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康 作品数:27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围术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RV)的处理策略。方法对该科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发生RV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及未发生R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535例房性心律失常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术中发生RV患者共35例,合并RV者更常见于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空腹、手术时间过长、疼痛刺激、术者熟练程度是重要诱因等。结论 RV易发生在部分高危人群并常有诱因,尽早识别积极防治预后良好。 柴虹 钟理 舒茂琴 李华康 朱平 宋治远 蒋周芹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房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移行在V_3导联的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定位诊断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V2导联移行比与V1导联R波振幅指数联合V3导联R波偏移间期在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B/VT)中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行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52例流出道PVB/VT患者的心电图和电生理资料,用V2导联移行比与V1导联R波振幅指数联合V3导联R波偏移间期两种方法进行定位诊断.采用x2检验定位预测准确性.结果 (1)52例患者均在CARTO引导下成功射频消融治疗.消融靶点: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者31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者21例;(2)V2导联移行比对右心室流出道PVB/VT预测阳性为87.1% (27/31),对左心室流出道PVB/VT预测阳性为90.5%(19/21),对流出道PVB/VT总的预测的准确性为88.5%(46/52);(3)V1导联R波振幅指数及V3导联R波偏移间期对右心室流出道PVB/VT及左心室流出道PVB/VT预测阳性均达90.4%(47/52)以上;(4)两种方法对流出道PVB/VT定位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结论 V2导联移行比及V1导联R波振幅指数联合V3导联R波偏移间期对流出道PVB/VT定位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华康 舒茂琴 钟理 柴虹 宋治远关键词:心动过速 流出道 心电描记术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正>目的探讨我中心房性心律失常(AAs)类型及其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2010年1月~2012年12月,... 舒茂琴 冉擘力 钟理 宋治远 李华康 邓盛荣 柴虹 张倩 周扬 蒋周芩 朱平关键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CARTO标测指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结果①右房MAT共31例,27例无外科手术及消融术病史,54.8%(17/31)为单个折返环MAT,45.2%(14/31)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31例MAT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30例消融峡部房扑终止。16例单纯消融峡部达到消融终点,另14例则同时行其他部位消融。②7例左房MAT均为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其中4例在原有的消融线上存在传导裂隙(GAP),3例为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6例消融成功。③本组消融成功率为94.7%(36/38)。随访时间2~36(18.6±4.5)个月,7例复发[复发率19.4%(7/36)],5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期间89.5%(34/38)的患者无房速发作。结论右房MAT常与三尖瓣峡部和自发性瘢痕有关,而左房MAT多与手术损伤有关,三维标测有助于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 舒茂琴 冉擘力 钟理 宋治远 朱平 周扬 李永华 李华康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特发性室性早搏负荷及起源位置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负荷和起源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1例特发性PVCs患者按照下述方法分组。根据PVCs负荷将所有91例患者分为A1组(PVCs负荷6%~19%)和A2组(PVCs负荷20%~54%);按导管消融术标测的PVCs起源部位将73例患者分为右室流出道B1、右室非流出道B2、左室流出道B3和左室非流出道B4四组。对各亚组左心结构与功能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负荷A2组的左房双期容积(LAVmax、LAVmin)、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显著高于低负荷A1组(P〈0.05);PVCs负荷与左房双期容积以及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s=0.229,0.261,0.361,P均〈0.05),PVCs负荷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呈显著负相关(r=-0.227, P=0.03);左室起源组较右室起源组有更大的左室/左房直径,即: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51.7±6.3) mm vs (48.3±5.0) mm, P=0.024]以及左房最大直径(LADmax)[(36.2±4.4) mm vs 33.1±4.7 mm, P=0.012];右室流出道B1组的LAVmax较右室非流出道B2组更大[(43.5±12.9) mL vs (32.7±8.4) mL, P=0.040],左室流出道B3组的LADmax显著大于右室流出道B1组和右室非流出道B2组(P〈0.01)。结论PVCs负荷和/或起源部位影响左心功能,左房受到的影响可能发生更早。 曹中静 宋治远 舒茂琴 冉擘力 钟理 蒋周芩 邓盛荣 李华康关键词:左心功能 影响CARTO指导下房颤/房扑导管消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影响CARTO指导下房颤/房扑导管消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选择消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行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房颤/房扑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是否维持窦律分为手术成功组(A组)与复发组(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毕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患者转为窦性心律。经过6个月的随访,71例维持窦律,29例房颤/房扑复发。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升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增大的最大左房校正容积(LAVImax)、中重度二尖瓣返流是房颤/房扑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升高的hs-CRP(HR:5.12;95%CI: 1.87~14.06,P=0.002)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HR:3.35;95%CI: 1.27~8.84,P=0.015)是房颤/房扑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风险分别为非暴露患者的5.12倍和3.35倍;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的切点为3.41 mg/L。结论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房扑的有效方法,升高的hs-CRP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是房颤/房扑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拟行消融术患者的选择方面可考虑上述相关因素。 蒋周芩 宋治远 舒茂琴 曹中静 钟理 李华康 冉擘力关键词: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d。结果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164例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室早/室速(PVB/IVT)导管消融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对我中心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164例PVB/IVT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 舒茂琴 仝识非 景涛 钟理 冉擘力 宋治远 周扬 刘燕 朱平 李华康 刘建平甲状腺素与兔心房、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对心房和心室重构的影响,从而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L-Thy group)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每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 李华康关键词:甲状腺素 甲亢性心脏病 细胞凋亡 心室重构 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特发性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22例IVAs(19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三尖瓣环,即本组三尖瓣起源IVAs占8.9%(22/246)。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4.5±6.8岁。15例(68.2%)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7例(31.8%)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其中3例在His束附近)。②所有22例三尖瓣环IVAs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以及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波。游离壁起源的IVAs较间隔部起源更常存在下壁导联终末部位顿挫、胸前移行导联常在V3之后。③2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0.9%),1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三尖瓣环IVAs并不少见,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起源部位,CARTO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可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舒茂琴 钟理 冉擘力 宋治远 周扬 刘燕 朱平 李华康 刘建平 仝识非 景涛关键词: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三尖瓣环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