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玲
- 作品数:35 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警官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浅析和谐警民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警民关系的内涵,准确定位和谐警民关系的现状。目前,警民关系首先是一种政治关系,其次是一种法律关系,再次是一种人际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应包括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平等、合法公正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互为主体性三方面。
- 朱志玲
- 关键词:警民关系
- 社会转型期的仇警心态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当下社会中存在较明显的仇警心态,主要表现为民众对警察群体的低度信任、负面刻板印象以及频繁的警民冲突。仇警心态产生的原因既有宏观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结构性怨恨的弥漫,也有中观层面基层政府滥用警力的不当做法,还有微观层面警察队伍中存在的贪污腐败、滥用公权、粗暴执法等严重问题。要疏导仇警情绪,可从理清警察职能,明确权力责任;树立法治理念,强化规则意识;科学应对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公民教育,提升民警素质这四方面着手。
- 朱志玲
- 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现阶段社会矛盾的类型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从我国社会矛盾的现实状况出发,以马克思的利益冲突理论为基础,借鉴科塞的"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的概念范畴,可将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分为"现实矛盾"和"非现实矛盾"两种类型。"现实矛盾"是因明确的现实目的而引发的矛盾冲突;"非现实矛盾"是没有明确的现实目的,因情感或观念对立引发的矛盾冲突。这两类社会矛盾在发生根源、表现形态、对象和暴力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但这两类矛盾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非现实矛盾是现实矛盾的发展,标志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严重性,现实矛盾和非现实矛盾的相互作用又呈现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 朱志玲朱力
- 关键词:社会矛盾
- 矛盾遭遇对基层政府评价的影响——以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为中介变量被引量:10
- 2018年
- 政府评价是民众对政府信任度和支持度的重要指标。在社会矛盾频发的背景下,依据九省九市的调查数据,就矛盾遭遇、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对现阶段基层政府评价的影响及影响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矛盾遭遇显著影响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显著影响民众对基层政府的评价。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分别是矛盾遭遇与基层政府评价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同是矛盾遭遇与基层政府评价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矛盾遭遇通过影响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影响基层政府评价。
- 朱志玲
-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中介效应
- 警察素质、警察行为与治安安全感——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安全感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基于CGSS2015数据,就警察素质和警察行为对治安安全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警察法律专业水平和警察廉洁程度显著影响治安安全感,警察职业道德水平对治安安全感的影响不显著。在警察刑事司法行为中,刑事司法行为效率对治安安全感无显著影响,与之相反,刑事司法行为程序是治安安全感的最强预测变量。在警察行政管理行为中,无论是行政管理行为效率还是行政管理行为程序均对治安安全感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要提高民众安全感,加强公安队伍法治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加强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持续推进公安队伍廉政建设,创新举措推进公安服务提质增效。
- 朱志玲
- 关键词:警察素质警察行为
- 论公安院校警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3
- 2009年
- 警察礼仪教育是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立现代化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应将警察礼仪课设置为通修课或必修课,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广泛采取示范法、实训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 朱志玲
- 关键词:警察形象公安教育
- 结构、怨恨和话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宏观条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斯梅尔塞加值理论的思考被引量:13
- 2013年
- 从发生过程来说,无直接利益冲突从无到有直至最终爆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宏观条件形成阶段,二是冲突爆发阶段。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尤其是其关于集体行为宏观条件形成阶段的因素分析对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形成有较强的解释力。影响和决定当前语境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产生和发展的宏观因素,正是结构、怨恨和话语。其中,结构是起点,它在不同情况下生产出怨恨和话语;怨恨和话语的相互再造和强化,最终促成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宏观条件的形成。
- 朱志玲
-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话语
- 警民互动的理论基础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对警民互动的研究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警民互动不仅有急迫的现实需求,更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论、社区警务理论、治理理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理论。正是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使警民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
- 朱志玲
- 关键词:警民互动社会契约论现象学社会学
- 警察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的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以江苏民警为研究对象,对警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警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好,但各因子不均衡。警察职业认同水平在婚姻状况、工作岗位、工作单位、城乡和区域上存在差异。多元回归结果发现,婚姻状况、工作岗位和城乡显著差异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水平。要切实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水平,需关注警察权益保护,重点关注执法勤务岗民警、农村民警以及相对贫困地区民警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完善系列保障性措施。
- 朱志玲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新安全观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警务合作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与传统安全观不同,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强调以公正、发展与合作求安全,最终实现共同安全。当前中国—东盟警务合作存在观念不一致、机制不完善、模式有偏差等问题。中国—东盟警务合作应从区域安全现状出发,在新安全观视野下变革传统思维方式,树立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共同安全新理念,在区域、次区域与双边三个层次上,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警务合作立体框架的形成,以实现区域共同安全。
- 朱志玲
- 关键词:新安全观警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