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明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电解质
  • 2篇乙烯
  • 2篇聚合物电解
  • 2篇聚合物电解质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多孔
  • 1篇氧化乙烯
  • 1篇预辐照
  • 1篇预辐照接枝
  • 1篇凝胶型
  • 1篇偏氟乙烯
  • 1篇紫外固化
  • 1篇羟基氟硅油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导率
  • 1篇路易斯酸
  • 1篇醚型
  • 1篇耐热
  • 1篇耐热性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李志明
  • 4篇王新灵
  • 1篇魏建功
  • 1篇宋文会
  • 1篇蒋红梅
  • 1篇陈理文
  • 1篇包天宇

传媒

  • 1篇化学建材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羟基氟硅油改性聚醚型聚氨酯的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用乙二胺作催化剂对3,3,3-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_3F)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生成了羟基氟硅油(D_3FOH);利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D_3FOH封端,生成有机胺结构的氟硅氧烷;用氟硅氧烷对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研究并分析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氟硅氧烷对生成的聚氨酯在耐热性、力学性能、表面接触角方面的影响。
包天宇李志明宋文会蒋红梅郑震王新灵
关键词:氟硅油聚氨酯耐热性
多孔氟硅胶表面沉积纳米SiO2粒子新型聚合物电解质
<正>本文以相反转法制备了多孔氟硅胶表面沉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新型聚合物电解质。这种多孔膜主要是有两种孔形成的,一种是聚苯乙烯被刻蚀而留下的大孔(直径约300nm), 另外一种是二氧化硅粒子堆积的而产生的次生孔(直径约...
李志明魏建功单峰郑震王新灵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氟硅胶路易斯酸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聚氧化乙烯基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紫外固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氧化乙烯(PEO)基凝胶型聚合物膜,该聚合物膜具有适当的交联密度、良好的空间结构稳定性以及吸附液体电解液的性能.利用所合成的凝胶型聚合物膜制备了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其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1 mS/cm左右;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和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可达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使用要求.
陈理文李志明郑震王新灵
关键词: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紫外固化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偏氟乙烯膜上的辐照接枝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电子加速器(EB)预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了PVDF-g-PMMA膜。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反应初期接枝率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大迅速增加,当单体质量分数达40%时,增加缓慢;单体质量分数达70%时,接枝率最高;从40℃开始接枝率缓慢上升,至60℃时陡增,之后接枝率基本不变;醇类是接枝反应很好的溶剂。用FT-IR、DSC分析了接枝物的组成及热性能。接枝膜成分为PVDF-g-PMMA共聚物,接枝膜在117℃处出现Tg峰,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该峰越来越明显,说明发生了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熔融峰左移并最终消失,说明PMMA的接枝破坏了原PVDF膜的结晶性。吸液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VDF接枝膜达到的最大吸液率为290%,所需要的时间比原PVDF膜长。接枝率为50%的PVDF膜的离子电导率为6.0×10-3S/cm,吸液率达290%,MMA的接枝改善了PVDF电解质膜的电学性能。
魏建功李志明王新灵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辐照接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