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炯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被引量:83
- 1999年
-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 5 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3 0例 ,恶性胆管梗阻 2 4例 )进行MRCP检查 ,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 (TSE)序列重度T2 WI扫描 ,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 ,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 5 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5 2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88 9% ,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6 7%和 79 2 %。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 钟亮陈克敏华佳朱炯姚秋英李磊王嵇
- 关键词:胆管梗阻肝外磁共振成像胆管造影术
- 神经精神性狼疮MRI诊断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 6例NPSLE病人在出现症状后 1d~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结果NPSLEMRI主要表现为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额、枕、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片状的、边缘模糊的、T1WI等、略低信号 ,T2 WI高信号的病灶变化迅速。将MRI表现分为 4型 ,Ⅱ型仅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头痛为主要表现 (39.89% ) ,Ⅲ型和Ⅳ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 (6 1.5 3% ,6 2 .5 0 % )。MRI发现片状病灶的病人较仅发现点状病灶者临床更易表现出定位体征 (P <0 .0 1)。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 ,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 ,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 周滟许建荣朱炯李磊姚秋英
- 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病灶基底节区MRI表现MRI诊断片状
- 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诊断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表现,并与小肠钡灌肠进行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5月间临床拟诊克罗恩病的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肠钡灌肠和MRI检查.分别计算和测量病变累及的肠段数、肠壁厚度、狭窄点.分辨肠壁信号特点、溃疡、瘘道、脓肿、系膜改变等情况.MRI和小肠钡灌肠的符合率包含了病变肠段和无病变肠段的一致性.结果:MRI和小肠钡灌肠检出病变肠段的符合率为90.8%.采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χ^2=0.364,P>0.05.SE-T1W、SE-T2W、SPIR-T1W、SPIR-T2W发现病变肠段数占MRI总检出肠段数的比率分别为50.0%、100%、48.1%、88.5%.结论:MRI和小肠钡灌肠所显示的病变肠段基本一致,SE-T2W的检出率最高.
- 朱炯许建荣周滟李磊朱震亚
- 关键词:小肠克罗恩病磁共振成像X线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CT表现被引量:1
- 2005年
- 目 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小肠病变的CT表现,并与 18例正常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CT表现: 8例肠壁和肠系膜有异常改变; 6例肠系膜有异常改变,但肠壁未见明显异常; 2例CT检查阴性。结论 CT可以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受累情况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龚红霞朱炯殷焱许建荣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 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 周滟许建荣朱炯沈加林李磊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 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被引量:5
- 2002年
-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在小肠梗阻的检查中,影像诊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CT、MR已被不断运用于小肠梗阻的诊断。综述了目前CT、MRI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 朱炯
- 关键词:小肠梗阻影像学诊断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CT
- 后腹膜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被引量:1
- 2001年
- 顾海燕朱炯陈克敏
-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CT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
- 小肠病变的MRI检查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小肠病变的MR检查技术。方法 :选取 2 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方法研究 ,6例扫描前 3 0~5 0min口服清水 10 0 0~ 15 0 0ml,5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水、甲基纤维素混合液 10 0 0~ 15 0 0ml,11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特别配制混合液 (每 10 0 0ml由 2 0 %甘露醇 2 5 0ml、5 %糖盐水 5 0 0ml、水 2 5 0ml所配成 ) 10 0 0~ 15 0 0ml。选取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患者进行小肠基本病变征象分析 ,所有病例均同时接受小肠钡灌肠及MRI检查 ,从显示小肠肠壁肿块、肠腔狭窄、肠壁异常改变、肠外病灶压迹、溃疡、粘膜异常 6个方面比较SEB与MR及MRI各序列间的敏感度差异。结果 :口服本实验特别配制混合液能使小肠充盈良好 ,其效果优于其它 2种方法 (P <0 .0 1)。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外压迹方面 ,MR的敏感性 (94.1%、77.8% )明显高于SBE的敏感性 (2 9.4%、11.1% ) ;在显示溃疡方面 ,SBE的敏感性 (82 .4% )明显高于MR(17.6% ) ;MR各序列对肿块的显示率均较高 ;SE T2 WI对肠壁异常改变的显示率 (94.1% )及对肠腔狭窄的显示率(88.2 % )较高 ;SPIR T2 WI对肠外压迹的显示率 (77.8% )较高 ;SE T2 WI与SPIR T2 WI对粘膜异常的显示率 (5 8.8%、41.2 % )相对高 ;各序列对溃疡的显示率均较低。结论 :?
- 朱炯许建荣周滟华佳李磊姚秋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
- MRI诊断对小肠疾病的价值及其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 李磊朱炯周滟钟亮姚秋英许建荣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小肠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