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
-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和DAS28的关系,初步探讨IL-32在RA的...
- 桂明张浩黄利华李英李杨
- 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型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来氟米特(LEF)及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使用激素联合MMF治疗,第二组使用激素联合LEF治疗,第三组行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结果①治疗6、12个月三组临床总缓解率MMF组、LEF组及CTX组分别为81%vs73.7%vs72.2%,95.2%vs94.7%vs88.9%(P>0.05);临床完全缓解率MMF组、LEF组及CTX组分别为42.8%vs36.8%vs33.3%,66.7%vs52.6%vs50%(P>0.05);临床部分缓解率MMF组、LEF组及CTX组分别为38.1%vs36.8%vs38.9%,28.6%vs42.1%vs38.9%(P>0.05),三组在临床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MMF组出现不良反应者3例,ALT上升者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者2例;LEF组出现不良反应者4例,ALT上升者3例,轻度脱发者1例,CTX出现不良反应者7例,表现为严重胃肠道反应者2例,停经者2例,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脱发者各1例。结论 MMF、LEF及CTX联合激素治疗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的HSPN有相似的临床缓解率。MMF和LEF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TX。
- 李英桂明李杨
- 关键词:霉酚酸酯来氟米特环磷酰胺紫癜肾炎肾病综合征
- 尿液百草枯快速定性试验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尿液百草枯快速定性试验(目测比色法)检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1年7月至2018年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液百草枯浓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浓度组(0~10μg/L,n=17)、中浓度组(10~30μg/L,n=19)与高浓度组(30~100μg/L,n=53)。应用尿目测比色法定量检测所有患者尿液中百草枯浓度,比较3组患者口服剂量、血白细胞计数、肌酐、谷丙转氨酶、肺纤维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口服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及中浓度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肌酐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肺纤维化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百草枯快速定性试验(目测比色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以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 李杨胡珍丽邱平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 丹参素对高糖诱导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 张浩徐奕张柯易斌李杨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2、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和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的关系,初步探讨IL-32在R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RA患者、36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其中RA高活动期36例、RA中低活动期33例、RA缓解期2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IL-32和TNF.a的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检测血浆IL-32、TNF.o【的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nl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活动期RA患者PBMC中IL-32和TNF.Ot的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非RA结缔组织病和健康对照组(RA组高活动期、中低活动期与健康对照组的IL-32水平分别为0.29+0.07,0.24±O.06与0.11+0.06;TNF-ct分别为0.042~0.022,0.012±0.006与0.004m0.002,P均〈0.01);且RA活动期高于RA缓解期(P〈0.01)。②血浆IL-32和TNF.a蛋白水平也显示类似的结果:RA活动组明显高于RA缓解组和对照组(RA组高活动期、中低活动期与健康对照组的IL-32水平分别为[(107~42),(66+27),(20+10)pg/ml;TNF—Ot分别为(261±77),(186±84),(72+20)pg/m1,P〈0.01]。③RA患者组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与TNF.仪,CRP,ESR,RF以及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8,0.321,0.185,0.325,0.303,P〈0.01)。RA患者外周血IL-3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与TNF.仅相应水平具有相关性(b=1.721,P〈0.01及b=0.176,P〈0.01)。结论外周血IL-32的水平有可能作为RA活动性参考指标之一。
- 桂明张浩王丽黄利华李英李杨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A
-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2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 (1)SSc-ILD的发生率最高,为70.0%。其次为pSS-ILD、PM/DM-ILD、RA-ILD、SLE-IL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病年龄(26.2±7.8)较其他CTD-ILD早(P<0.05)。RA-ILD、SSc-ILD病程较长,pSS-ILD、SLE-ILD和PM-ILD病程较短。RA-ILD出现活动后气促少见(P<0.05)。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40%)和体征(50%)最多见。85.7%SSc-ILD出现雷诺现象,支持雷诺现象与ILD相关。(2)SLE-ILD以磨玻璃影多见,而蜂窝状改变较少;pSS-ILD以蜂窝状改变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3)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肺部间质病变吸收好转(56.7%),其中88.2%SLE-ILD吸收好转,28.4%患者肺部病变处于静止,14.9%患者间质病变较前进展。结论 CTD-ILD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 李杨桂明李英张浩季迎易斌
-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肺病变间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