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晨

作品数:53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关节
  • 14篇骨折
  • 14篇关节置换
  • 12篇髋关节
  • 11篇全髋
  • 11篇全髋关节
  • 8篇手术
  • 8篇膝关节
  • 7篇置换术
  • 7篇全髋关节置换
  • 7篇髋关节置换
  • 6篇全髋置换
  • 6篇髋臼
  • 6篇髋置换
  • 6篇膝关节置换
  • 5篇入路
  • 5篇术后
  • 5篇葡萄球菌
  • 5篇球菌
  • 5篇假体

机构

  • 27篇安徽省立医院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宿州市立医院

作者

  • 53篇朱晨
  • 41篇孔荣
  • 31篇方诗元
  • 21篇禹德万
  • 18篇李守民
  • 17篇夏睿
  • 15篇尚希福
  • 13篇黄炎
  • 11篇徐玮
  • 10篇王英明
  • 9篇马锐祥
  • 9篇刘应生
  • 7篇张光平
  • 6篇黄威
  • 5篇吴科荣
  • 5篇李乾明
  • 4篇罗正亮
  • 4篇李多玉
  • 3篇张先龙
  • 3篇陈敏

传媒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安徽医学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内侧短弧形入路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被引量:4
2012年
2009年4月-2011年9月,我们对10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营采用腘窝后内侧短弧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夏睿孔荣方诗元李守民禹德万朱晨马锐祥
关键词:后内侧入路内固定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例。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患者均在术后6周下地不负重行走,3~6个月恢复到伤前髋关节功能,关节屈曲80°~110°,Harris评分为82~94分。1例脱位,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朱晨孔荣禹德万李守民方诗元黄炎夏睿徐玮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老年人
关节镜下360度清理或前后联合入路切开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切开或关节镜下联合后内后外入路360度清理治疗膝关节镜下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行关节镜下联合后内后外入路360度清理滑膜病变或前后...
朱晨孔荣尚希福禹德万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骶髂螺钉与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比较骶髂螺钉与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骶髂螺钉组(n=39)和腰盆固定组(n=39)。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Majeed骨盆功能评分、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腰盆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腰盆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盆固定组术后6个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感觉评分、ISNCSCI运动评分、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骶髂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骶髂螺钉比较,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术后感觉、运动功能,提高骨盆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巩文庆王玥朱晨
关键词:骶骨骨折骨盆后环骶髂螺钉固定
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212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随访评估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通过对体位和切口进行改良,采取微创小切口(8cm)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对212名患...
朱晨尚希福孔荣吴科荣王英明马锐祥陈敏罗正亮
关键词:全髋关节成形术前方入路微创并发症侧卧位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共治疗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26例。结果本组26例随访3个月~8年3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结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孙建皖朱晨方诗元孔荣李守民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
ERAS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背景: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Fast Track Surgery,FTS(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包括术前对患者的宣教、合理术前准备,以达到缩短术前诊治时间,提高诊治效率;术...
刘应生朱晨尚希福孔荣
关键词:ERASFTS关节置换疼痛并发症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
目的 总结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新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0例。术前均摄骨盆正、斜位X线片和三维CT检查,体外模拟骨折复位与固定。术中采用仰卧...
朱晨孔荣尚希福方诗元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RNAi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兔骨性关节炎中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RNAi)是否能有效抑制兔OA模型膝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方法体外化学合成MMP13序列特异性双链RNA与脂质体混合后转染OA模型中软骨细胞,实验分四组,特异性RNAi组:特异性RNAi+Lipofectamine2000,非特异RNAi组:非特异RNAi+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组:Lipofectamine2000,对照组:无血清DMEM。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中的MMP13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的软骨细胞生长情况。结果RT—PCR显示RNAi组较对照组、非特异性组和脂质体组的MMP13基因的PCR扩增条带明显减弱,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RNAi组中MMP13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非特异性组、RNAi组、脂质体组软骨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但在3组间两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免OA模型中膝关节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RNA干扰技术为基因治疗OA提供了新策略。
夏睿董启榕孔荣方诗元李守民禹德万张光平黄炎朱晨
关键词:RNA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13骨性关节炎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 L,与对照组450 m 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王英明孔荣禹德万朱晨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