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扬
- 作品数:30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海岛县O~18岁儿童伤害的社区调查分析
- 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岛县儿童伤害的特点,以及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以便为今后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为科学有效地制定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对海岛县0~18岁儿童的伤...
- 刘晓剑李丽萍赵丹林文杰余海鹏李志扬
- 关键词:儿童伤害
- 脂肪乳剂灌胃建立实验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 2009年
-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灌胃对小鼠形成脂肪肝的可能。方法:4月龄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NS),高脂高糖组(普通饲食+高脂高糖乳剂灌胃)和高脂组(普通饲食+脂肪乳剂灌胃),每组8只。灌胃量2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且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小鼠血糖,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肝脏的肝质量指数、病理切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肝脏出现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
- 尤婷婷李志扬吴铁张志平
-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肪肝小鼠
- 一种对乳房起到限位作用的甲乳外科引流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乳房起到限位作用的甲乳外科引流固定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上方呈环形设有四个弧形限位板,所述安装环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安装环的顶部呈环形开设有四个转动槽,相对的两个转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均...
- 李志扬陈业晞田惠婷吴金遥郑岱钿杨秋萍纪泽琪陈玲芝
- 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和引流管夹持部分,且所述内固定部分与引流管夹持部分的底端连通,其中内固定部分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外侧,所述引...
- 吴金遥李志扬郑岱钿杨秋萍田惠婷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期间我院普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39例...
- 李志扬
-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
- 文献传递
- 一种甲乳外科手术吸引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乳外科手术吸引组件,涉及外科手术吸引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上表面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储存罐上设置有清洗组件,所述储存罐上固定连通有负压设备...
- 李志扬吴金遥纪泽琪陈玲芝郑岱钿
- 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价值。三维重建技术凭借其可提供病灶的空间位置、形态结构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三维结构关系等优点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精确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尽管目前基于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重建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邹娟郑杰华李志扬林伟洵陈业晞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4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成对照和治疗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单项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采用MTX注射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程更短。两组比较,治疗组β-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并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疗程短、安全可靠、经济、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易被患者接受,并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值得各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赵爱真高郁森李志扬
-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药物疗法
- 精细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精细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包括完整保留ICBN患者39例(研究组),不保留ICBN患者4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1、3、6个月患侧上臂感觉功能障碍、疼痛程度、早期心理康复情况,随访至术后6~24个月的局部复发转移率、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远处转移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上臂区感觉异常及患肢疼痛的发生,并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李志扬孟玮玮蔡道全林伟洵陈业晞
-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
- 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穴位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被引量:8
- 2010年
-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功能激活区域和电生理等理论对应区域相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是可行的。目的:检测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验证使用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来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针同时刺激3例脊髓损伤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的右手合谷穴和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髓内真实的激活区,分析激活区在矢状位和横断位上的分布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激活分布对比,找出患者的激活分布差异。结果与结论:5名健康志愿者在脊柱C2、C5段均重复出现激活信号,在C6段4名出现激活;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脊柱C2,C6段均出现均重复出现激活,其中1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激活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观察到针灸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激活,因此可以根据功能激活区的分布及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 陈业晞沈智威李志扬肖叶玉吴仁华孔抗美
- 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脊髓损伤穴位S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