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忠华

作品数:103 被引量:48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细胞
  • 23篇蛋白
  • 17篇肾病
  • 17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5篇肾小球
  • 15篇肾脏
  • 15篇足细胞
  • 14篇间质
  • 13篇肾小管
  • 13篇系膜
  • 13篇小管
  • 12篇肾间质
  • 11篇肾小管上皮
  • 11篇肾小管上皮细...
  • 11篇小管上皮细胞
  • 10篇肾间质纤维化
  • 10篇糖尿病肾病
  • 9篇结缔组织
  • 9篇结缔组织生长...

机构

  • 9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咸宁学院
  • 3篇江汉大学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桓台县人民医...

作者

  • 102篇朱忠华
  • 49篇邓安国
  • 38篇刘建社
  • 32篇张春
  • 28篇杨晓
  • 15篇王玉梅
  • 13篇熊京
  • 12篇姜华军
  • 11篇冯玉锡
  • 10篇王全胜
  • 9篇张晓丽
  • 9篇朱红艳
  • 8篇汪洋
  • 7篇沈延春
  • 7篇刘建设
  • 7篇方展
  • 6篇孙希锋
  • 6篇刘雪梅
  • 6篇袁海
  • 5篇付玲

传媒

  • 29篇中华肾脏病杂...
  • 10篇临床肾脏病杂...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国外医学(泌...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医药导报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3篇2008
  • 17篇2007
  • 15篇2006
  • 13篇2005
  • 16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重量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改善贫血后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重量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透析前组 (Ⅰ组 )和维持血透组 (Ⅱ组 ) ,在rHuEPO治疗前及治疗 4月后行血红蛋白 (Hb)测定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rHuEPO治疗后Hb显著升高 (Ⅰ组 68g/L± 10 g/Lvs 10 1g/L± 11g/L ,Ⅱ组 67g/L± 6g/Lvs 94g/L± 8g/L ,P <0 .0 5 ) ;左室重量指数 (LVMI)显著下降 (Ⅰ组 185 .6± 44 .6vs 15 8.3± 44 .1,Ⅱ组 15 8.0± 2 6.9vs13 1.6± 2 2 .1,P <0 .0 5 ) ;两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 (LVESD)及舒张期末内径 (LVEDD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Hb与左室重量和结构相关 ,贫血参与了左室肥厚 (LVH )的发生。结论 rHuEPO可引起LVMI下降 ,rHuEPO纠正贫血 。
孟晓青邓安国朱忠华杨晓刘建设付玲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左室肥厚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在一些伴有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和小管间质损伤的肾脏疾病,肾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上调,提示它是调节肾脏纤维化的关键因子,但CTG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肾间质ECM合成和降解的调节机制仍待阐明。
张春朱忠华刘建社杨晓付玲邓安国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肾脏纤维化肾脏疾病表达上调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SGK)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个新成员。Lang等发现TGF-β1和体外高糖明显影响纤维母细胞中hSGK的转录水平,进一步提出hSGK是TGF-β1发挥作用的下游靶分子。现已证实,CTGF是TGF-β1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下游效应因子。经检索,有关CTGF与SGK1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G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观察氟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
罗长青王学彬刘建社张春王玉梅朱忠华邓安国
关键词:氟伐他汀激素诱导糖皮质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脂多糖诱导下急性肾功能衰竭小鼠肾脏中TOLL样受体4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脏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LPS诱导的小鼠ARF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肾脏的凋亡情况。结果:TLR4在正常组(NG)肾脏中主要分布于肾小管、管周、肾间质区,肾小球系膜区也有表达,而ARF组TLR4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显著增加,以近端小管、肾间质、远端小管、肾血管等部位较明显,两组光密度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TLR4的表达与肾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r=0.91);与NG组相比,ARF组的TLR4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上调,以造模24 h后最明显;TUNEL法显示凋亡小体主要出现在ARF组肾脏的近端小管及管周围,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结论:TLR4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RF肾脏中有较高表达,同时在其肾近端小管及小管周围组织发现较明显的凋亡小体。二者在ARF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聂祥智朱忠华邓安国朱红艳李贞琼
关键词:脂多糖TOLL样受体4急性肾功能衰竭凋亡
慢性肾炎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IL-6、IL-18及SOD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IL-6、IL-18及SO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对33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IL-6、IL-18及SOD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IL-6、IL-18均显着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SOD水平则显着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leptin水平与血清IL-6、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718、0.4916,P<0.01),而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6018,P<0.01)。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IL-6、IL-18及SOD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史秀岩胡兆雄朱忠华
关键词:白介素6白介素18超氧化物岐化酶
黏着斑激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下调FAK的表达后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应用TGF-β1(10Ixg/L)刺激HK-2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p)-FAK(Tyr397)的蛋白表达。应用Lipofectmine2000将FAK siRNA转染HK-2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下调表达FA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TGF—β1刺激后,HK-2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FAK蛋白和mRNA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48h达到高峰。p-FAK(Tyr397)蛋白表达趋势与FAK相同。脂质体转染siRNA后FAK的mRNA和蛋白分别下调了50%和41%,下调表达FAK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结论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FAK蛋白表达上调,敲低FAK蛋白表达后可以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FAK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邓冰清朱忠华张春杨晓刘建社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黏着斑激酶上皮细胞转分化
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表达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和系膜细胞(HM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的表达,并初步探讨SGK1在介导高糖致肾细胞(HKC和HMC)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作用。方法将HKC和HMC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5.5mmol/LD-葡萄糖)、高糖组(HG组,25mmol/LD-葡萄糖)和渗透浓度对照组(MG组,19.5mmol/L甘露醇和5.5mmol/LD-葡萄糖)。SGK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培养液中纤连蛋白(FN)水平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HKC和HMC中均存在SGK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HMC中SGK1的表达明显高于HKC(P<0.01)。高糖刺激8h后,两种细胞SGK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甘露醇也上调HKC和HMCSGK1的表达(P<0.01),但其作用明显弱于高糖(P<0.05)。FN在高糖环境下表达上调,且高峰出现时间滞后于SGK1。结论高糖能促进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SGK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SG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ECM积聚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晓丽王全胜王玉梅朱忠华邓安国冯玉锡
关键词:高糖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蛋白SGKMRNA水平
羊踯躅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细胞因子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产生在肾损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在体机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刘建社熊京朱忠华李贞琼朱红艳邓安国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因子诱导核转录因子
获得性肾囊肿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影响获得性肾囊肿 (AR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ARC患者临床资料 ,进行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 ,在α =0 .0 5水平确定其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单因素条件回归、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肌酐清除率 (Ccr)水平 (OR =0 .4 98,P =0 .0 112 ,β =- 0 .6 976 2 )和年龄 (OR =2 .0 93,P =0 .0 2 71,β =0 .7385 2 )与ARC有显著性 (P <0 .0 5 )关联。结论 :Ccr水平和年龄是ARC的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着Ccr下降和 (或 )年龄增加 ,AR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刘建社朱忠华袁海
关键词:肾囊肿获得性
霉酚酸酯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能否减少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MyoF)的浸润、增殖及Ⅰ、Ⅲ型胶原(Col Ⅰ、Col Ⅲ)的沉积。方法 将54只大鼠中的36只行左输尿管结扎术,另外18只行假手术。结扎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MMF组。术后第5、10及15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Col Ⅰ、Col Ⅲ的表达情况。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MMF能显著减少肾组织处于增殖状态下的细胞数目和肾小管间质区MyoF的浸润,减轻了Col Ⅰ、Col Ⅲ的沉积,并有效改善了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MMF可减少输尿管梗阻后MyoF的浸润并抑制其增殖,从而改善UUO所致的肾脏损伤,提示MMF有潜在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作用。
朱忠华张春邓安国王刚
关键词:霉酚酸酯肾间质纤维化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疗法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