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仕兵

作品数:33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7篇老年
  • 7篇高血压
  • 6篇脉压
  • 6篇老年高血压
  • 6篇高血压病
  • 5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
  • 5篇细胞
  • 5篇脉压指数
  • 5篇急诊
  • 4篇血清
  • 4篇老年高血压病
  • 4篇老年高血压病...
  • 4篇高血压病患者
  • 3篇多糖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按压
  • 3篇胸外
  • 3篇胸外心脏

机构

  • 18篇杭州市红十字...
  • 11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33篇朱仕兵
  • 26篇邓旻
  • 22篇隋向前
  • 13篇黄进宇
  • 9篇徐颖
  • 6篇周燕华
  • 4篇陈志明
  • 4篇马伟
  • 3篇窦晓兵
  • 3篇陈志明
  • 3篇张晓洁
  • 3篇蔡龙
  • 3篇史亦谦
  • 3篇吕菁
  • 3篇王平
  • 2篇李晓玲
  • 2篇马海燕
  • 2篇吴洁人
  • 2篇徐鋆阳
  • 2篇周燕华

传媒

  • 5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第一届中青年...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肠扭转并发肠坏死 出血 休克1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对1例成人肠扭转病例的病情发展演变以及抢救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成人急性肠扭转病情发展演变较快;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与重症胰腺炎、腹腔脏器破裂、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②腹部CT检查特异性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对成人肠扭转及早诊断及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吕菁徐正明邓旻周燕华王平谭群亚朱仕兵陈建永
关键词:肠扭转休克成人
依达拉奉对脑复苏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酶(NSE)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复苏患者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肺复苏(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依达拉奉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00ml+依达拉奉(edaravone)30mg静滴,2匆d,疗程14d。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h、72h、7d、14d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血清NSE值,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NSE的变化规律,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死亡23例,持续植物状态6例,预后不良共29例,预后良好仅有4例;依达拉奉组患者死亡22例,持续植物状态6例,预后不良共28例,预后良好仅有5例,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SE值的变化:治疗24h、72h、7d、14d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NSE值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常规组相比,依达拉奉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的患者血清NSE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常规组相比,血清NSE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观察:依达拉奉组中预后良好的患者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减退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大多预后不良;依达拉奉对CPR术后脑复苏患者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NSE可能可以作为早期判断CPR术后患者脑功能恢复良好的一种生化学指标;脑复苏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徐鋆阳徐鋆耀王念莲邓旻朱仕兵彭志泽陈志明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复苏神经保护
单发性甲状腺结节911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朱仕兵隋向前邓旻王平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病理学分析
新法心肺复苏对急诊科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科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123例心肺复苏病例.2004、2005年病例按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抢救(对照组);2006年病例2...
隋向前邓旻周燕华徐颖朱仕兵王平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纳络酮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2例
2011年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例术后肠梗阻患者并获成功,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病例1患者,男,38岁,就诊时间2009年3月29日。患者入院10天前上午9时服用止痛药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恶心、拒食。
隋向前邓旻黄进宇朱仕兵周可幸谢明斌王士生
关键词: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疗法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60岁以上体检者132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9例,健康对照者33例。按脉压指数高低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正常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57例和高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42例。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脉压指数组与低脉压指数组之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也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对照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r=-0.736,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中年龄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对照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健康老年人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
隋向前邓旻徐颖蔡龙黄进宇朱仕兵周燕华
关键词:内科学高血压脉压指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浆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12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抽取血样本,检测血糖,甲状腺激素。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脉压指数与甲状腺激素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浆T3、T4r、T3、TSH均无关;与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8),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脉压指数与空腹血糖独立相关。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指数与血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不详。
朱仕兵隋向前邓旻黄进宇
关键词:高血压病脉压指数甲状腺激素血糖
外周静脉压测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外周静脉压测定的准确性较中心静脉压测定差,目前已有被漂浮导管检查逐渐取代的趋势。但是,因其操作方便,目前仍在广泛应用。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心功能、心理等原因极少能接受Swan-Ganz漂浮导管检查,因此外周静脉压检查成为我...
隋向前邓旻朱仕兵黄进宇杨少清
关键词:特异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文献传递
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NF-κB在黄芪多糖(APS)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s)分化过程的作用,探讨APS诱生DCs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核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在无药物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APS组:在含有黄芪多糖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PDTC组:用NF-κB的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10μmol/L处理脐血单核细胞30min后,加入含有黄芪多糖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收集培养第12天的细胞,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NF-κB的激活、迁移情况。结果(1)对照组细胞无成簇生长,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黄芪多糖组细胞成簇生长,形态学由圆形逐渐变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抑制剂组细胞生长缓慢,未出现聚集现象,细胞形态学未见明显变化。(2)APS组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SO、CD83和CD86,与对照组、PDT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PDTC组表达相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F-κB可见APs组伴有大量NF-κB荧光进入细胞核,尤以72h显著,NF-κB激活率为(75.20±7.37)%,而对照组、PDTC组NF-κB激活率分别为(13.20±3.46)%、(8.20±1.92)%,与A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黄芪多糖能够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NF-κB是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向DCs分化的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元件。
陈志明邓旻朱仕兵隋向前李晓玲张晓洁徐望阳窦晓兵史亦谦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信号传导
新法心肺复苏对急诊科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科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4 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123例心肺复苏病例。2004、2005年病例按2000AHA 心肺复苏指南抢救(对照组):2006年病例按2005AHA ...
隋向前邓旻周燕华徐颖朱仕兵王平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