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楠

作品数:42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骨折
  • 8篇关节
  • 7篇远端
  • 6篇内固定
  • 5篇生物力学
  • 4篇动脉
  • 4篇踝关节
  • 3篇影像
  • 3篇远端骨折
  • 3篇生物力学分析
  • 3篇手术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胫骨
  • 3篇胫骨骨折
  • 3篇下肢
  • 3篇下胫腓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股骨

机构

  • 34篇天津医院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西青医...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李楠
  • 20篇辛景义
  • 9篇曹红彬
  • 8篇孙振辉
  • 7篇马信龙
  • 6篇王贵忻
  • 5篇魏万富
  • 5篇张秀军
  • 4篇张弢
  • 4篇李俊海
  • 4篇何锦泉
  • 3篇孔敬波
  • 3篇鲁杰
  • 3篇刘忠玉
  • 3篇刘存发
  • 3篇黄俊杰
  • 3篇肖磊
  • 3篇张铁良
  • 3篇赵子源
  • 2篇梁军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天津医药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骨科动态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男35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6例,运动伤4例,砸伤7例。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44例,旋前外展型Ⅲ度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 d,平均7 d。术后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摄双侧踝关节X线片和CT,测量内踝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下胫腓联合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外踝尖至距骨外侧突距离(distal fibular tip to lateral process of talus,DFTL)以及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后间距和外踝扭转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为55~90 min,平均72.5 min;透视次数5~13次,平均8.9次。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健、患侧MCS、TFCS、DFTL、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及后间距、外踝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踝关节失稳发生,5例踝关节出现退变(Kellgren-LawrenceⅡ级)。AOFAS评分为85~95分,平均90.84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5~25°,平均20.24°;跖屈30~50°,平均42.56°。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3分。结论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能充分显露胫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韧带损伤,有助于下胫腓联合和胫距关节解剖复位,降低术后踝关节退变发生率。
孙振辉陈宇张晖张晖李楠张弢马信龙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介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共24例,13例复位后发生再脱位,男10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8岁,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桡骨头均为Ⅳ型。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I型3例,Ⅱ型10例。在13例病人最初治疗中,8例保守治疗,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3~4周后发生再脱位。5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3例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并切除冠状突骨片。13例再脱位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冠状突骨折Ⅰ型采用套索方法,缝线绕过骨片顶部和关节囊前方,通过尺骨预先钻的骨道进行缝合。Ⅱ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空心螺钉、克氏针固定。7例附加超肘外固定器固定。随访包括临床检查、肘关节X线片和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EPS评分平均86分(62~98分),优4例,良8例,可1例。4例无痛或微痛,6例恢复了伤前工作,3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单纯闭合复位、忽略对小块冠突骨折进行固定、桡骨头切除是肘部可怕三联征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对于肘部不稳定性骨折再脱位,使用超关节肘部外固定架不但可以辅助固定,可允许关节早期活动,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辛景义刘忠玉曹红彬王宏川李楠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外固定器
TEM-1型β-内酰胺酶及CarO蛋白介导的耐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机制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院内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该菌耐药严重,临床上常将舒巴坦作为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在逐年增加,这无...
李楠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
文献传递
牵开钢板在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骨折中的应用手术技术
2006年
背景:累及干骺端一骨干结合部的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常使治疗进入困境。对于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尤为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方法,通过将1枚3.5mm钢板置于腕关节背侧,从桡骨到第3掌骨干进行固定,既稳定了骨干的骨折,又维持了桡腕关节的牵开状态。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使用牵开钢板治疗。通过3个有限的切口,由背侧跨越粉碎的骨折块植入1枚3.5mm ASIF钢板,一端固定在桡骨干,另一端固定在第3掌骨干远端。关节面要达到解剖复位,并用克氏针或螺钉做可靠固定。其中11例患者实施了植骨术。钢板在骨折愈合后(平均124天)被取出,同时开始腕部活动。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通过X线片、查体和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110天,X线片显示掌倾角平均4.6,尺偏角平均0°,桡骨平均短缩2mm。腕关节屈曲、背伸角度分别平均为57°和65°,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平均为77°和76°。6个月时DASH评分为34分,1年时为15分,最终随访时(平均24.8个月)为11.5分。根据GartlandWerley分级评价,优14例,良6例,可2例。1年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与骨折粉碎累及骨干的程度呈负相关,钢板固定的时间与腕关节活动范围或DASH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在治疗累及干骺端和骨干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时,使用牵开钢板结合对关节面骨折的复位和必要的植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尽管牵开钢板超过腕关节不但使固定期延长,而且会产生轻微的功能障碍,但仍能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
ADAM GINNDAVID S. RUCHCHARLES C. YANGDOUGLAS P. HANEL李楠费起礼(译)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干骺端手术技术关节活动范围关节面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2007年
肱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肘部损伤,近年对于移位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尚无统一的方法。笔者根据肱骨远端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对该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魏万富张铁良辛景义李楠
关键词:肱骨骨折生物力学尸体
儿童早期生长速度和肥胖相关基因多态性对代谢综合征指标影响
背景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超重和肥胖以及由肥胖导致的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已成流行趋势,在儿童中的检出率也越来越多。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0~2岁的婴幼儿早期...
李楠
关键词:肥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单核苷酸多态性儿童
双锁加压髓内钉的研制和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设计研制一种新型带锁髓内钉一双锁加压髓内钉,该钉不仅具有骨折断端加压的功能,而且远端锁定简便易行。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髓内扩张自锁钉进行比较。 方法 ...
李楠
关键词:髓内钉生物力学自锁钉胫骨骨折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诊疗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不妥善治疗,常会引起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病因不同,症状体征多样且处理方式不同,常给临床工作造成很大困扰,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应用最优化治疗方案尤为关键。本文就ALI最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情况做总结和展望。
刘利国张秀军李俊海黄梅赵子源黄俊杰刘存发肖磊李楠孔敬波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置管溶栓抗凝
Lauge-Hansen旋前外展Ⅲ度踝骨折特点及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李猛王巨鹏赵成礼李楠康宇翔辛景义孙振辉
关键词:踝骨折影像检查复位
经皮DCS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皮DCS微创固定技术治疗33例股骨髁间和/或股骨髁上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DCS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可以减少骨折部位血运破坏,降低不愈合率,同时固定坚强、有效,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楠辛景义鲁杰王贵忻
关键词:微创股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