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后拒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 2011年
-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各阶段,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拒食、厌食。主要表现为主动少食、拒绝正常食物、偶有绝食等,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拒食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 朱珍萍
- 关键词:饮食心理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药物的营养脑细胞及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CN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
- 朱珍萍罗云英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艾司西酞普兰心理干预
- 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2020年
- 文章以脑卒中昏迷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护理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入院4 h内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栓前状态,减少DVT的发生。
- 朱珍萍郑海兰傅攀罗云英
- 关键词:风险评估预防护理脑卒中昏迷
- 脑卒中吞咽障碍分级标准及康复训练手段举隅被引量:1
- 2011年
-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脑卒中病人中发病率极高。吞咽困难的危害相当严重,对于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而言,解除吞咽障碍是当务之急。对脑卒中病人的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 朱珍萍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
- 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理使用晨间床边查房的安全管理效果。方法: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由护士长主持查房,时间是在每天清晨交班之后,护理人员聚集在一起围绕患者的情况进行30min左右的床边查房。对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了解率,护理质量、专科知识掌握率、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神经内科中,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1);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理质量在各等级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晨间护理查房,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能够很好地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安全系统。
- 朱珍萍罗云英
- 关键词:护理神经内科晨间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1
- 2019年
-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益生菌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联合益生菌组(35例)和单纯EN组(34例).两组均给予早期EN支持治疗,EN联合益生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每次0.42g,每日3次,共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肠道黏膜屏障指标〔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变化.结果两组EN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HLA-DR、IgA、IgG、IgM均随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EN3d达到最低水平,以后逐渐升高,于EN14d达峰值,且EN联合益生菌组明显高于单纯EN组〔双歧杆菌(×10^7cfu/g):8.31±1.49比7.49±1.32,乳酸杆菌(×10^7cfu/g):8.04±1.45比7.19±1.37,HLA-DR:(67.22±9.11)%比(61.21±9.69)%,IgA(mg/L):170.34±40.13比149.54±38.76,IgG(g/L):4.88±0.88比4.31±0.86,IgM(mg/L):879.47±100.82比821.52±97.75,均P<0.05〕.两组EN后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hs-CRP、PCT、TNF-α、IL-10、内毒素、D-乳酸、DAO、I-FABP随时间延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于EN3d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降低,于EN14d达谷值,且EN联合益生菌组明显低于单纯EN组〔产气荚膜梭菌(×10^7cfu/g):5.23±0.87比5.79±0.91,肠杆菌(×10^7cfu/g):7.45±1.21比8.62±1.32,肠球菌(×10^7cfu/g):7.32±1.05比8.12±1.23,拟杆菌(×10^7cfu/g):9.16±1.35比9.87±1.42,hs-CRP(mg/L):18.45±12.98比25.47±15.55,PCT(ng/L):3.24±1.21比4.18±1.32,TNF-α(ng/L):9.43±8.69比13.59±9.45,IL-10(μg/L
- 陈金莹罗云英朱珍萍朱碧宏傅攀
- 关键词:益生菌缺血性脑卒中肠道菌群肠道黏膜
- 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的实践与成效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在神经内科病区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安全管理内容,全面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前后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成立前相比在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后,神经内科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成立前相比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后,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91.0%上升到98.9%(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成立安全管理专项小组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 朱珍萍罗云英
-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
- 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0d内两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康复护理组入院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5.75、4.64,均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 罗云英朱珍萍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