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 作品数:44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的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采集村内所有犬的血样,选择内脏利什曼病诊断引物RV1-RV2对犬血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并采用SaTScan V9.5软件对犬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犬537只,感染阳性犬221只,阳性率为41.2%;其中,文县和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6%(95/147)、32.3%(126/390)。SaTScan分析结果显示,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在空间范围内聚集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文县和迭部县利什曼原虫感染犬无空间聚集性,但犬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存在较高流行风险。建议当地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严格驱蛉灭蛉、查杀病犬,降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
- 余大为李凡冯宇杨成明杨俊克刘林林张永福
- 关键词:犬科
- 甘肃省7个藏族县(市)包虫病预防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7个藏族县(市)采用犬驱虫预防包虫病的效果。方法 2008-2010年在甘肃省7个藏族县(市)采取犬驱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在7个藏族县(市)采集一所小学6~13岁组学生的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棘球蚴抗体,比较两年抗体阳性率;采集犬粪标本,ELISA法检测棘球绦虫抗原,比较粪抗原阳性率。结果2008年7个藏族县(市)检测学生血清14 395份,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4.47%;2010年检测10 740份,阳性率2.56%。碌曲县、临潭县、玛曲县、卓尼县、夏河县和合作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个藏族县(市)2008年ELISA法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5 431份,阳性率11.08%;2010年检测5 260份,阳性率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9,P<0.01)。结论实施包虫病防控措施3年期间,7个藏族县(市)学生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和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均呈快速降低趋势,提示干预措施预防包虫病传播效果明显。
- 杨俊克冯宇李凡尚文杰杨成明梁虹
- 关键词:包虫病吡喹酮
- 2016—2022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2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感染虫种、来源地、三间分布特征以及发病至初诊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甘肃省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97例,其中复发病例2例(2017年、2022年各1例),死亡病例1例(2017年);恶性疟67例(占69.07%),间日疟18例(占18.56%),卵形疟11例(占11.34%),混合感染1例(占1.03%,为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感染)。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主要为非洲(80例,占82.47%),其次为亚洲(10例,占10.31%)。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多的是1月、8月和9月,分别为13例、13例、12例,占总病例数的39.18%。报告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6.7±10.1)岁,21~50岁87例(占89.69%);职业以工人为主(82例,占84.54%)。病例报告地以兰州市城关区最多(30例,占30.93%),病例现住址以金昌市金川区最多(8例,占8.25%)。病例发病至初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4(2.4,7.5)d,发病当天就诊15例(占15.46%),发病后1~2 d就诊22例(占22.68%),3~7 d就诊34例(占35.05%),>7 d就诊26例(占26.80%)。结论2016—2022年甘肃省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感染地以非洲为主,感染虫种主要为恶性疟原虫。提示甘肃省在疟疾消除后阶段,应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提高诊断能力,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 杨国兵何爱伟杨成明张小娟冯宇李凡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 一种犬用防虫项圈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氰苯菊酯药物犬用防虫项圈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准备长45cm、宽2.8cm、厚0.3cm的棉质帆布带,重量为13g;对帆布带进行脱蜡处理;帆布带两头安装活动的可供调节长短的固定卡扣;配制氰苯菊酯药物溶液,在4...
- 李凡冯宇杨成明杨俊克陈生邦任德毅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文县、迭部县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为研究点。入户调查家犬的基本状况和症状体征,采集犬血并用PCR方法开展检测。运用IBM SPSS 23.0、Pearson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犬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阳性感染犬之间的影响关系,筛选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2县家犬537只,利什曼原虫PCR检测阳性率41.15%(221/537)。单因素回归显示豢养方式(χ^(2)=12.357,P<0.05)、精神是/否活跃(χ^(2)=11.883,P<0.05)、眼睑有/无分泌物(χ^(2)=4.314,P<0.05)和趾甲是/否增长(χ^(2)=37.292,P<0.05)4个变量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犬的性别、犬龄、身高、体重、品种、犬毛长短6个变量之间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犬的豢养方式[OR=3.051,CI=(0.965~9.645)]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甘肃省文县、迭部县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犬放养是当地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应加大群众防治黑热病意识,改善管理犬只方式,疾控部门加强犬监测,对有症状犬采取淘汰措施,减少黑热病传染源。
- 余大为李凡冯宇杨成明杨俊克刘林林张永福
- 关键词:家犬利什曼原虫聚合酶链反应
- 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对甘肃省2005-2007年360例黑热病发病因素做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对全省2005-2007年报告的黑热病病例做现况分析。结果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于5个县(区),流行区未见明显扩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婴幼儿,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犬利什曼病感染率高、新入疫区人员增多、气候变化和白蛉杀灭工作停滞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 李凡陈生邦冯宇杨成明
- 关键词:黑热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0~2011年甘肃省疟疾防治现状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疟疾防治现状,为采取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近10年的疟疾发病情况和开展的相关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全省发生疟疾病例163例,其中111例为输入性病例,2004年3个疟疾流行县居民血液检查阳性率为0.47%,2011年5个疟疾流行县居民血液检查阳性率为0;2010年在3个县(区)的人群抗体水平(IFA)调查表明,小学生阳性率0.17%,居民阳性率为0.33%;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6.46%,居民为39.38%;275名临床医生中,5年内接受过疟疾知识培训的只占调查人数的3.6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只有4人接受过培训。结论甘肃省受输入性疟疾病例威胁大,群众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临床医生、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诊疗知识缺乏,应采取及时发现患者、对群众开展全面健康教育、并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专业培训的防治措施,做好甘肃省疟疾防治工作。
- 李凡冯宇杨俊克梁虹
- 关键词:疟疾阳性率知晓率
- 甘肃省2011—201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1—2019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1—2019年甘肃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发病情况、输入地分布、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2011—2019年全省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99例,194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97.49%),5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51%)。疟疾分型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分别占57.79%(115/199)和36.18%(72/199)。所有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6.78%(113/199)。病例输入地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乍得、尼日利亚等22个国家,占69.85%(139/199),剩余30.15%(60/199)的病例输入地为以印度尼西亚为主的亚洲。199例病例中,疾控机构诊断病例占22.11%(44/199),医疗机构诊断病例占77.89%(155/199)。疾控机构病例诊断比例由2011年50.00%(9/18)降至2019年的11.11%(2/18),医疗机构诊断病例比例由2011年50%(9/18)上升到2019年88.89%(16/18)。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中市级疾控机构诊断最少,为6.82%(3/44)。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其中卵形疟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长,中位数为3 d。结论继续提高医疗和疾控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避免消除疟疾后因输入性疟疾误诊、漏诊而引起的再传播风险。
- 李凡余大为冯宇杨成明杨俊克张小娟刘子婧梁虹杨国兵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 甘肃省文县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南部文县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0年在文县有黑热病流行的15个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每个村随机选取20名居民进行黑热病基础知识、健康行为和居住环境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71.04%(211/297)受调查者不知道犬是黑热病的传染源,79.80%(237/297)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黑热病的传播过程,78.10%(232/297)和35.35%(105/297)的受调查者未采取悬挂蚊帐和使用杀虫剂的防蛉措施。结论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基础知识了解很少,需根据流行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黑热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加强乡村医生技能培训。
- 李凡杨俊克刘林林杨诗杰
- 关键词: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甘肃省藏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及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10个藏区县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甘肃省10个藏族自治州(县)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县共抽取16个行政村。采用B超扫描的方法,开展人群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应用SPSS 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患病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抽样检查37 815人,所有调查点均发现棘球蚴病例;以县为单位的人群患病检出率为0.05%~1.59%,平均0.59%(224/37 815);患病检出率大于1%的县分别为夏河县1.59%(64/4 019)、玛曲县1.37%(44/3 206)、肃南县1.20%(60/5 000)。总人群男性患病检出率为0.53%(108/20 276)、女性患病检出率为0.66%(116/17 53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05),但藏族女性(0.71%,93/13 146)和男性(0.46%,73/15 709)患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5)。不同年龄组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6,P<0.05),其中20~岁组最低,为0.28%(19/6 687),80~岁组最高,为2.41%(4/166),患病检出率曲线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高趋势。不同民族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5),回族患病检出率最高,为0.92%(5/546)。不同职业人群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45,P<0.05),其中商人患病检出率最高,为3.32%(2/62)。共发现细粒棘球蚴病223例,多房棘球蚴病1例,无混合感染病例。其中单脏器寄生占98.21%(220/224);累及肝脏占94.76%(217/229);单包囊占81.70%(183/2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多包囊比例(28.57%,22/77)高于60岁以下组(12.93%,19/14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P<0.05)。结论甘肃省10个藏区县存在不同程度的细粒棘球蚴病流行,其中夏河县、玛曲县、肃南县流行严重。藏族女性、60岁以上者、商人是该病的重点干预人群。
- 王东冯宇李凡格鹏飞张颋胡薇梁虹杨国兵余大为杨成明杨俊克
-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