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业务测控仿真器的设计
- 1997年
- 按照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对遥控指令的处理规则和产生遥测数据的格式,采用单片机和PC并行工作的方式构成测控仿真器。介绍了仿真器的作用、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
- 张志清孟晋宝朱爱军
- 关键词:地球同步卫星气象卫星遥测遥控仿真
-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气象卫星地面站
- 本文件规定了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净空环境、振动环境等探测环境保护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气象卫星地面站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其他同类卫星地面站参照执行。
- 朱爱军郎宏山成秀虎胡民达张媛媛曾凡鹏郭雪星
- 我国首颗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任务概况被引量:3
- 2023年
- 1引言,2023年4月16日,我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又称降水星)搭乘长征四号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上午、下午、晨昏、倾斜4条轨道极轨卫星的国家。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和水循环的重要过程,对降水系统瞬时结构和全球分布特征的认识,是人们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地球气候系统的降水过程主要发生在热带,气象卫星是实现热带降水探测唯一有效的技术手段。
- 张鹏谷松岩商建张宏伟陈林林曼筠朱爱军贾树泽武胜利咸迪
- 关键词:极轨卫星降水过程降水测量风云三号降水系统
- 基于业务等效性的极轨卫星轨道冲突预测算法被引量:1
- 2018年
- 轨道冲突会影响卫星数据接收的完整性,对后续业务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卫星数据接收地面站和卫星运行监控部门缺少通信,从而导致地面站不能实时知道其接收范围内的卫星运行情况,进而无法判断是否将有轨道冲突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等效性轨道冲突的预测算法。首先通过卫星轨道参数和地面站位置参数计算卫星的在站时间;然后通过分析2颗卫星在站时间之间的关系,给出了2种轨道冲突类型以及相应的判断条件,并预测指定天数内将要发生的轨道冲突;最后通过业务等效性保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STK仿真系统并结合所提算法,对轨道冲突进行了预测并应用于实际业务,运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地预测轨道冲突。
- 马友朱爱军赵现纲
- 关键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全球数据获取方法及数据分发被引量:24
- 2018年
-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搭载10个载荷: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Ⅱ、微波成像仪、微波温度计Ⅱ、微波湿度计Ⅱ、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近红外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计、空间环境监测器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这10个载荷每天连续对地球探测,并获取数据,卫星将载荷探测数据经过实时空对地广播链路向全球用户广播;同时,通过延时空对地广播链路将全球延时数据对国内的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喀什,北极及南极站进行数据下传,这四个国内站及两个极地站收到全球数据后,在45 min内,通过地面商用通信链路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汇集、分包、质量判断、预处理、产品生成等处理后,通过专线或互联网将数据发送给用户;同时,各气象、海洋及其他用户还可以通过用户利用站进行数据的接收及应用。
- 朱爱军胡秀清林曼筠贾树泽马友
- 关键词:载荷数据分发
- FY-3卫星分析四川芦山地震
- 利用我国FY-3气象卫星资料,通过多种仪器亮温数据分析,对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FY-3卫星星载多探测仪器特征,可用于立体监测地震多发区域,红外和微波亮温震区异常明显,能部分解释大...
- 钟儒祥黄志东朱爱军
- 关键词:热红外遥感大气变化
- 基于遥测数据频域特征的气象卫星故障诊断方法被引量:4
- 2021年
- 卫星故障是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星上故障具有发现难度大,排查时间长,影响严重等特点。目前对卫星的主要监视手段为通过对卫星下传的遥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阈值法,该方法目前具有一定局限性,对很多异常无法快速准确地捕获。提出一种基于遥测频域特征分析的气象卫星故障快速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对阈值法难以诊断的波动性遥测波道实现快速诊断。首先对关键遥测波道进行频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确立需要分析的特征,建立基本的诊断方法。其次根据气象卫星轨道特性及业务监视需求,提出了遥测序列长度N的选取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先仿真了几种典型故障,并应用该方法对故障加以捕获。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历史一次某卫星星上故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对气象卫星星上故障实现快速捕获。
- 田思维朱爱军贾树泽马友胡秀清
- 关键词:极轨气象卫星故障诊断
- 异地气象卫星地面站的时间同步方案及误差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时间统一是跨区域多个气象卫星地面站顺利完成卫星数据接收任务及全系统业务正常运行和控制的重要要素。时间的标准有世界时、原子时及世界协调时等,提供时间标准的源有专用时统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授时设备、天文台短波广播接收设备等。系统内的时间差异将使系统不能协调工作,导致接收任务的部分失败或完全失败。首先介绍了时间标准,和时间在业务系统中传输的常用方法,然后介绍一种利用GPS授时设备提供时码源,实现全系统时间统一的解决方案,最后讨论了采用该方法给系统授时的时间误差分析方法。该方案在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成功应用,并可靠工作。此方案在多雷达组成的探测网,自动气象站网及其他气象业务网络中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朱爱军赵立成何成
- 关键词:GPS授时误差分析
- 风云三号卫星多星组网数据传输与接收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风云三号多颗星在轨组网观测与数据传输,受限于频带、极化及地面天线资源,数据接收可能存在潜在干扰风险。重点阐述了风云三号卫星数传频点、带宽以及天线极化方式等信道设计,建立双星信号干扰仿真模型,分析了多星在轨组网观测对数据接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多星数传信号特性和信道参数设计合理可行。在多星同时与地面站可见的情况下,通过对多颗星的轨道进行优化调整,可避免多星同时与国内外数传地面站可见,从而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与接收。
- 张恒邓斯康朱爱军高旭东袁牧野
- 关键词:数据传输
- 中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的探测能力概述与展望被引量:11
- 2023年
- 2023年4月16日09时36分(北京时)中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FY-3G)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风云三号降水星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FY-3G降水探测能力及在暴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卫星轨道高度407 km、倾角50°,装载了Ka/Ku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微波和光学成像仪的FY-3G卫星,可对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三维结构进行探测。FY-3G在设计层面上,降水探测能力与目前美国第二代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PM)核心星(GPMCO)相当,在载荷类型、数量、通道设置等方面优于GPMCO卫星。FY-3G业务运行后将与风云三号上午、下午和黎明星等其他极轨气象卫星以及风云高轨静止卫星组成风云降水探测星座体系,提升风云卫星星座的降水总体探测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更强的基础支撑。
- 谷松岩张鹏张鹏商建陈林林曼筠朱爱军商建张宏伟孙逢林林曼筠王皓飞朱爱军吴琼贾树泽窦芳丽尹红刚
- 关键词:地面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