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
-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赣州市2014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奥司他韦耐药株的筛查结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4年赣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变异情况,掌握其耐药特性,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赣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部分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分析扩增的部分NA基因第275位是否发生组氨酸(H)到酪氨酸(Y)的突变。结果 2014年赣州市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未发生变异。结论 2014年24株毒株均对Oseltamivir敏感,One-step RT-PCR-RFLP方法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Oseltamivir耐药株简便可行。
- 熊衍峰李如李健雄施勇胡晓军廖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耐药性
- 赣州市2014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2014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点,掌握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和one-step RT-PCR扩增NA基因片段,双向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5.0和Mage4.0序列分析软件分析NA基因特征以及耐药性位点。结果 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与代表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序列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4%以上,氨基酸的同源性也高达97.0%以上。17株毒株的NA活性中心位点氨基酸及周围的辅助位点氨基酸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结论 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保持高度的同源性并均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敏感,但仍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为制定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防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 熊衍峰李如李健雄施勇胡晓军龙彩云
- 关键词:NA耐药性
- 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探讨人感染H5N6禽流感感染因素。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可能的暴露来源,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检测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外地感染,有活禽暴露史,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25人未发现异常;病例明确诊断较晚,有基础性疾病史,早期缺乏针对性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江西省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可能与活禽暴露有关。
- 李如廖勇谢昀李建华黄仁发李会鹏傅伟杰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
- 移动平均数法与泊松分布在手足口病疫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建立可行有效预警预测方法,提高手足口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使用2009—2011年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移动平均数法建立每周手足口病期望发病数,用Poisson检验计算每周暴发的概率,予以判断可能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并用2012年1—8月份的数据予以验证。结果2012年1—8月份(1~35周)实际报告聚集性疫情33起,分属17个周。使用该法探查出14个周医院报告手足口病异常信号,进一步调查发现11个周次存在聚集性疫情,探查阳性率为78.57%(11/14);探查出的阳性周次占总阳性周次的64.71%(11/17);该法发现聚集性疫情25起,占2012年总疫情起数的75.76%(25/33)。结论移动平均数法结合}白松分布可作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早期预警的有效方法。
- 李如杨健平廖勇黄仁发李会鹏
- 关键词:手足口病泊松分布预警
- 一起B型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一起B型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该园幼儿晨、午检和缺勤缺课记录搜索因发热或感冒幼儿并进行调查,确认流感样病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发病3d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与型别鉴定。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3月19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3月29日,历时11d,累计发病26例,罹患率为4.04%(26/644);男生17例,女生9例,男女性别比为1.89:1;病例年龄为3-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岁;发病无明显班级聚集性,无统计学差异。采集10例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检出5份为Bv型流感病毒。结论该起疫情为1起Bv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未及时发现、报告导致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此次疫情蔓延扩散的主要原因。
- 李如廖勇邓海智
- 关键词:B型流感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
- 2009-2013年赣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赣州市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法定传染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赣州市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8种,计174168例,死亡339例,年均发病率421.59/10万,年均死亡率0.82/10万,年均病死率0.19%,5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92.66/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91.51/10万)、手足口病(79.54/10万)、乙型肝炎(66.30/10万)、流行性腮腺炎(23.69/10万),共占总发病数的83.90%;以肠道传染病(占46.83%)、呼吸道传染病(占32.07%)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0.10%)为主,其中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平稳,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 <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年龄主要为0~10岁(占48.45%),4-6月为发病高峰(占31.71%)。结论应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力度,特别要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和干预。
- 李如廖勇黄仁发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点
- 2007~2011年赣州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7~2011年赣州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赣州市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赣州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86 693例,死亡443例,年均发病率为215.35/10万,平均病死率为0.51%,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1.72/10万、220.52/10万、238.7/10万、204.7/10万、192.78/10万。年均发病率,呼吸道传染病为103.97/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73.58/10万,肠道传染病为37.24/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0.48/10万;居前3位的地区是于都县(289.36/10万)、信丰县(262.75/10万)、章贡区(259.34/10万);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01.4/10万)、病毒性肝炎(68.55/10万)、痢疾(26.76/10万)、梅毒(8.67/10万)、淋病(5.78/10万)。[结论]2007~2011年赣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肺结核、乙肝、艾滋病是防控的重点。
- 李如廖勇吴中发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2008年—2017年赣州市乙肝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赣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赣州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7年乙肝病例为64 628例,年均发病率为77.49/10万(56.52/10万~115.34/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女发病之比为3.17∶1;职业以农民为主;20~<70岁年龄段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89.53%,0~<10岁和10~<2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较低。结论:赣州市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在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接种的同时,应更加关注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以及低应答和无应答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
- 于璐袁志平李如杨荣荣
-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 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 邓海智吴中发李如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赣州市2013―2015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暴露人群处置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赣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以及暴露人群处置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赣州市2013―2015年狂犬病病例资料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暴露人群处置资料,并采集病例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赣州市2013―2015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17例,年均发病率为0.067/10万,病死率为100.00%。男性11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以≥40岁为主(15例),职业以农民为主(15例);病例均发生在农村地区,伤人动物主要为犬(16例)。共采集病例唾液样本12份,检出病毒核酸阳性1份。2013―2015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共处置犬伤等暴露人群共101 303例,年均暴露率为398.49/10万;以Ⅱ度暴露为主(占54.61%),暴露部位多为下肢膝以下和手部(占67.04%);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74.74%);暴露后伤口正规处理率为84.19%;全程疫苗接种率为96.52%,24 h内疫苗接种率为94.97%,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26.31%。结论农村地区和农民是赣州市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家养犬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暴露人群伤口正规处理率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
- 廖勇李如谢添吴敏黄仁发李会鹏李建华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