邯麦9’水分利用效率、干物重、产量。综上,水分亏缺下,‘沧麦6001’更易高产高效,籽粒Fe含量增加,但需补充一定的Mn元素;‘济麦22’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未显著下降,需补充一定Fe元素保证品质;‘邯麦9’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且籽粒中Cu和Mn积累下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Cu、Zn、Ca、Mn含量与干物重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调节作用,但未直接影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可能与品种间差异及品种和水分互作影响有关。但矿质元素可能通过影响干物重间接调�
- 李东晓王红光张迪赵国英李浩然贾彬李雁鸣李瑞奇
- 关键词:小麦生态类型水分亏缺矿质元素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